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正>近日,一种能够存储能量的新型石墨烯折叠装置问世了。201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西班牙科学家团队发现,当2层石墨烯以一个神奇角度缠扭在一起时,就会表现出非常规的超导电性。由此,一条全新的研究思路被打开了。如今,英国科学家利用该项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目前"万物智能"的发展方向来看,穿戴式设备将会越来越普及。虽然目前的穿戴式设备已经品类繁多,但始终有一个难点无法解决——电路的束缚。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鲍哲南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研发出了一种导电性和拉伸性极佳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运用了可将电子器件制作在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电子技术,能够应用于可拉伸塑料电极或  相似文献   

4.
夏威夷 ,维里亚———从 2 0 0 1年 1 0月 2 8日~3 0日 ,大约 1 5 0名研究人员聚集在这里研讨纳米科学新近的重要进展 ,与会者聆听了人类在操纵纳米物体以及提高光学数据存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位年轻的科学家给我们以这样的希望 ,那就是纳米技术的未来不是梦  相似文献   

5.
纳米级金属线想象有一种磁毯,它的每一股线只有几个原子粗。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比喻.将这种新研制的纳米级的线嵌入薄膜里──例如,优质的音频和视频磁带等。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化学家T.M.惠特尼(T.M.WLitny)说,这样的一维纳米级线材现在...  相似文献   

6.
纳米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后,受到中国科学界的普遍重视,立即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无数科学家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30年来,纳米材料研究在中国取得巨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从总体上看,我国纳米基础研究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超级纤维”、碳纳米管等研究甚至走在世界最前沿。可以说,当今中国科学界,鼎鼎大名的材料学家大多都在从事与纳米有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04,(12):45-45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制出以液体为纤芯的光波导管,使光可以定向无损地穿过芯片上的液体。这一光学传感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制造检测单个分子的化学和生物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04,(11):12
意大利和韩国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能在患者肠胃中“爬行”的内窥镜。据称,这种内窥镜不仅能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将来还有可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飞上太空的美好愿望.嫦娥奔月、乘坐太阳神四轮马车遨游太空的美丽传说,都是这种飞天幻想的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发明了飞机,宇宙飞船也已经把人送上了月球……可以说,人类的飞天之梦已经部分地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0.
11.
人们历来都推崇大型武器,然而一种用纳米技术研制的微型武器正在悄然问世。纳米技术是指以0.1—100纳米尺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使纳米级武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11,(2):52-52
日本科学家用碳纳米管合成了一种特殊的“钢筋铁骨橡胶”材料,这种材料有一种独特的性能,即它不仅能在极端高低温的条件下仍然保持弹性,而且无论将它折成什么形状,它都会自动恢复原状。  相似文献   

13.
夏威夷,维里亚--从2001年10月28日~30日,大约150名研究人员聚集在这里研讨纳米科学新近的重要进展,与会者聆听了人类在操纵纳米物体以及提高光学数据存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位年轻的科学家给我们以这样的希望,那就是纳米技术的未来不是梦.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24小时》2011,(2):52-52
美国科学家Chih-WeiWang和Shou-HisFu最近设计了一款"创可贴"样式的MP3。这款MP3不需要夹在领子上或者放在口袋里,只要贴在皮肤上即可,甚至可以反复粘数百次。它不需要电池供电,人体散发出的热量就会让它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科学24小时》2013,(Z1):26-27
<正>4月10日,由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薄膜中,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引起国际物理学界巨大反响。这一实验不仅证实了此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与斯坦福大学理论团队的预  相似文献   

17.
石墨表面纳米级直接刻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忠怀 《科学通报》1993,38(5):433-433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导体和半导体表面进行纳米级超微加工,不仅在理论上可深化对表面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的认识,以及介观物理、量子力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而且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如制作高密度存储信息元件和纳米尺度的电子元件等。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用自行研制的STM,采用在针尖与样品之间施加长脉冲电压的方法对石墨表面进行了直接刻蚀,得到了各种字体和图案。  相似文献   

18.
现在,对青霉素已人人皆知,可是,它的发明过程并非都了解。1928年9月的一天,从事疫苗研究工作的英国伦敦大学圣丽医院讲师弗莱明,发现他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上,出现了许多绿色的“霉点”,他便细心地观察。使他惊奇的是:  相似文献   

19.
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纳米级生长台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春明 《科学通报》1994,39(11):980-980
贝氏体相变机制是固态相变领域中争论时间最长、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切变和扩散两大学派对此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所得结果各自不同,观点亦大相径庭.本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Aaronson将蒸汽凝聚或液相凝固成晶体的台阶生长机制引入固态相变,建立了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许多片状相及贝氏体相变的实验现象.迄今,已在许多钢和有色合金的贝氏体中发现了台阶结构,为扩散机制提供了实验依  相似文献   

20.
液晶添加剂的纳米级润滑性能与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速度、低黏度和摩擦副表面达到分子级光滑时所形成的纳米级润滑膜性能不同于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由于尺寸效应,结构长程有序的液晶添加剂对纳米级油膜的润滑特性和成膜机理有有极大的验结果表明,在纳米级薄膜润滑区,添加有液昌的十六烷的实测油测油膜厚度比理论计算值大3-5倍,油膜厚度随液晶极性、液昌浓度和外加电场的增加而增加,润滑剂的有效黏度与滚动速度和外电压有关,随滚动速度的减小而由体相黏度逐渐增大到体相黏度的几至几十倍,随外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趋于稳定,近固体表面润滑剂分子的有序度越高,油膜越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