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寄语     
《科技智囊》2003,(11):278-279
为世界而思考持志不移,接续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首先祝贺《科技智囊》出版100期。我与《科技智囊》的交往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以后也就是断断续续为《科技智囊》写一些稿子,因为联系的媒体较多,没有特别注意。但是近来与《科技智囊》的合作急剧升华,因为《科技智囊》开始探索全新的媒体发展道路,我感到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因为现在多数媒体是为生存而作,难免为“五斗米折腰”,而《科技智囊》却独树一帜,以独到的视角来评判经济界的是是非非,以高超的眼界为读者析疑解惑。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摆脱利益的纠…  相似文献   

2.
《科技智囊》2003,(11):272-275
北京科技智囊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结构框架图Think Tan《科技智囊》杂志是“三组委”即“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中国服务质量大写真”和“中国社会效益工程”组委会直接指导下的专业性管理类杂志,致力于打造企业的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北京科技智囊信息技术中心是《科技智囊》杂志产品的直接运营单位,承担《科技智囊》杂志广告、发行等经营活动,并依托媒体开展多元化经营。自2001年以来,《科技智囊》杂志通过与北京科技智囊信息技术中心的整体运作,进行了一系列媒体产业化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科技智囊杂志社及北京…  相似文献   

3.
傅强 《科技智囊》2003,(12):3-3
百期的生日已经过完,《科技智囊》又站在了一个新的生命起点——告别了泛经济类媒体的《科技智囊》从此会以一个全新的专业管理类杂志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实,从泛经济类媒体向管理类杂志的转变始于年初,整整近一年的转型期对于一本杂志来说似乎“长”了一些,但对于《科技智囊》来说,却是另一条漫漫征途的开始。在以往的理解中,无论经济类还是管理类,仅仅是报道领域的改变,而对我们而言,则是管理思维和报道层面的全面提升。在我们看来,正如咨询业的分类一样,整个经济领域的报道层面也自下而上地分为“信息”、“管理”和“决策”三大类,…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当《科技智囊》由经济类媒体向专业类管理杂志转型的时候,曾经喊出了“打造企业生态系统”的口号,并一直把“透析企业生命系统,维护企业生态关系”作为我们服务客户的目标。近期,《科技智囊》召开了一次读者恳谈会。一位老友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科技智囊》的一些“惋惜”。在他看来,《科技智囊》曾经提出过一个“打造企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他当时很欣赏这个提法,并且一直认为,这个应该成为《科技智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惜的是《科技智囊》近期没有针对“企业生态系统”展开更详细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傅强 《科技智囊》2005,(1):26-27
所谓“关系”的话题,本刊涉及不止一次了。从思维模式的探讨(易建湘,《论四大关系》,载《科技智囊》第103期)到商业模式的运行(科技智囊自身的经营模式便是依据“关系营销与价值传播”展开的)都围绕着“关系”二字。  相似文献   

6.
尽管至今还有倔人在掰扯“21世纪是从2000年1月1日开始还是从2001年1月1日开始”,但毕竟我们告别了风云变幻的2000年,迎来了崭新的2001年。有人说媒体是“即时的历史”,在这一片“新新向荣”的景象中,改版后的《科技智囊》也以“全新”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改版后的《科技智囊》把自己的读者直指“经济生活中的舆论领袖”,他们  相似文献   

7.
傅强 《科技智囊》2005,(7):40-43
对于“星网”两个字,《科技智囊》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的熟悉。因为5年前,正是《科技智囊》第一个喊出了“星网模式”这个词汇,并对这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析”(佯见(《科技智囊》2002年第1期)。正如本文导语中所写:再好的商业模式,都需要一个好的结果来印证。一个战略决策是否真的取得了成功,同样需要业绩来证明。5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用管理的视角审视星网工业园时,我们不仅仅要看一个结果,更要分析其成功的背后——一个成功的战略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每每谈到《科技智囊》的办刊思想,我们就笑谈:在《科技智囊》的先天基因中,就强调了“一手硬、一手软”,即科技的硬性因素和智囊的软性因素。的确,《科技智囊》立足于管理,但不清谈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不愿意随波逐流地高谈阔论,《科技智囊》更喜欢那些可以用的理论和值得总结的实践以及切实有  相似文献   

