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玉海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2(2):40-41,45
在“三软”煤层工作面运输机巷试验沿空留巷技术的实践表明,采用锚杆(索)网梁联合支护和人工构筑煤垛、工字钢点柱和走向双排挑棚,有利于沿空留巷顶板稳定和下区段回收材料,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软煤层围岩力学性质,研究了直接顶与老顶的构成和直接顶、老顶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步距以及顶板压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加大初撑力及时护顶等控制顶板运动显现的措施以及防止煤壁片帮和支架插底的技术措施并付之实践,取得了三软煤层大采高控制围岩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缓倾斜三软煤层开采时,巷道应采用架棚支护,围岩变形量大,生产过程中设备易出现下滑,端面煤岩易片帮、冒顶,影响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针对回采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从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方式、顶板管理、煤岩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确保了缓倾斜三软煤层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浅埋煤层长壁采场覆岩活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树林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193-194
基于某煤矿2305综采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应用数值模拟(RFPA)和现场实测方法,深入研究了浅埋煤层开采后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破坏、运动规律,从而对指导、评价采场围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软”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特征数值模拟与实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矿山压力作用下郑州矿区超化煤矿22061工作面"三软"煤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的深度及其受岩层组合结构控制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正常采动情况下软顶、厚的软煤和软底的"三软"煤层底板变形仅发生在一定浅部范围内,厚的软煤和软底对应力和变形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揭示了中段灰岩组(L7、8灰)对应力分布和变形破坏的重要控制作用,并与该面的实测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为豫西煤炭资源向深部开采所引起的底板水防治提供了部分力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持顶板平整完好,不漏顶、掉顶;保证工作面支架走得动、推起来,工作面两端头顶板支护安全可靠,保证足够的通风空间和行人安全;而三软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能否正常回采的关键,也就是如何加强对顶板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9.
为保证深部开采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根据东海煤矿32#右十一回采工作面地质资料,采用RFPA、ANSYS软件对深部回采工作面覆岩关键层运动规律及煤体内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采深度越大工作面覆岩关键层的破断距离越小,顶板周期来压步距越短;该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30 m左右,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高应力区向远离工作面的煤体内部移动,且煤柱上的高应力分布带移动量大于煤体上的移动量。该研究为矿井深部开采超前支护及冲击矿压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底板软岩动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包括底板、巷道及围岩在内的整体分析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底板应力分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底板应力分布及巷道的变形特点,考察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和计算,确定了受采动影响下底板软岩巷道合理的维护参数,并分析了底板岩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对底板巷道的维护、修护及确定巷道的合理位置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淮南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低透气性煤层群卸压开采抽采瓦斯多年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首采卸压层无煤柱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气共采新思路;通过对采空区边缘岩体结构变形破坏和裂隙演化规律的分析,揭示了采动影响区内顶底板岩层裂隙的动态演化规律、Y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的空气压力场分布及卸压瓦斯的流动规律,通过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大小结构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锚杆支护的“三位一体”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发成功新型CHCT充填材料、强支撑自移模板液压充填支架、干混料集装箱以及充填泵上料系统,建立机械化快速构筑充填墙体工艺系统,发展和创新了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气共采的理论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大倾角“三软”富含水大采高工作面围岩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复杂条件下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围岩运动规律是保证安全回采的前提条件。以宁东矿区清水营矿大倾角"三软"富含水大采高工作面为背景,根据现场勘查、室内实验和现场监测成果,建立了基于倾角变化的FLAC3D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了开采扰动过程中大倾角大采高覆岩应力与变形演化的特殊规律,确定了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10~15 m左右,为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庄煤矿3304工作面为煤软、顶板和底板岩层都软的三软煤层老空区煤柱开采,顺槽巷道沿空掘进,底鼓强烈,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为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控制底鼓的产生,现场测定了支架的受力及项、底板移动变形,分析了影响巷道底鼓的因素,通过井下底板锚网支护试验,提出该开采条件下的巷道支护形式,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桃园矿71煤为“三软”煤层且富含水,为加快71 31风巷准备速度,采用综掘工艺施工,并分别尝试了几种支护方案,通过各个方案的比较和优化,确定了采用直腿U型钢、菱形金属网支护,配合锚索锁腿补强支护的方案。较好的解决了巷道单进不高,变形量大的难题,明显的加快了掘进速度,达到了减少投入、安全掘进的目的,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淮北矿区三软煤层赋存特点,对ZY10000—26/56两柱掩护式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提高三软煤层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控制大采高支架倾倒,由此引发大采高支架倾斜的影响因素入手,坚持以防为主、以调为辅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三软煤层下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通过在淮北矿区的使用证明,能够保证支护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大采高支架在使用中的技术难题,满足了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需要,实现了矿井的高效高产保证了支护的高可靠性,实现了煤矿的高效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三软煤层巷道锚网喷联合支护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梁家煤矿三软煤层4105工作面巷道锚网喷联合支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联合支护后围岩位移应力分布和混凝土喷层及锚杆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软煤层巷道锚网喷联合支护,有效地改善了围岩的应力状态,降低了顶板与两帮收敛速度与位移,但巷道底鼓较为明显,两帮锚杆承载明显大于顶板锚杆,底角锚杆最大,应确保底角锚杆的锚固效果,以限制底板和两帮的变形.锚网喷联合支护适应三软煤层变形特征,维持了巷道围岩稳定,满足梁家煤矿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厚、硬顶板采场覆岩运动规律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基于采场覆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等参数服从Weitul分布的假设,建立厚、硬板条件下采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用岩石破裂分析系统(RFPA),模拟不同开采方式的覆岩冒落与支承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厚、硬顶板顶板冒落模式有三种:(1)拱形破断与冒落;(2)短块状破断与冒落;(3)大块破断与冒落。这对研究厚、硬顶板开采工艺和设备的选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软煤层巷道支护难度大、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等问题,结合石壕煤矿属于三软煤层,围岩破碎压力较大,本文提出了适用于三软煤层巷道的支护技术。通过采用三喷两锚一注浆支护技术,并配合有效的监测手段,在保证巷道安全施工的同时,保障了巷道的工程质量,减少了巷道维修率,大大降低了巷道支护成本和维修费用,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厚硬覆岩下沿空留巷侧向爆破断顶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的问题,研究充填体在动静载荷下适应性,拟采用巷旁充填柔性材料(矸石)实现留巷.通过刚、柔性约束矸石体试验,分析了不同粒径及横向支护应力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掌握了袋装矸石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建立的沿空巷旁侧向覆岩结构模型,得到了充填体动静载荷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巷旁充填矸石能适应侧向悬顶旋转断裂产生的动静载荷,且施工简单,对厚硬及其类似覆岩下沿空留巷支护设计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三软"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大雁矿区典型"三软"煤层回采巷道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三软"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灾变影响因素,研究了围岩灾变机理。结果表明:掘进期间,回采巷道两帮破坏程度大于顶底板,两帮以剪切破坏为主,最大破坏深度约1.2 m,顶底板发生拉伸破坏,最大破坏深度约0.6 m;回采期间,回采巷道顶板破坏程度大于两帮,底板破坏程度最小,顶底板以拉剪破坏为主,顶板最大破坏深度4.0 m左右,两帮以剪切破坏为主,最大破坏深度2.0 m;掘进及回采期间,两帮初始最大破坏深度均位于帮角部位,顶板初始最大破坏深度均位于帮角附近,掘进期间应重点加强两帮帮角围岩灾变控制,回采期间应重点加强帮角附近顶板围岩灾变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