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环境与健康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旨在深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该领域研究涉及环境学和生命科学两大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环境与生命科学学科交叉领域人才的培养,可以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进环境健康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分析了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包括从生源选择上的选拔,课程设置上的联合培养与定向开课,到交叉融合研究平台的建立。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的定向培养,将由具有单一学科背景知识的专业人才培养,逐步转向培养具有更广知识结构、更深知识水平和创新性思维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环境与健康领域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2.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因此也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的关注。郑州轻工业学院高压科学与研究中心对交叉学科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科平台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突破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专业藩篱、产教脱离、科教分离、师生隔阂等障碍,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其要点有三:一是途径和方法。通过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师生融合和校地融合等路径,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合力。二是方案和过程。通过构建四层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目标和结果。创新创业教育应顺应学科交叉和产业跨界趋势,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和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促进人才素质结构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人文情怀和商业素养兼备的具有跨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对人工智能TensorFlow平台的建设进行探讨。介绍图像识别算法,以及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工作原理,使用TensorFlow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实现CIFAR-10数据集分类,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建设人工智能TensorFlow平台,以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学科为基础,推进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实践、创新服务的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对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人工智能实验平台为载体,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需要结合工科特点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训练.本文根据运输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探索了该课程的教改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学习共同体,通过跨文化联合大学校园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联合大学校园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建设多圈层、双向互动的联合培养大学群,包括“一校式”的办学模式、“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一站式”的服务管理。西南科技大学深入探索了跨文化联合大学校园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优势学科资源互补、学科交叉的作用,强化素质培养资源平台建设,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在连续多年本科实践课程教改的基础上,探索高校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构建了适用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线,设计了新工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运用目标分解法,将本科阶段大学生的培养总目标进行分解,完成每个学期的培养任务.整合课程群知识点,构建了6个一级课程项目和5个二级课程项目,提升本科生的...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性和跨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领域之一,其倡导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工科建设理念不谋而合。结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12所案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显示,案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可分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管理型、引领型、卓越型和研究型6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学制以4年为主且均授予工学学位,大都实施学科大类招生和中期分流制度,基本建立了各富特色和各有侧重的课程体系,但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学科专业培养特色凝练不足、学制与学位类型单一、中期分流机制不完善、课程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优化,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阶段内容和目标,坚持前期实施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培养,中期进行专业分流与专业教育培养,后期贯通培养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强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校级层面要对课程结构进行重组与优化,院系层面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计,研究方向层面要努力打造专业特色课程(群);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和精细化培养,实现课程的国际化,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机会和贯通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科技创新的特点是多学科、多领域竞先并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互动。实践证明,学科交叉不但是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而且任何时候也都是学科发展和前进的一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学科竞赛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以西南大学学科竞赛为例,分析了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阐述了通过多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以多学科竞赛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基础和人才保障.井冈山大学化学类专业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课程教育-实验实训-学科竞赛-条件保障""四位一体"的学生科创能力培养体系,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内化根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井冈山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创新意识突出”为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实践赋能”(三强化),建立了“红绿融合、学研融合、训赛融合”(三融合)的创新人才育人路径,构建了“井冈山精神+学、研、训、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和专业建设成效。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和专业创新创业工作被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省为中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实际情况,认为浙江科技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基于能力的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分析汽车类人才的市场需求、车辆工程专业定位与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且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经过实践证明,该体系适应车辆工程专业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探讨了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形成以基本实践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着重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一种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通过对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满足社会急需的机电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5.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使得实践育人成为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以新余学院为例,对实践育人的体系进行了归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时代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蓬勃发展,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生产一线对测绘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在分析归纳传统人才培养弊端及解决措施的基础上,基于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并借鉴国内成功经验,探讨了依托西南山区典型测绘项目并体现信息化测绘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构建的改革实践,主要包括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开发设计、虚实结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结果有助于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了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模式,专业设置的1+X模式,教学实践的1,5+1.5+1模式,课程教学组织的“一体化”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模式。培养的人才一专多能,深受社会欢迎,其办学经验对相关高校有较大启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共同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地方性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高校,通过工学结合构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四个融通”的课程体系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产学合作的有效运行模式,健全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保证人才培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制约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存量与人才质量竞争,关键是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竞争,根本是人才培养制度也即高质量人才持续输出能力的竞争。面对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存量不足、人才质量不高和人才流失等问题,通过系统梳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政策条目,从人才培养的研究维度对四国人工智能人才政策的特性进行归纳性分析与比较。研究显示,四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政策具有高度共性特征。一是重视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二是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重视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五是产学研合作育人。但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如美国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数据环境建设、公私合作育人等方面有较好的经验;英国更加关注人工智能人才的数字理解能力培养;加拿大将培养、吸引和保留人工智能人才,构建完整的人才生态系统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共识;中国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职能。针对中国面临的人工智能人才问题,建议在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建设、人工智能人才概念界定、人才培养伦理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生态系统完善5个方面进一步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