9.
致读者 2002年7月51日,《科技智囊》举办了读者交流会。湖湿的甚至让人有些窒息的天气丝毫没有挡住20多名我们最忠实的读者出席。《科技智囊》应时而动,有了一点点成绩,一点点收获。但毕竟稚嫩,没有读者们一如既往地呵护、鼓励,走到今天是很难想象的。《科技智囊》的同仁们没有太多的妄想,但却有执着的目标:做第一流的媒体,超值回报我们的读者。今后我们将更加重视读者的需求和建议,努力办好杂志,不辜负各界朋友的期望。因为我们深知,是你让我们决心奋然前行。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2005,(7):28-29
6月10日,为切实满足读者需求、加强编读往来、真正实现开放办刊,科技智囊邀请了部分评刊员、读者就《科技智囊》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座谈。《科技智囊》杂志主编傅强介绍了杂志的发展历程、思路和方向,并就中国式管理、管理产业联盟、《咨询》专刊这些《科技智囊》着力打造的品牌进行了重点阐述。与会的嘉宾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长期关注和支持《科枝智囊》的老读者,也有一见如故的新朋友,大家毫无保留地畅谈了自己的想法,肯定了《科技智囊》所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嘉宾的意见对《科技智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让广大读者对此次恳谈会有一个了解,我们特将其中精彩观点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管理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中国式管理",我既兴奋又汗颜。兴奋的是自打《科技智囊》于2004年底推出中国管理类杂志的首部《中国式管理专辑》之后,相关话题便持续升温。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媒体工作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抢到活鱼"更让人兴奋的呢?然而事态的发展还远非如此。1月18日,《科技智囊》接到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的邀  相似文献   

12.
傅强 《科技智囊》2004,(12):3-3
当一个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一定会有自己的主张。《科技智囊》同样也是如此,经历了从泛经济类媒体到专业类“管理读本”的成功转型之后,《科技智囊》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管理领域的报道,它要和中国的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一起,去挖掘并探索能让企业健康成长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3.
坚守高端     
一转眼又是一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以“新”的面孔展现在读者面前。《科技智囊》当然也不会例外,经过无数次的研讨和无数次的论证,我们希望全新改版的《科技智囊》能跟上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伴随企业共同成长。世界经济依然没有走出低谷,从总体上说,许多企业还没有摆脱“苦熬”的阶段。一位刚从日本回来的朋友告诉我,那里的企业家聚会,大家彼此问的问题不是公司发展怎样?而是在问:“还活着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大家都会赞赏一番。是啊!成败之道有攻有守,当一个阵地上别人都死光的时候,那么活下来的就是胜利者。在经济环…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读者:您好!《科技智囊》2005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科技智囊》是一本专业类管理杂志,在2005年我们将把更价值的管理思想和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一定会有自己的主张。《科技智囊》同样也是如此,经历了从泛经济类媒体到专业类“管理读本”的成功转型之后,《科技智囊》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管理领域的报道,它要和中国的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一起,去挖掘并探索能让企业健康成长的管理之道。这不是一种狂妄,而是一种观念的变化。大凡从事媒体工作的人,或多或少地都有些责任感,当我们把所谓的“挖掘真实”看成某种责任或者职业并把其推向极致的时候,便会去戳破层层“黑幕”。这是一个媒体存在的价值,但不是唯一的价值。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对于媒介的…  相似文献   

16.
《科技智囊》2005,(1):9-9
亲爱的读者: 您好! 《科技智囊》2005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科技智囊》是一本专业类管理杂志,在2005年我们将把更新、价值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读者:您好!《科技智囊》2005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科技智囊》是一本专业类管理杂志,在2005年我们将把更新、更有价值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以最具个性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次系列报道阵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赵晓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钟伟都市未来发展研究院院长 汪晓来今年《科技智囊》确立“风险”与“机遇”两个关键词,进一步突出杂志的这个“个性”,增强忧患意识,建立企业的“预警系统”,重点关注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人员危机、管理危机,突出风险管理。为此,《科技智囊》在2004年将致力于建筑两大工程:即“中国经济风险指数”和“中国企业风险排行榜”。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环境会越来越严峻。作为帮助企业健康运行的管理读本,《科技智囊》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企业…  相似文献   

19.
时间不禁过,《科技智囊》全面改版已经两年半了。从一个泛经济类杂志到经济管理类月刊,《科技智囊》的面目可以说越来越清晰了。在平均两天就诞生一本新杂志的今天,这些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能够“活”下来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打造企业生态系统”——这句话是《科技智囊》改版后的新口号。中国人办事讲究的就是名正言顺,既然《科技智囊》已经下决心脱胎换骨,那么就不能再用旧瓶装新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