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体学角度探讨报告文学的文体定位问题 ,可知报告文学虽然处于新闻、文学、政论三角地带的交叉重合之处 ,但它毕竟离新闻更近 ,而且不曾也不能割断与新闻母体相连的脐带。所以报告文学应回归新闻本位 ,明确定位于新闻体栽 ,以从理论上保证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撇开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念,杂文可以定义为一种兼容现实功利性和文学审美性的独立文章样式,它既非单纯的文学文体,也非纯实用的应用文章。杂文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杂文艺术形象的真实存在得以佐证,但并不因此就证明杂文是文学文体。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日重“胆”,二日杂文创作的思维品质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3.
如今人们已不满足于浮浅的,有限的信息,而要求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内涵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要求看到更多的形象生动“新闻背后的新闻”,需要深度报道,这就出现了新闻与文学“合流”现象,如报告文学,大特写,文艺性通讯等,它快速,真实,艺术地反映现实,切近生活,贴近读者,深得读者的青睐。但它们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即应遵守真实性原则。“新闻与文学的合流是指题材上,技巧上的合流,而不是本质上的混同。”  相似文献   

4.
谈“报告”与“文学”的统一蔡顺林(中共湖北省委机关工委,武汉,430071)报告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高尔基称之为“战斗的文学”。它是“报告”与“文学”的统一,是运用文学手段、文学形式和文学要求所撰写的真人真事。在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5.
语体选择和文体选择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问题。在语文课程设计中虽然形成了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以文言文为辅的语体选择格局,但现代文的教学价值还有待不断开发。语文课程在文体选择上仍以文学文体为主组织课程,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打破这一格局。借助新闻文体和学术文体的文类优势,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古代的文字传播,往往文史不分,记事与文学创作合一。近代新闻事业出现后,新闻和文学始而分家。有人据此指出,时至今日我们再不能将新闻与文学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新闻就是新闻,文学就是文学”,否则二者混同合一就是“倒退”、“危险”的。要求新闻与文学各守自身文体的纯粹性,就文体进化史角度而言,当然很有必要。因为文体的愈亦发展,各自的分工也就愈亦明确、精致,其本质也应愈亦明晰,不容混淆。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文学拥有的一切,只是为了让一个艺术化的人性与理性世界成为高悬于现实生存之上的太阳,而不是为了把文学变成一个满足现实意识的世界;只是为了一个形而上的朦胧天国而不断提升灵魂,而不是为了形而下的身体欲望不断坠落。但市场化年代的文学使这一切都变成了一种遥远的怀恋和梦想,文学以与现实的急速一体化、以对现象和表面的快速反应为自己的主要荣耀,人们可以及时地在文学中发现那些最时髦、最前卫的现实意识和现实表象。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从理论上突破了以往新闻性之时效性的框框,而把“冰冻新问题材”纳入自己的创作范畴,并在题材人物和情节的处理,艺术结构的革新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推动报告文学创作及其文体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边缘文体的提法问世还不太很长,它的范围及其归属,还是文体分类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认为,边缘文体属于交叉文体,但交叉文体并不都是边缘文体,边缘文体应是非文学类文体与文学联姻后产生的兼有两类文体特征的交叉跨类文体。边缘文体不应视作独立文体,也不应看成是既可归入文章(狭义的文章,下同),又可归入文学的“两栖”文体,依据其本质特征,它应属于文章,而不应属于文学,“文学”只是它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弄清边缘文体的范围和归属,对于探讨文体的科学分类和边缘文体的写作、教学都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文学是一种借助于时间上的变革获取其正当地位的文学阶段,新世纪文学发展于文化焦虑的中国语境之中,为摆脱“东方学”陷阱,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文体开始有意向古典文学传统回溯,借鉴其写作手法,确立中国小说的独特意义。贾平凹和莫言在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史传传统”中的以传写史、现实主义和民间视角的手法,“诗骚传统”中的抒情和言志的手法以及“叙事传统”中的笔记体、章回体和文本杂糅等文体构建手法,在借鉴中有所创新,在新世纪文学向外“还贷”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文体,像启、表、疏、檄、碑、制、铭、赞、颂、墓志铭等等,随着社会发展、文学演进和文体功能的衰退,已经逐渐消失了;而一些历史悠久的文体至今还葆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如尺牍(书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书信,在现代社会、现代文学中,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文学价值。沈从文的《湘行书简》就是如水墨画般的一组美文;而近期出版的《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不应仅当作文学史料看待,它是一部现代散文精品集,是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美文,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接续了中国文学中的尺牍传统,并作了现代的转化与创新,是一种新式尺牍的集成,确立了尺牍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文体在现代文学史中的价值和意义。从文体的角度开展现代作家尺牍、书札研究,以周氏兄弟为中心,旁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张爱玲、沈从文、俞平伯、废名等等作家,也许不失为一条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报告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新情势。当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无所不在、人们的观念形态和生活方式与以前大不相同的时候,一向与政治关系密切的报告文学自然就面临着新的考验。伴随着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重大调整,报告文学创作可谓处于新的探索阶段,失去了一时的凌利攻势和轰动效应,因而被不少评论家视为低落期,有的则干脆推断报告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发展高度到80年代末已宣告结束。综观近年的创作,我们应该承认报告文学在社会中的名声和影响力与从前已大不相同,但那种过于悲观的论调与文学发展的现实也是不完全相符的。 面对报告文学创作整体上的这种低潮现象,我们只有从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生活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等多种方面加以深入分析理解,才能真正作出恰当的评价。当问题报告文学在80年代中期引起过轰动效应后,那种不惜以牺牲文学为代价,以激进的态度干预政治的报告文学创作达到了发展的极至,也暴露了自身的一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大潮推动下,从单一狭隘的“为政治服务”和“从属于政治”的文学形态中摆脱出来,按照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文体的变革、艺术手法的创新和内容的拓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以鲜明明的特征,显赫的创作业绩  相似文献   

