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几乎已经攻占了前列腺切除手术的山头,但其高昂的成本以及长期来看似乎与常规手术无二的效果让人们质疑其真实价值是否被夸大了。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因其易于使用,且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备受外科医生和病人的喜爱。相比传统手术,它的侵入性更小,在进行腹腔镜检查时也更为灵活。不过高达200万美元以及并不能给癌症患者带来什么实质帮助的事实让此机器人处于争议之中,要知道它正在排挤其他没它那么高端但更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全球共有5 50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由总部位于加州的医疗机器人行业巨头Intuitive公司制造,被用于一系列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陈飞 《科学24小时》2020,(10):44-45
<正>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高科技产物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机器人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高科技产品了,如今,科学家已经发明了许多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在这里不得不特别提到"达芬奇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技术源于拥有官方背景的美国斯坦福研究院(SRI)。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一群科学家在斯坦福研究院开始了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初衷是要研制出适合战地手术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达芬奇"S型机器人在手术室左侧待命,手术台上,全身麻醉的病人已静静睡去,无菌的白床单下只露出病人鼓着气的胸腹部。57岁的女性患者金某,先天性心脏病,将要施行的是"全机器人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显然,这是一台十分复杂的高难度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正>从20世纪初腹腔镜理念的诞生到20世纪末电视腹腔镜的成熟和普及,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里的这一场变革总共用了100年的时间.但在其后的不到20年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一次撞击着前沿医学的大门,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通过操纵机器进行手术——机器人手术.从1994年的第一代伊索系统,到目前第三代达芬奇系统,三维视界,超高灵活度关节,消除了人手物理震颤,更好的  相似文献   

5.
1995年5月5日下午。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临床立体定向、内放置化疗药物脑肿瘤手术在这里进行。实施手术的机器人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研究的我国第一台医用机器人系统。 作为现场仅有的3名新闻工作者(其中两名为中央电视台编摄),笔者目击了手术的全过程,并拍下了一组医疗现场图片。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是机器人,看不见的我们解决你看不见的问题。也许有一天,手术不再由人完成;也许有一天,伤口会变得更加细小;也许有一天,纳米机器人就能够进入人体猎杀癌细胞或实施血栓手术。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事实上,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向细菌、癌症和其他疾病发动"战争",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美国科学家不但发现了制作纳米机器人的最佳材料,而且还在全力研制纳米机器人的发动机系统和导航系统,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果。一旦纳米机器人研制成功,将来为癌症病人做手术的可能不再是穿着白  相似文献   

7.
宇宙动态     
机器人太空手术机器人在太空中做手术将不再是科幻梦想,日前,美国斯坦福研究院国际公司在一架飞越墨西哥海湾上空10万m的美国宇航局C-9运输机上首次进行了零重力外科机器人手术。因为要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开刀和伤口缝合,这项零重力手术因此而考虑到了人类和机器人外科医生的速度和精确度。由于重力场强度会出现动荡,斯坦福研究院开发的SRI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将帮助机器人外科大夫修复"环境错误",而真正的外科大夫则在地面上通过电信网络对多臂机器人外科大夫进行遥控。  相似文献   

8.
则鸣 《世界科学》2014,(9):F0004-F0004
<正>未来的"机器人大脑"将能从互联网上获取海量信息,然后把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机器人,使机器人成为家庭、办公室和企业的好帮手。这是7月中旬在美国召开的"2014年度机器人技术:科学与系统大会"上传出的消息。据专家介绍,所谓的"机器人大脑"就是一个大型计算系统,通过该系统的"结构深度学习"技术,机器人对诸如找钥匙、倒饮料、端盘子和在合适时机打断两个人的  相似文献   

