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尔是海”,人们大多仰慕海尔的辉煌,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一年600亿元的销售收入;但人们也感叹海尔高管收入的不足挂齿,区区数万元,一个与其经营业绩极不相称的数字。人们开始觉出海尔国际化步伐的逐渐明晰,但其民营化抑或私有化读到的只是晦涩。 唯有青岛海尔控股权暗渡陈仓的曲折历程,能给人们某种启迪,青岛海尔的股权为什么要发生转移?在为谁转移?  相似文献   

2.
海尔的目标无疑是想成为中国的GE,但当反思我们的资源消耗与技术差距时,我们不能不对这种“跟随型战略”产生疑问,难道科学的发展观不能指引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吗?  相似文献   

3.
隋海 《科技信息》2007,(21):29-29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海尔”品牌是我国第一批评出的“中国世界名牌”。海尔的辉煌让许多企业羡慕,更值得人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今天海尔的辉煌?近些年来,许多媒体都对海尔进行了宣传报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揭示了海尔成功的奥秘是自主创新。海尔23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自主创新史。  相似文献   

4.
刘诗彤 《甘肃科技》2014,30(22):118-120
海尔收购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的白色家电业务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又一次海外大收购。从财务的视角对青岛海尔在收购前后的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此次收购使海尔的财务风险变大,但由于海尔现金流量较充裕,资金周转能力较强,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收购案对海尔的影响利大于弊。海尔通过收购将接手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的市场份额,不仅增强了海尔的竞争优势,大大提升了海尔品牌的知名度,还使海尔获得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为以后的深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尔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但近一段时期以来,海尔在一些方面遭到业界和媒体的质疑,海尔公布的2001年营业额、海尔的市场策略、海尔的国际化扩张、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的人才流换等问题均被提及,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关注和审视一下海尔的掌舵人——张瑞敏,他能否带领他的企业大船冲破艰难险阻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6.
青岛海尔集团在企业技术创新中,推出了“3 3”的工作方法,即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坚持“目标国际化、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三项原则,为保三项原则的顺利实施,又在工作中开展“科技人员待遇与市场效果、科技开发课题与用户难题、科技人员职责与延伸开发”这三个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工作的“3 3”,加大了企业创新的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大批起点高、实力强、后劲足的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已具备了在更广阔的国际经济大舞台上驰骋、搏击的能力,海尔便是其中之一。 “入世”已成定局,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挑战,我国政府及时提出“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海尔成功打入世界上最难进入的美国市场,其不平凡的经历一定能给后来者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8.
关注手机产业的读者不会忘记2005年国产手机全线溃败的惨况。而进入2006年,这一态势并未有所缓解,陷入泥沼的企业仍然在增加,连一直笼罩在“国人骄傲”光环之下的海尔电器也难逃这一“怪圈”。 近日,阴霾的国产手机市场上空再度炸响一记惊雷:由于受手机业务影响。海尔电器2005年财报爆出了高达4.33亿港元的巨额亏损。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使手机业务成了中国IT厂商的“票房毒药”?!  相似文献   

9.
来永宝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2):14-15,18
通过对青岛海尔集团的十七年发展分析,透视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企业文化的核心为创新精神,它的基本内容为管理的变革。“海尔”文化的建设,有以下启示:文化观念的变革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前提,只有先进的文化和当代商业精神有机的结合,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的升值。  相似文献   

10.
海尔电脑发布了包括全球首款“一键联”电脑、无线显示终端、智能润眼等在内的20余款台式机、一体机和体感游戏笔记本新品和海尔首创的“一键客厅TV”和“一键云应用”等最新家庭无线互联解决方案。据悉,作为全球第一款支持无线上网的台式电脑,海尔“一键联”电脑凭借首创的“一键客厅TV”无线互联技术,通过无线互联设备和电视相连,只需拨动机箱顶部的“一键快捷应用”按键,  相似文献   

11.
木子 《创新科技》2005,(1):22-2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将张瑞敏创新事例和策略整理成文,旨在希望中国众多中小企业能够从海尔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迪,找到适合自己企业行之有效的运作方法,从而使中国优秀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岛海尔集团的十七年发展分析,透视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核心为创新精神,它的基本内容为管理的变革。“海尔”文化的建设,有以下启示:文化观念的变革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前提;只有先进的文化和当代商业精神有机的结合,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的升值。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华东科技》2005,(9):26-27
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700亩,年产能力50万台。2000年正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并通过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市场。这意味瞢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的成立,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相似文献   

14.
对海尔来说,信息化不是用来撑门面的,它不仅仅是对信息技术的延伸,更是对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转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信息化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对管理流程的再造,对管理团队的重组和对管理手段的革新。 海尔人用他们“零距离,零库存,零营运成本”行动告诉人们:海尔已经完成了开展流程再造、实施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海尔VS通用     
南山 《华东科技》2002,(12):10-11
中国成功加入WTO以后,对于中外企业家意味着这样两件事:对国外的企业家而言,中国的大市场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市场又是一个和欧美等国家不一样的市场;对中国企业家而言,他们必须一方面面对国外竞争厂家的进入,一方面考虑国外的市场。本文对世界最具市场价值的美国通用公司(GE)和创造了20世纪中国企业奇迹的山东海尔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方法及经营理念进行了简要的对比,但愿这种对比能带来一些启迪,引起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希凡 《世界博览》2011,(10):48-48
2010年9月7日上午,海尔公司在全球的第1亿台冰箱在意大利工厂下线。 当日在海尔意大利工厂下线的卡萨帝意式三门冰箱,是由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并在欧洲市场上最畅销的主流高端冰箱。这款冰箱由意大利顶级设计师设计,曾一举荣获欧洲“红点至尊大奖”等多项国际顶级奖项。  相似文献   

17.
艺璇 《创新科技》2008,(6):36-37
<正>对于海尔,新闻界多年来进行过连篇累牍的报道;关于海尔,从基础管理到企业文化,从体制创新到技术创新,从"市场链"到"星级服务",从张瑞敏的思维到员工的漫画,经济学界、企业界都做过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已经出版的各种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今天我们看到海尔站到了世界的前台,接受世人的注目,依旧觉得谜样重重,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在中国工农业产品向国际市场迈进遇到各种各样的绿色壁垒的时候,海尔通过自己独特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顺利地跨越了各种层次的绿色壁垒,提升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什么这样红?海尔为什么这样火?摩托罗拉为什么历久弥新,青春常驻? 海尔说:“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GE说:“你要变成质量问题的疯子……质量是这一公司的全部……‘6σ’必须成为公司最普遍的语言。” 没错,他们都告诉你,“质量”就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那么,“6σ”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海尔现象"让国人为之振奋,同时也触发了海内外传媒对"海尔真相"的深层次探究。任凭风吹浪打,海尔岿然不动。外界评论,海尔到美国去风险太大,张瑞敏则以斩截的语气回应,"如果不去风险更大!"海尔还是那个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