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新的翅片管换热器可用能仿真模型用以模拟换热器内部的分布情况.该模型将翅片管换热器模型看成是由有向矩阵连接若干单管模型组成的.本文引入并给出了有向矩阵的构建方法,提出了"列优先"的换热器模型求解算法,并针对一翅片管蒸发器计算算例进行了可用能模型的应用计算.  相似文献   

2.
戴绍碧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37-38,40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空调行业普遍采用的翅片管换热器的研究情况,通过对平片、波纹片、开缝及百叶窗片强化翅片管换热器的研究进展介绍,指出了目前翅片管换热器研究的不足,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验参数的空气源热泵除霜滞留表面水蒸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源热泵逆循环热气除霜实验时测得的各时刻室外换热器翅片管表面温度分布参数为基础,建立了室外换热器热气除霜动态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可以全面动态观测空气源热泵除霜时室外换热器表面滞留水蒸发质量、蒸发耗热量及翅片管干热换热特性.采用实验参数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建模方法,不必考虑除霜时翅片管内部的热交换.简化了计算,同时保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与精度.  相似文献   

4.
对新型家用空调换热器的物理模型单元进行合理的简化处理后,利用Fluent软件对换热器波纹翅片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优化后换热器波纹翅片的结构尺寸,为实际设计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照结构优化结果生产换热器试验样件,利用空气焓值法对使用新型换热器和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家用空调机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传热面积和体积都较小的新型换热器后空调的制冷量有所增大,总耗功率却基本不变,空调的效能比提高5%,是目前家用空调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江峰 《科技信息》2013,(21):73-74,76
翅片管换热器作为空冷凝汽器的核心部件,其流动特性对空冷电厂的运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单排翅片管换热器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典型工况下单排翅片管换热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迎面风速下翅片管换热器的流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迎面风速的不断增大,翅片管换热器内的流动损失不断增大,且5种典型工况下的翅片管换热器流动特性偏差较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提高空冷凝汽器乃至空冷电站的运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结构翅片管换热器变工况实验数据,研究神经网络模型在水-空气翅片管换热器性能预测方面的可行性.建立2排管、3排管翅片管换热器在制冷、制热工况下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并确定单隐含层和双隐含层情况下较优的网络结构,模型预测误差达到1%左右.以指定结构翅片管换热器数据作为测试集,对比单隐含层和双隐含层网络模型在性能预测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制冷工况,双隐含层模型不能提高模型精度,反而会因为过拟合导致部分参数的预测精度降低;对于制热工况,双隐含层模型在预测结果精度上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改进现有霜表面水蒸气过饱和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翅片管换热器结霜过饱和模型,计算出了4个随时间变化的参数:结霜量、能量传递系数、霜层密度和厚度.实验数据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翅片管换热器结霜过程中的传热和传质现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验的翅片管换热器计算模型及其软件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修正系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换热器计算模型和选型与设计检验的软件平台,其中通过引入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收敛效果和计算速度,填补了国内翅片管换热器选型和设计检验软件方面的空白。2年的实际使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低温风处理设备大多处于全湿、半湿工况,冷却盘管模型应能根据工况的不同进行判断。通过对有关文献给出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冷却、除湿过程模型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低温送风特点,提出了数学模型,并以试验验证了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翅片型式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使用条缝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在结霜工况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用显微照相法测量了不同条件下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厚度,并与采用平翅片管换热器的热泵样机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结霜初始阶段,条缝翅片管换热器表面霜层增长速度远大于平翅片管换热器,结霜循环周期大大缩短;对于低相对湿度工况,条缝翅片管换热器在结霜过程中出现了一段表面霜层厚度几乎不增长的时间段,使得其结霜周期显著增大;与使用平翅片管换热器的热泵样机不同,使用条缝翅片管蒸发器的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及性能系数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戚良锋  袁树杰 《科技信息》2008,(18):160-161
空调在房间中的安装位置对室内温度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降温效果,同时也会对空调的用电量带来影响。合理的安装位置能在节约用电量的情况下达到最佳降温效果。CFD方法是研究流体流动的常用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CFD方法的常用软件Fluent的特点,并用Fluent模拟了空调房间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用CFD方法模拟了空调卧室内制冷制热运行时3种不同的住宅空调模式(包括普通窗式空调器、分体机及具有引入新风的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分别位于高位置和低位置时室内空气温度及流速、有机污染物(甲醛)浓度及CO2的分布,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调器的类型、位置及新风量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大.夏季制冷运行时,带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置于低位置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室内流场分布,稀释和携带走室内的CO2和污染物;而该装置置于高处时,流场结构不合理;其它空调模式下由于没有引入新风,产生室内污染物堆积.冬季制热运行与夏季制冷运行时的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13.
大批量定制设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客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应运现代市场的需求而诞生的21世纪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模式,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产品设计技术是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核心,它使得大规模定制生产具有可操作性,介绍了大批量定制和大批量定制设计的内容,讨论了大批量定制的设计方法,论述了大批量定制设计的实施要求,提出了大批量定制设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变频压缩机性能仿真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变频压缩机性能仿真模型的精度和通用性,把变频压缩机的运行工况离散为无穷多个定速压缩机,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描述变频压缩机制冷剂质量流量和耗功率的模型形式,并给出了模型中参数的计算方法。用二次函数的形式描述基频下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和压缩机耗功率,制冷剂相对质量流量与频率成幂函数的关系,压缩机相对耗功率的自然对数与频率满足二次函数形式。用3种不同的压缩机进行校核,制冷剂质量流量和压缩机耗功率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95%和4.40%。  相似文献   

