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驱逐舰诞生已经100多年了。1893年英国人建造了一艘鱼雷驱逐舰,从此,驱逐舰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驱逐舰是以水中武器、舰炮、导弹为主要武器,具备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是各国海军中突击能力较强的舰种。驱逐舰主要用来攻击潜艇、水面舰船以及用于舰队防空、侦察巡逻、布雷、攻击岸上目标等任务。它可以称得上是“海上的多面手”。驱逐舰的型  相似文献   

2.
J 精确制导武器是命中精度很 高的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炸弹等制导武器的总称。这些武器对射程内的点目标如坦克、装甲车、飞机、舰艇、雷达、桥梁、库房等军事目标可以达到很高的直接命中率。由于“精确”是相对的,因此各国军队普遍认为直接命中率达50%以上的制导武器,才能称为精确制导武器。 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有很高的作战效能。如一枚百万美元的导弹可击毁一辆几百万美元的坦克,20万美元一枚的“飞鱼”导弹能击沉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海湾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大显身手,充当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早的驱逐舰是清末海军装备的从西方国家购来的驱逐舰。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党海军共有30余艘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大多是美、英的赠舰以及收缴的日本投降舰。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8,(3):59
2007年10月27日晚上,从首都机场飞往昆明的国航CA4174次航班在起飞后不久遭到雷击,雷达受损,致使飞机返航。该航班机组人员说,起飞不久后,在飞机达到335m~457m高度时,前部雷达罩突然遭到雷击,造成雷达故障。经过测量,飞机前端雷达罩被雷击出一个50cm×50cm的洞,洞内焦黑。从统计学角度来看,飞机每飞行数万小时就可能会遭雷击一次。  相似文献   

5.
驱逐舰是用来消灭敌人的潜艇、水面舰艇和船舶,担任己方大型军舰和护航运输队警戒,以防止敌驱逐舰、潜艇和鱼雷艇攻击的一种战斗舰艇。此外,驱逐舰还可用于侦察、巡逻、对岸射击、布设水雷障碍和执行其他任务。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军为了保障它在21世纪的全球海上霸权,提出了3项重大的造舰方案,即: 1.DD-21级对陆攻击驱逐舰; 2.CG-21级全能型巡洋舰; 3.CVX下一代航空母舰。 DD-21级驱逐舰的主要任务是在沿海浅水区对内陆目标实施打击,也可执行普通驱逐舰的防空、反舰、反潜任务,还可利用发达的C~3I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一直以航空母舰为核心,其他舰艇都是围绕着为航空母舰护航这一目的进行研发的。而前苏联一开始并不重视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只注重发展巡洋舰、驱逐舰等主力水面战舰。当前苏联开始研制航空母舰之后,其巡洋舰、驱逐舰则具备了既可以用作航空母舰的护航兵力,又可用作单独作战的主要突击力量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水面新闻:小木船与航母“激情一吻”2004年7月22日晚,波斯湾,美海军第5舰队的“肯尼迪”号航母正在进行夜间训练。舰长斯夸尔斯每次夜训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下属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这个时候,航母本身的大型光源全部关闭,肉眼无法发现目标,光学探测器也很难发挥作用,是事故的多发时段。想到这里,他再一次拿起送话器,命令水面搜索雷达加强警戒。放下送话器,斯夸尔斯舰长的心才稍稍放松:有驱逐舰、护卫舰护驾,还有小艇来回逡巡,谅那些恐怖分子也近不了前。22时整,甲板上传来一阵喧哗,一架训练归来的舰载机请求降落,甲板上的人员开始忙碌了起…  相似文献   

9.
《自然杂志》2007,29(1):F0003-F0003
土星卫星“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海或湖是20多年前预测的。2007年1月4日Nature发表了本次掠过时获得的雷达成像数据,为该星球上大量液体的存在提供了可信证据。该期封面所反映的是“卡西尼”看到的东西。该图像上的强度(图像是着色的,只不过其颜色并不表示人类眼睛看到的颜色  相似文献   

10.
瞬态极化雷达利用雷达目标单个脉冲回波即可获取其极化散射矩阵, 能够克服分时极化测量雷达的固有缺陷, 准确测量运动目标的散射矩阵, 进而提高雷达系统探测、抗干扰和目标识别等方面的能力. 报道了自行研制的国际上首部瞬态极化雷达实验系统, 并用该系统在外场开展了目标极化特性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瞬态极化测量波形的激励下目标散射矩阵测量的性能良好, 初步解决了目标极化散射特征提取与识别领域的基础性和共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稀疏雷达成像旨在远低于奈奎斯特率采样下对稀疏场景实施高分辨率微波成像.本文概述作者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系统探索与创新实践.核心贡献包括:提出L_(1/2)正则化理论作为新的稀疏雷达成像理论,提出不直接基于雷达观测而基于雷达回波模拟算子重构的稀疏雷达成像新模型,提出以3D相变图分析为依据的稀疏雷达成像系统设计方法等.根据新的理论、模型和设计方法,研制了首部稀疏雷达原理样机并开展了机载实验.实验验证了所提新理论、新模型与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展示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雷达诞生后,素有空中“千里眼”之称。它能清晰地观察到空中的各种目标,但是,对地下的种种秘密,却是“视而不见”。今天,随着地下雷达的问世,地下世界的万物也被一览无余了。人们风趣地称誉它为地下“千里眼”。 地下雷达是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其早期产品的雏型出现在70年代末,近年才逐步臻于完善,进入实用阶段。 按原理分类,地下雷达有好几  相似文献   

