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休闲时光     
人类寿命如何达极限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预测,人类的自然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寿命在90岁以下。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使人类的寿命达到极限?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项颇具说服力的新学说:死亡激素源。科学家们首先是从章鱼的身上发现这种死亡激素的。在太平洋中有一种8腕章鱼,雌章鱼产卵7周以后,便毫无食欲,滴食不进,所有心思都放在孵卵上。等到小章鱼孵出来后,雌章鱼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使命,也就一命呜呼了。科学家发现雌章鱼的这种现象与眼窝后面一对腺体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3.
张元国 《科学之友》2006,(10):61-63
大王乌贼是地球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海水域。它体长约20m,体质量可达3t,共有10条手臂,有着“海洋巨无霸”的称号。大王乌贼和章鱼不一样,它是一种性情凶猛的食肉动物,游速极快,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由于这种动物一直生活在深海难以捕捉,人们对它充满好奇。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8):8-8
一旦发现自己面临掠食者的攻击,章鱼通常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或者喷出一团墨雾来让自己隐身,从而躲过杀机。不过,这些防御手段也许还算不上富有想象力,一些章鱼竟然还能只靠两条腿逃跑求生。另外六条腿呢?章鱼把它们故意藏起来了!科学家说,这是他们最新发现的一种章鱼逃生策略。在研究中,科学家拍摄到了两种以如此方式逃命的章鱼。其中,一头印度尼西亚章鱼把  相似文献   

5.
百变章鱼     
倪娜 《大自然探索》2001,(11):18-18
科学家最近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地区离海岸不远的水底淤泥中发现了一种的章鱼,它十分擅长于模仿其他海洋生物,因此,长期以来骗过了许多科学家的“法眼”。 这种有着8只触手的61厘米长的无脊椎动物是一种以前人们还没有见到过的新型海洋生物,尽管它到现在还没属于有自己的科学的名字,但这种不起眼的头足类动物却凭借自己不同寻常的本领在动物学家中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因为,除这只刚刚被发现的章鱼以外,人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可以模仿多个其他的生物体。这的确是种了不起的本领。 我们来看看这只神奇的章鱼都可以模仿哪些…  相似文献   

6.
非凡的章鱼     
正原本我们以为,头足纲动物都是独来独往的,但现今科学家发现,一些头足纲动物也会生活在像社区一样的环境中。美丽的传说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家罗丹尼齐在尼加拉瓜海岸潜水时,曾有一个足以挑战传统头足纲生物学的诱人发现。那次他不但观察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美丽的章鱼(另一位生物学家后来也说这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章鱼),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末期,科学家在一次动物实验中发现,雌章鱼在孵出小章鱼以后,便不肯进食,只是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经生理解剖发现,雌章鱼的双眼窝后面有一对腺体,只要割掉它,雌章鱼即可恢复进食,继续生存一年左右的时间。科学家把这种促使“自我灭亡”的腺体叫做死亡腺。尔后,美国哈佛大学登克拉教授进一步研究发现,动物的脑下垂体会定期分泌一种类似死亡腺分泌的激素,简称DECO,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导致细胞的新陈代谢失调,使动物体走向衰亡。有的科学家把老鼠的脑下垂体切除,使DECO的分泌断绝,同时又把甲状腺素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发现这只衰老的老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作为陆生动物,海洋不是他的栖居地。"石沉大海","泥牛入海",海洋历来被认为是万事万物的终点。尤其是没有光线的深海,曾经长期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运动的死亡世界。现在变了:19世纪发现深海动物,20世纪发现深海海水和地壳的运动。近三十多年来发现的深海热液和冷泉,揭示出海底有来自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黑暗食物链"和"深部生物圈"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大洋都有章鱼分布,它们尤其经常出没在海浪冲刷的礁岸、海滩以及抹香鲸聚集之处据资料记载,在纽芬兰岛和东加拿大外的北大西洋,经及挪威苏格兰、爱尔兰都有章鱼出没的报道,非洲南部、美洲南部、日本、大洋洲沿岸也曾多次发现章鱼。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和新西“:海域交足发现章鱼的热点场所。章鱼一度被认为是最大的海任其实,它只小过是不太为人类所了解而已。它虽然有丑陋不堪的外形,但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至于捕食的机巧和逃猎的狡猾只不过是它在遵循着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罢章鱼──不是海怪。死亡之旅游在南太平洋的“多甫…  相似文献   