14.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游记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但对其文体特征的研究既偏狭又薄弱。本文对中国游记文学作了系统的历史考察,认为游记是一种发展着的文体概念,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或文体特征应从游踪、风貌、观感、载体四个维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构成新闻的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写作的客观性。但另一方面,新闻既然是对事实进行报道,记者在“报道”中必然包含有自己的主观思考和情感倾向,新闻作品中也必然存在着写作主体的情感因素。本文试就新闻写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及特点作一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新闻写作与其他丈章的写作一样,是人与人精神交往的一种方式。在这种交往中产生作用的,除了认知、意向之外。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新闻写作中,一些人由于只注重了新闻“以事晓入”的文体特征,而忽视了情感所起的作用,往往使写出的新…  相似文献   

17.
“游记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但对其文体特征的研究既偏狭又薄弱。本文对中国游记文学作了系统的历史考察,认为游记是一种发展着的文体概念,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或文体特征应从游踪、风貌、观感、载体四个维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反对阐释”和“新感受力”是苏珊·桑塔格早期美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标志性词汇,它们对于当下的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反对阐释”即反对对文艺作品内容作深度解释,它为当下文本被“过度阐释”这一文学问题提供了理论解决策略。“新感受力”强调的是一份完整的感觉体验,而文学鉴赏与创作作为一种过程体验,实现了文学审美的“浑融性”诉求。随着理论语境的不断转换,“反对阐释”也体现出一种时代性,带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意味,它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图一文相互印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相遇与碰撞是时代与文体双重发展的产物,两者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非虚构"和相近的叙事伦理。在"报告文学"这种传统文体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而略显捉襟见肘之时,"非虚构写作"试图质疑其叙事伦理、与之断裂并取而代之。但是,"非虚构写作"自身却并没有做好足够的理论与实践准备,只能借用来自于西方的写作资源支撑、构建自己的写作自信。而"报告文学"在现代中国拥有更长的写作历史,也积累了更多的文坛资源,自然不会轻易认同对方并非无懈可击的质疑与否定。两者的相互诘难最终演变为纪实文学领域内的一场话语权之争。  相似文献   

20.
《天使在作战》这篇直指医疗腐败的报告文学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寓示着报告文学已经经受住了社会转型期经济大潮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并重新确立了报告文学独立的文体品格。报告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社会批判的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持批判精神,才能坚守报告文学的文体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