13.
微型雷达     
作为雷达家族的新成员,微型雷达将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美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安装在芯片上、成本不到10美元的微型雷达。与传统的雷达连续发送波不同,这种微型雷达使用的是能发现近处物体的短电磁脉冲,每个脉冲都不超过十亿分之一秒,每秒大约发射一百万个这样的超短脉冲。因为脉冲极短,所以它能在比常规雷达更宽的无线电频带工作,而且不易受其它雷达系统的干扰。并且,由于它是在低频带工作,所以具有很好的穿透能力,不仅能  相似文献   

14.
晓颖 《科学之友》2003,(10):18-18
在世界著名的建筑中,有许多仿照植物外形建造的独特建筑,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奇景观。德国建筑学家设计制造成功一种向日葵式的旋转房屋。它装有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屋上的电动机就开始启动,使房屋迎着太阳缓慢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夜间,房屋又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复位。这种建筑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保证房屋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光储存起来,供阴雨天和夜晚使用。  相似文献   

15.
戎心 《科学之友》2002,(9):17-17
美国海军正在研究论证的下一代驱逐舰DD21,已经成为广受瞩目的焦点武器。其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全隐身的舰体设计、先进的计算机环境和电力推进方式,都使DD21技压群雄。美国人显然认为全球的大洋已经是他们的领地,自己的海军不再需要为争夺制海权而伤脑筋了,剩下的就是如何从海上向地面目标发动攻击了。其实,美国人想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环顾当今世界,能和美国人在海上争锋的又有几个呢?前苏联留给俄罗斯的庞大海军家产已是昨日黄花,其他稍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国家也都是美国的盟友,那些所谓“无赖国家”的海军对美国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既然如此,强大的美国海军闲着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金钱,改变一下作战思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相似文献   

16.
在五角大楼日益壮大的非爆破武器库中,雷达正在成为一种主要武器。雷达能对电子系统造成明显的影响,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多年前,轰炸机的雷达就能够产生足够的噪音干扰,烧毁截击战斗机的部分电子设备。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有源相控阵(以下简称AESA)雷达,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提供很高的平均功率。这类电子破坏装置的战斗力更强,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AESA雷达的武器效应将为在欧美开展的其他“非动能”武器(不依赖爆炸物或弹着的武器)研究中提供帮助。该研究旨在开发一批能够限制甚至消除间接损失和非故意导致人员伤亡的武器。在盟…  相似文献   

17.
<正>"量子雷达"能做什么?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光子的量子特征原理研制出可探测隐身飞机的技术,通过这项新技术可以探测到各种类型的雷达隐形物体,即便具有优异雷达隐身的飞行器也会在"量子雷达"下显露原形。目前所使用的常规雷达容易受到一系列技术干扰而无法探测目标,如箔条干扰会在雷达上形成虚假的信号,也可用特殊手段使雷达致盲,或者通过改变飞行器外形、增  相似文献   

18.
驶过蔚蓝的天空,穿过飘逸的云彩,飞机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我们要感谢雷达的发明。雷达会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电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然后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荧光屏上就能消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即使在黑暗的夜里,飞机也能安全地飞行。然而,雷达有此神功,蝙蝠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现代”和“基德”,堪称是当今游弋于大洋之上颇为耀眼的两颗“明星”。“现代”为俄海军驱逐舰,“基德”为美海军驱逐舰。它们可谓身手不凡,各有千秋。但到底孰优孰劣?还得从它们的综合技能来考察。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候,国外一些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每年购买俄罗斯2艘“现代”级驱逐 舰,中国国内的新闻媒体也纷纷从海外报道转载这一消息,就连一向慎之又慎的《参 考消息》也多次转载这一消息以及外界高层人士的评判。我们无意去证实这一消息是否准确,但由于连日来不少读者致电编辑部,想详细了解“现代”级驱逐舰的一些具体性能,为此,我们这次详细介绍“现代”级驱逐舰的有关情况,希望能满足大家的愿望。大家还想了解哪些更详尽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视情况发表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