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三沙永乐龙洞营养盐垂直分布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三沙永乐龙洞水深约300 m,是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100 m以下水体属于无氧环境,使其成为研究从有氧到无氧的转变及无氧环境下生源要素迁移转化过程的理想场所.2017年3月在永乐龙洞开展了现场调查和样品采集,对溶解态无机营养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温度、盐度、溶解氧(DO)等环境参数,讨论了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营养盐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盐在蓝洞内有迥异的变化规律,最大转变发生在氧化还原跃层.表层营养盐浓度均较低,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各营养盐浓度体现不同的峰值分布.例如,硝酸盐浓度峰值(8.59μmol/L)出现在90 m深处,而亚硝酸盐在40和95 m处出现双峰分布(分别为0.49和0.18μmol/L).铵氮浓度在95 m之后迅速升高,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则从70 m开始升高,150 m后其浓度均不再增加,分别稳定在85,4.9和152μmol/L左右.营养盐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其结构的分布,N/P比与Si/N比和Si/P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N/P比在表层较高(接近300),整体随深度而降低;Si/N比在表层和底层都较低,在95 m出现15的峰值;Si/P比也是表层较高,但在95 m也出现达70的峰值.在160 m以下,各营养盐比例均保持稳定,并接近Redfield比值.永乐龙洞营养盐垂直分布的变化表明其循环过程与DO、有机物和微生物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南海三沙永乐龙洞关键水体环境要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年10月在南海三沙永乐龙洞开展的水体环境要素的综合观测,获取了水体温度、盐度、密度、叶绿素a、溶解氧、浊度、悬浮颗粒物粒度和海流等数据,研究了南海三沙永乐龙洞关键水体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乐龙洞在水深10 m以下区域与外海无大规模连通;水体温度、盐度、密度存在多个跃层,分别位于水深3,10,50和80~110 m附近水深,其中以50 m水深附近跃层最强,155 m以下区域水文要素几无变化.叶绿素a垂向分布表现为多峰特征,在10~20 m附近存在一次表层叶绿素a最大值区.随着水深增加叶绿素a含量快速降低,在水深90 m附近叶绿素a浓度达到最大值,而后叶绿素a快速降低.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较为复杂,表层最高可达7 mg/L,在温度、盐度和密度跃层水深附近浓度快速降低,并在水深90 m附近降为0,即无氧状态.水体浊度与叶绿素a分布特征极为相似,即在水深10~20和90 m附近存在浊度高值区.龙洞内悬浮颗粒物主要有两个粒径组分,分别为145~500μm的粗颗粒组分和5.28~38.55μm的细颗粒组分,其中以粗颗粒组分为主.龙洞80 m以上和其下水体性质差异显著,表明其来源不同.80 m以上水体温度、盐度跃层主要为日变和季节性跃层,80~110 m为永久性跃层.跃层处密度的显著差异,导致水体垂向对流受限并富集悬浮颗粒物,是导致溶氧浓度快速降低的主控因素.80 m以下水体与其上水体几无交换,加之有机颗粒物的氧化与分解,形成无氧状态.悬浮细颗粒组分体积浓度控制水体浊度变化,推测细颗粒应主要为矿物及岩石碎屑,粗颗粒应主要为藻类和海洋雪花等.  相似文献   

3.
正在广袤的大海之上,会突然出现一汪深蓝色的圆形水域,从高空看去,仿佛是大海的瞳孔,从地球的深处望来,深邃、神秘、诡异,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被人们称为蓝洞。蓝洞成因这些神秘的蓝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据中国海洋大学杨作升教授介绍,目前海洋蓝洞的成因有两种类型,即石灰岩溶洞成因与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因。所谓石灰岩溶洞,即冰川时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岩受到溶蚀作用,在下部发育成为大型的  相似文献   

4.
李崧 《科学之友》2010,(2):70-71
西沙群岛:珊瑚为国土增色 西沙群岛像朵朵睡莲,珍珠般地浮在绿波万顷的中国南海上。它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3km处,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组成中国最南端的疆土。西沙群岛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伸展,在长250km、宽约150km的海域里,由45座岛、洲、礁、沙滩组成。西沙群岛的东面为宜德群岛,由北岛、石岛和永兴岛等7个岛屿组成;西面是永乐群岛,由金银、中建、珊瑚等8个岛屿组成。西沙群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相似文献   

5.
任美锷 《科学》2003,55(1):37-40
"黄河之患,患在多沙",泥沙一直在黄河问题中具有重要地位,大河人海泥沙量的研究是目前世界海洋地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通过研究泥沙收支,可以帮助了解河流泥沙的源与汇及泥沙的运移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海北部的现代沉积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域,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是西太平洋最大的一个边缘海,约占我国海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均深度是一千米,最大深度是五千五百五十九米。在南海分布着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总计包括了二百多个岛屿,礁,滩,沙。其中岛屿(包括沙洲)约有47个,即西沙群岛29  相似文献   