15.
R410A空调器空泡系数模型适用性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到适用于R410A空调器两相制冷剂质量计算的空泡系数公式,提出了一种可以方便地测量换热器中制冷剂质量的准在线液氮称重法(QOMM),检验了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并建立实验台测量了不同空调工况下空调器换热器中的制冷剂量.基于所测制冷剂质量,验证了11种两相流体空泡系数模型对于R410A空调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QOMM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R410A空调器制冷工况下空泡系数公式宜采用Hughmark模型,而热泵工况下宜采用Premoli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定制下工序能力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定制是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每个顾客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而产品成本和时间同大批量生产相一致的一种全新生产模式.分析了大规模定制的概念和特征,对国内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工序能力指数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对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定制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在对工序能力指数的点估计及置信区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下工序能力指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四通换向阀对家用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通换向阀对热泵系统的热性能和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只要热泵系统处于运行状态,该性能影响就一直存在.通过搭建的实验台,测定了家用分体式热泵型空调器中四通换向阀的传热、压降和制冷剂泄漏损失的具体值,得出了相应的特性系数;建立了包括四通换向阀在内的热泵系统稳态仿真模型,并经实验验证.通过实例,定量分析了四通换向阀的各种损失对热泵系统热性能和COP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四通换向阀使家用热泵系统的COP下降了2.5%左右.通过改进四通换向阀的特性,可减少其对热泵性能的影响,有利于热泵系统的节能.  相似文献   

18.
用有限元方法对空调风扇叶片进口角、叶片弦长变化对其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首先利用一个悬臂梁算例验算了软件有限元计算的误差情况 ,接着分析低阶条件下的空调风扇简化模型的合理性 ,最后在叶片进口角、叶片弦长变化等不同条件下 ,对简化模型进行固有频率计算 ,得到了叶片进口角、叶片弦长变化对空调风扇固有频率影响的近似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小型运输车船驾驶室空调为应用背景,设计并建造了余热驱动的冷管型组合式吸附空调系统.针对单台组合式吸附空调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式吸附空调器在不同热源温度、环境温度、冷媒配风量和循环周期下的制冷特性.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热源温度、冷媒配风量的提高,有利于整个空调系统性能的提高;环境温度的升高使空调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而循环周期有一个最优范围.试验证明,对于该冷管型组合式吸附空调系统,其循环半周期选定在30 min左右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应用X3D技术实现个性化产品的参数化定制.研究了X3D的映射与X3D动态生成,用XML表示的CAD信息交换、个性化产品定制系统的空间数据模型.解决了XML编码中遇到的XML文档数据结构选择、设计XML数据结构时元素与属性的选择、XML文档内容的选择和XML文档显示等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X3D技术的个性化产品定制系统开发,并以气缸的个性化定制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参数化定制过程.研究成果为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产品的参数化定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