11.
新种章鱼     
《大自然探索》2010,(10):4-4
最近,科学家首次从南极海域捕获的章鱼身上提取了毒液,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章鱼新种(下图为其中一种)及两类全新的头足类动物毒液。科学家希望这些毒液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对抗过敏和治疗癌症。虽然动物毒液一直被视为是开发药物的潜在资源,但科学家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鱿鱼)的毒液性质独特。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正1"玉兔"发现新类型月球岩石中国"玉兔"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勘测到一种从未发现过的玄武岩样本,这是一种富含独特的二氧化钛和橄榄石混合物的岩石,它完全不同于美国宇航局阿波罗号探测器采集的任何月球样本。虽然月球表面多数区域被认为形成于30亿年前的火山喷发过程,然而"玉兔"月球车发现的独特玄武岩样本形成于29.6亿年前。通过分析这种岩石有助于掌握月球表面火山的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中的动物大约有20万种,这里介绍的长有8条长臂的怪物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它叫章鱼。章鱼和人们熟悉的墨鱼一样,并不是鱼类。它有8条像带子一样长的脚,平时弯弯曲曲地飘浮在水中,所以渔民又把章鱼叫做“八带鱼”。  相似文献   

14.
聪明的章鱼     
张颖 《大自然探索》2004,(11):44-47
在中世纪时就有许多关于章鱼的恐怖传说,它们常常被描绘成海洋恶魔,专门袭击过往的商船。巨大的章鱼能用它们的触须将整个船包起来挤碎,然后吃掉船上的人。专门研究章鱼智能的美国生物学家安德森却认为,关于章鱼的恐怖故事实际上大都是人们想象的产物,章鱼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温驯的海洋生物,而且智商颇高,其智力水平甚至超过了爬行动物和某些高级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5.
揭示边缘海的"生命史"——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是地球表层最晚认识的部分,人类对于深海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最近半个多世纪.1968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证明洋底在不断扩张;1978年开始的高能底部边界层计划(HEBBLE),证明几千米海底还有"深海风暴";1970年代末发现大洋中脊喷出热液,支持着非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1990年代又发现海底以下的地壳深处还有"深部生物圈",可能占据地球总生物量的30%.  相似文献   

16.
正一条章鱼的八条臂上有数百个吸盘,这些吸盘会伸出去吸住几乎任何与它们接触的东西,但绝不会抓住章鱼自己,哪怕是在章鱼并不总是知道自己的臂在干什么的情况下。为了调查章鱼为什么不会自己缠住自己,科学家最近割下了章鱼的一些臂(这个过程不被认为是创伤性的,因为章鱼在自然状态下有时会失去一条臂,而在长出新臂的过程中,章鱼的举止正常)来进行实验。被割下的多条臂保持活跃超过一小时,它们会牢牢抓住几乎任何  相似文献   

17.
深海是地球上条件最为恶劣的栖息地——寒冷、漆黑、缺少氧气、压力超常.然而,这里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聚集地。深海中众多构造奇特的生物向我们展示了深海世界的玄机和奥妙。  相似文献   

18.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19.
正借助深潜技术,中国海洋科学家渐渐看清了南海深海的海底世界。这里不仅具有壮观的海底地貌形态,更存在着活跃的深海生命系统。2018年5月,"深海勇士"号的深潜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这里就是来自"深海勇士"号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小组进入北冰洋最鲜为人知的区域--加拿大深海盆地,展开生物多样性考察活动. 加拿大深海盆地位于北冰洋中部,终年为水层所覆盖,是人类涉足最少的地方之一,曾被认为是生命的"荒漠"今天,借助声波探测等技术,科学家发现这里的生物分布密集程度远比事前预测的要高得多,甚至在冰层中和大洋底也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存在科学家形容说,北冰洋的深海水域其实是"无脊椎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