7.
珊瑚礁     
珊瑚礁是分布在浅海的一种石灰石(化学名字叫碳酸钙)堆积物,是由海洋中能分泌碳酸钙的多种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海洋中的珊瑚礁有岸礁、堡礁、环礁三种类型。岸礁:生长在大陆沿岸和海岛周围的边缘地带,分布宽度从10米到100米,分布范围及形态与沿岸水下地形特征和水深情况密切相关。在岸礁珊瑚生长初期,其规模一般较小,但分布范围较广。我国海南岛四周就有零星的珊瑚岸礁分布。  相似文献   

8.
黄磊  李芊  徐向荣  袁晓婕  林朗  李恒翔 《科学通报》2020,65(24):2627-2635
西沙群岛作为我国最大的海洋珊瑚礁区,目前对于微塑料这类新型海洋污染物的研究仍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西沙群岛海域30个表层海水中采集的微塑料为样本,对微塑料的空间分布、组成及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微塑料广泛存在于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海水中,丰度在10~130个/m3,长度多在1~3 mm之间(64.8%),形态主要为纤维和薄膜,颜色多属透明(56.8%)和蓝色(40.2%),化学组分主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6.2%)和聚丙烯(20.3%).(2)微塑料在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水体中空间分布不均,其分布主要受海水运动、人类活动以及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相比,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海水中的微塑料整体处于较低的含量水平.(3)对微塑料形态特征和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西沙海域高强度的渔业活动以及岛上人类活动释放的塑料垃圾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剑鱼,即海洋里的长吻鱼,因其前颌骨与鼻骨突出延长到口前方,呈平扁长剑状而得名。它那前冲的吻足有1米长,极似侠客手中的"三尺剑",故海洋生物学家取其名为剑鱼,雅号"洋中剑侠"。剑鱼为环世界性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上层鱼类,全世界只有一种。成年剑鱼最大的体长可达6米。  相似文献   

10.
海洋面积约为362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71%;体积约为137000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洋中心部分叫"洋",边缘部叫"海"。"洋"占海洋总面积的89%,"海"只占11%。全球的洋与海彼比相连,构成了统一的海洋世界。海洋被划分为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相似文献   

11.
<正>地灵则人杰,人杰则乐道。2011年,源于道教文化和吕祖文化,以"吕祖桃木灵剑"为代表的永乐桃木吉祥物传统手工雕刻,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永乐桃木雕刻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乐桃木雕刻,这一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雕刻技艺,以其独特形式和无穷魅力弘扬吕祖道教及桃木文化,逐渐形成了别具一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12,(8):2
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重要成果——《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等。图集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生物的"家底",收录了我国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编绘了18000余种物种形态图,阐明了  相似文献   

13.
6月8日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所确立的"世界海洋日",潘基文秘书长特别发表致词指出,海洋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科研前沿地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公元1403-1435年),在三十余年的时间内,郑和率领着巨大船队,七次下西洋。中国船队航行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蔚蓝色的海洋上,经历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已经到达非洲  相似文献   

15.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外海洋的发现,科学家相信外星生命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海洋是生命之源.所谓"地外海洋",是指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的海洋.海洋中的液态分子可以溶蚀和改造岩石,从而为外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6.
大海里有一些不起眼的动物,它们没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那样庞大的身躯,也没有凶悍的性情、敏捷的动作和迅猛的攻击性,看起来似乎有些温和,但它们在捕食时,凭着特有的"武器装备",会发起出其不意的进攻,在海洋里上演着一幕幕惊险的水下话剧,堪称海洋"猎手".  相似文献   

17.
<正>为适应市场,围绕着"产品创新"和"产品创意",以李艳军为代表的永乐理天桃木雕刻工艺坊的雕刻从业者们狠下工夫,创造出了一批有文化背景、实用性较强的工艺品,让人们在感慨于这一民间工艺精湛的同时,也折服于技师们工艺之外的"智慧"。桃木在师傅们灵巧的手中,经过打、锯、镂、雕等繁琐的刀法,变成一件件古色古香的精美工艺品。  相似文献   

18.
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海岛怪湖,数十年来,悄无声息,连续杀人.两年前,一名海洋火山学家为了缉查杀死哥哥的"凶手",为了揭示谜底,置生死于度外,"深入虎穴",再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实验,终于令人信服地解开了杀人湖所有的奥秘,还解开了世界海洋火山学的一个奇谜.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作为陆生动物,海洋不是他的栖居地。"石沉大海","泥牛入海",海洋历来被认为是万事万物的终点。尤其是没有光线的深海,曾经长期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运动的死亡世界。现在变了:19世纪发现深海动物,20世纪发现深海海水和地壳的运动。近三十多年来发现的深海热液和冷泉,揭示出海底有来自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黑暗食物链"和"深部生物圈"  相似文献   

20.
海洋里也有"兔子",可它与陆地上的兔子不一样,既不会蹦跶,也不会跳跃,而只能在充满泥沙的海底,像蜗牛那样慢慢爬行。在海底,当它静止的时候,头部即伸出一对"搜集情报"用的触角,仿佛陆生兔子的一双耳朵,蜷曲的身体也活像一只趴在地上的兔子,据此特征,海洋生物学家们把它定名为海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