9.
战场无人     
<正>2015年12月,叙利亚政府军向位于该国拉塔基亚省的745.5战略高地发起攻击。"伊斯兰国"武装在那里居高驻垒,凭险固守,叙政府军久攻不克,伤亡惨重。为扫清这一障碍,俄军决定使用整建制战斗机器人集群进行攻坚战。俄军在此役投入的军用装备共有5类,包括6部"平台-M"履带式战斗机器人、4部"暗语"轮式战斗机器人、1个"洋槐"自行火炮群和数架无人机,以及1套"仙女座-D"指控系统。战斗机器人、无人机、自行火炮均与前线指控中心"仙女座"系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高长青教授主刀完成3000多例心脏外科手术,创下了我国微创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450例无手术死亡的记录。他是中国运用全机器人手术系统施行心脏手术的第一人,他为60多位高龄、高危、高风险病例施行心脏搭桥术全部成功,做到了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7月20日晚,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第18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2018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在贵州大学隆重开幕。本届全国赛共设立五个赛项:主题为"海洋开发"的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主题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机器人创意比赛、主题为"细水长流"的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主题为"跃上巅峰"的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主题为"信息时代"的WER工程创新赛。各赛项根据不同的规  相似文献   

12.
纽约市医生摘除远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一位 68岁妇女的胆囊 ,标志着远程手术医疗步入一个重要阶段。法国消化道癌症研究所杰克·马里斯考克斯领导的研究小组 ,采用加利福尼亚州哥尔利塔市计算机移动公司设计的遥控系统操纵一个控制台 ,该控制台可将 70 0 0公里外发送来的信号输送到机器人外科手术仪器上。而远程手术医疗成功的关键有赖于可以快速传输信号光纤网络 ,以便医生在信号发出 1 5 5毫秒后在电视屏幕上观看机器人外科医生的手术情况。帮助设计这种遥控系统的耶鲁大学外科学教授理查德·萨特沃认为 ,远程手术医疗在缺少医生、交通闭塞的…  相似文献   

13.
<正>手术机器人是集临床医学、机械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于一体的集成操作系统。得益于机械控制、视觉成像、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推动手术向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在提升手术效果、改善医生工作环境的同时,手术机器人技术可以进一步减轻病人创伤,实现更加安全可靠、重复性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川剧中有一个绝活叫作"变脸",一个演员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变出数种面具。事实上,人类现在想变脸需要十分复杂的手术,若没有特别需要,人们是不会去变脸的。然而机器人要变脸就显得十分简单了,因为机器人的面部可以用一些电子元件来进行控制,瞬间就可以变出不同的面部。最近,日本已经开发出这样的变脸机器人,希望将来能用于侦探、军事、国防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人类第一次用机器人辅助完成脑手术的试验已获成功。在五次试验中,机器人完成的任务是计算出手术铅与切片针的正确角度并保证其方向的稳定,医生仅需在机器人手臂上施加压力以穿透颅壳与脑组织。加利福尼亚“长滩纪念医学中心“放射线科的研究主任耶克·桑·科沃是该设备的发明人,他说:“机器人手术比目前的人工手术更完全,迅速,且较少损害。”机器人的定位精度误差不超过0.025毫米,因而大大减少了对脑组织的损伤,手术也无需一般  相似文献   

16.
川剧中有一个绝活叫做"变脸",一个演员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变出数种面具。事实上,人类现在要想变脸需要十分复杂的手术,若没有特别需要人们是不会去变脸的。然而,机器人要变脸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因为机器人的面部可以用一些电子元件来进行控制,瞬间就可以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18.
科技信息     
能进入人体的机器人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能在手术中有效地监测患者各种变化的仪器。因此,就应运而生了能进入人体内的机器人。 研究人员声称,这种微型机器人尤其会给“钥匙孔”手术带来益处。“钥匙孔”手术是在患者腹部切开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医生把一个管状腹腔镜插入患者的体内。这样,在电视的监视下,医生就能通过腹腔镜做手术。新近研制成功的腹腔机器人(laparbot)是世界上第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至今已经过去40多年了。如果说1977年恢复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那么2017年的高考也注定是一个跨时代的节点,因为那年的高考迎来了两位特殊的考生——"高考机器人"AIMATHS和"高考版阿尔法狗"Aidam。"高考机器人"AI-MATHS是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项目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该项目于2015年启动,以科大讯飞为牵头单位,联合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20.
<正>"机器换人"是一个大工程。在中国制造看来这个工程已经势在必行,劳动力的缺乏让机器人市场充满商机。就浙江而言,计划5年投资5 000亿元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如此大手笔加上这阵势,机器人的时代或许真的不再是专家口中随便说说的"元年"和"指数暴涨"了。但是,就目前而言,"机器换人"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难题重重待解决大投入致望而却步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价格较高,动辄几十万数百万甚至更高,这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特别是大量经济实力不强的中小微企业,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