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仿清 《科学通报》1989,34(19):1466-1466
一、引言 最近几年来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进行晶体生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由重力导致的自然对流基本消失,液体中的浮力也消失了,由于物质密度不同引起的沉浮和分层消失,物质的混合和悬浮可以得到控制。这时扩散过程成为主要因素,液体  相似文献   

2.
杨新社 《科学通报》1991,36(17):1359-1359
在现代重力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研究中,地面重力测量方法已相当完善且其测量精度已达微伽级。与之相比,航空重力和卫星重力测量的精度相对较低。而如何在地面上空的中程高度上实现高精度重力及其垂直梯度测量则是现代重力学中一直没有很  相似文献   

3.
1.宇宙环境据说牛顿每天看着苹果从树枝上落下,发现了重力法则。如今已经证明人类在无重力世界也能生活。这里不仅苹果、任何东西都不下落。无重力是其最大特征。无重力冶金学和地球上冶金学的不同、明显地表现在液体和气体上。在无重力的宇宙间密度不同的物质不上浮也不下降,将水和油混合起来,也始终保持二相不分离的乳浊状。水中气泡一动不动,铅  相似文献   

4.
生物是在地球引力的持续作用下进化的。尽管地球引力在地表上各处大致相同,即等于一个重力加速度单位(以下简称G),但生物体所处的重力环境却千变万化。从空间上看,各种动物及其体内各部位由于其重量、形态和所处的环境(例如水生和陆生)不同,其所受的重力作用情况就各不相同;从时间上看,处于不同进化阶段或不同发育时期,所受重力作用情况也大有差别。但无论怎样,动物对地球引力的适应都很协调。若不协调,则应能看到重力淘汰它们时的状况。重力对生物体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都是无穷多样的,这里仅以人体为例,分析重力直接对血流作用情况,并由此作一些生物学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事前没有征兆,事后不留踪迹,一些人就这样莫明其妙地失踪了,这就是凭空消失。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时有发生,直至今日,人们依然无法对这些事件予以合理的解释,它们在人们心灵上投下的阴影也同样无法抹去。  相似文献   

6.
失重是使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和生理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失重像一面“哈哈镜”,将我们在地面重力环境中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模式扭曲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7.
杜王芳  赵建福 《科学通报》2020,65(17):1629-1637
沸腾过程极强的热传递能力使其在地面常重力环境和空间微重力环境都有着广泛应用.重力是影响沸腾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关于重力影响规律的研究对相关空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有关核态池沸腾传热重力标度规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特别对基于地基短时失重飞机准稳态沸腾实验结果提出的Raj-Kim-McQuillen重力标度律模型(RKM模型)进行了详细评述,讨论了其中关于核态池沸腾曲线起、止端点(沸腾起始点和临界热流点)及其渐近性能的基本假设和隐含假设.通过与经验知识(包括实验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比较,明确了RKM模型的贡献与不足,建议了进一步的低重力实验和深入系统的数值模拟等,以推进该领域研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细胞骨架和高等植物的向重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宁  郑慧琼 《自然杂志》2007,29(6):338-342
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地球上普遍存在的重力场环境,并利用重力场作为调控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人们对植物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但是它的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仍然不清楚。细胞骨架被认为在调控向重力性反应的早期的信号感受和传导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微丝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起调控作用,并最终引起植物表现出向重力性的不对称生长。在植物向重力性生长过程中微管排列发生重组,但是微管重组在调控不对称生长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当前的细胞、分子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这一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能,同时大量的最新发现的植物细胞骨架结合蛋白为我们分析植物向重力性过程中信号传导的调控因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本文着重介绍植物细胞骨架的功能及其在植物向重力性反应在作用,以及空间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同龄面孔的知觉和记忆绩效要优于他龄面孔,这被称为面孔识别的年龄偏差.本研究通过操纵注意条件来考察注意资源是否会影响年龄偏差,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实验1采用听觉和视觉分心任务,考察成人被试在不同注意条件下对成人面孔和儿童面孔的再认绩效差异.结果发现,被试在完全注意条件下,出现了年龄偏差;而在分配性注意条件下,年龄偏差消失.实验2引入组合面孔任务检验了注意资源对于面孔整体加工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完全注意条件下,被试仅对同龄的面孔进行整体加工;而分配性注意条件下,被试对同龄及他龄面孔都无法进行整体加工.研究结果提示,相比他龄面孔,人们对同龄面孔能更有效地利用注意资源,这种利用表现在对同龄面孔的整体加工上.  相似文献   

10.
从混沌初开到万物出现,再到现在,不知有多少种类的生灵,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目前,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动物濒临灭绝。在美国,也有一种让人怜爱的小生灵——黑足雪貂,遭受着同样的威胁。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一些致力于保护黑足雪貂的研究人员的帮助下,这些小精灵们又重新回到了它们生息繁衍的地方。黑足雪貂的外形很像人们饲养的宠物雪貂,但其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宠物雪貂是被驯化的欧洲艾鼬的亚种,而黑足雪貂仅仅在北美发现。  相似文献   

11.
张明 《科学通报》1997,42(11):1222-1225
近年来利气相生长的方法制备高质量薄膜倍受人们重视。在地面上用气相沉积方法生长薄膜。由于重力作用人们很难精确控制传热和传质行为,从而影响薄膜质量。微重力条件,可以抑制气相传输过程中重力引起的对流,可望获得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结构完整的高质量薄膜。美国、俄国、日本、欧空局所属国等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但是,空间实验昂贵,设备复杂,限制了空间实验的大量进行;进行充分的地基工作,如进行样品筛选、研究重力场效应等是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改变薄膜生长方向与重力场方向之间的相对取向关系来研究重力场的作用,对于指导地面及空间实验、对于探讨重力场对薄膜生长的物理本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于海洋表面的波都很熟悉,当这些波的波长大于1.7cm时被称作为重力波,因为重力(不是表面张力)提供了使它们得以形成的基本的恢复力.类似的波若是发生在两层不同密度且下重上轻的流体界面上,就不为人所熟悉了.如果在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讨厌太空     
太空是令人向往的,但同时又是令人厌恶的。真的,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讨厌太空,只说下面几个方面就够了。 失血缩骨 当人类进入太空时;地球引力作用就会消失,人的身体内也会出现奇怪的变化。 地球引力即指重力,它的存在可能是一种负担,比如你在举起一个塞满东西的背包或把一辆自行车推上山坡时,就能感受到重力的影响。但如果完全没有重力,人则可能受伤,比如宇航员在经历长期太空旅行之后重返地球时,通常不得不由地面工作人员用担架抬出太空舱。 重力不仅是一种作用力,同时也是一种信号──一种能告知身体如何行动的信号。一方面,重力告知肌肉和骨骼应该有多结实。在失重状态下,由于身体飘浮起来,肌肉派不上用场;会迅速萎缩。我们知道,肌肉原本就是用于对抗重力的,例如小腿和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帮助保持体态直立。而一旦用不上了,就可能有20%的肌肉退化。退化速度之快,甚至可达到每罔消退5%。 失重对骨骼有更大的影响。在太空中,骨骼以每月约 1%的速度萎缩,其萎缩总量甚至可能高达40%一60%。 此外,重力还会影晌血液。在地球上,血液集中涌向脚部。人站立时,脚部的血压可高达200毫米汞柱,而头部的血压仅为60--80毫米汞柱。而在太空中,宇航员所习...  相似文献   

14.
不朽的埃及     
埃及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在默默地放射古代文明的光芒,带着我们至今无法完全解答的谜团而让人们倍加赞叹井笼罩在一层神秘的氛围之中。 文明之源——尼罗河 埃及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之地,环境独特,非常适于早期的定居生活,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7,(6):4-4
气象学家经研究后宣布,世界上任意两片雪花的形状相同的概率几乎为零,简而言之一片片雪花都不同。这是由雪花形成及坠落地面的过程所决定的。雪花是在水蒸气凝集于高空(离地面可达10公里)尘埃周围时结晶而成的,其形状受到温度、时间、湿度及重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今天还能供人们参观游览的世界珍贵历史文化遗址,明天也许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2009年,国外媒体列出世界上部分濒危历史文化遗址名单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自21世纪以来连续发生了多次大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和四川汶川8.0级、2010年青海玉树7.1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大震.这些地震前,中国地震局在青藏高原开展过多期流动重力观测,并观测到震中附近可靠的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本研究综合利用地面绝对重力、相对重力资料,通过对多种重力观测资料的整体处理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大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震易发生在与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有关联的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等值线的拐弯部位,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是物质变迁和构造变形差异运动强烈的地带,易产生剧烈重力变化,积累应力应变而孕育地震.(2)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交汇附近, 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 2008和2014年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与康西瓦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值线及梯度带的拐弯部位,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甘孜-玉树断裂上,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显著重力变化的塔藏断裂和岷江断裂构造活动断裂带附近.(3)重力资料对青藏高原2001年以来发生的7次大震均有较好反映,地震前震中区及其附近观测到明显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观测到的重力前兆信息.根据重力资料显示的异常变化,对2008年于田Ms7.3和汶川Ms8.0、2013年芦山Ms7.0、2014年于田Ms7.3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均进行了较准确的中期预测,尤其是震中位置的判定.  相似文献   

18.
雷电探秘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雷总是向地面降落的。但是最近科学家多次观测到向天空释放绿光和红光的雷。地球上每秒都会打100次雷,一次发光的能量最多能点亮300万盏电灯泡。现已得知,这种巨大的能量也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和《人类由来》两部著作中提到了人身上的"退化的器官",认为它们是进化过程中的"遗迹"。在过去某个时候,这些器官是生存所必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功能逐步退化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0.
人们离开地球、长期生活在外层空间的时代为期不远了。美国航天局将在九十年代中期建立永久性外层空间轨道站;计划到2005年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并旨在2035年发射飞向火星的载人飞船。尽管太空人航天史已有20余年,但无人知道在脱离了地球的保护性大气层和重力吸引后,人在外层空间终究能活多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