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案例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实地采样以及多相关利益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草–畜–人"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从"土壤–草界面、草–畜界面、草–畜–人界面"逐层递进的角度,充分识别并分析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以货币化的方式对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案例地的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现有政府统计价值的20倍,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提供牧民物质资料的生计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是比牲畜交易的商品价值更为重要的部分,也是传统的政府经济统计体系所忽略的部分。即使只限于畜牧业的价值,案例地天然畜牧业的价值仍为政府统计牲畜价值的1.6倍。因此,在国家推进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的背景下,政府应改善其原有的统计体系,更好地反映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并作为草原生态补偿核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草地生态系统是呼伦贝尔地区的主体生态系统,研究新经济发展态势下呼伦贝尔草原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退化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呼伦贝尔草原分为四个研究区域:鄂温克旗草原、陈巴尔虎旗草原、新巴尔虎左旗草原和新巴尔虎右旗草原,利用2008-2018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总人口数、城镇化水平、降水量等7个因素是引起呼伦贝尔草原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社会经济发展因子对呼伦贝尔草原草地退化的影响大于自然生态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天然草原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的背景下,草原旅游开发成为保持草原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首选途径,如何保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草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状况,阐述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草原资源利用、草原旅游产品开发、草原旅游科学研究等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草原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陕北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根据恢复生态学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理,提出了陕北地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芳  龙启德 《贵州科学》2015,33(1):92-95
如何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于一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概念和原因的基础上,讨述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方法,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生态重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关键是如何使得付出的代价最小。可持续发展中生态重构的思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生态重构主要涉及到重新配置资源的利用方式,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之间的平衡两大问题。生态重构资源的利用方面,主要涉及生态重构的生物物理基础研究,生态加工工艺学,未来材料科学,全球未来能源政策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生态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的平衡直接与生态系统政策导向和研究等许多问题有关。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根据生态重构思想制定符合全球以及与当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农林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期社会生产道德失范现象愈发严重。经济转型压力是社会生产道德失范的直接动因,但其本源却是人们对生产力理论的误读。社会财富的增加是实现社会共富的物质基础。无德生产本身并不是劳动过程,其不能创造社会财富。重构生产道德是实现社会共富的必由之路。国家、企业和学界都要认真思考、探求重构生产道德的理念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草原生态保护中,R县优先采用传统的“输血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倾向于对牧民进行经济上的补贴,而对当地“造血”功能的培育则处于次要地位。当牧民对“输血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形成路径依赖,心理上和行动上不认可甚至排斥新兴的“造血”政策,他们仍然寄希望于通过补贴维持生计。认为实现既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又能帮助牧民走出生计困境的目标,需从提高牧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科学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及旅游业、改善牧区生存环境等方面努力,以打破牧民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严重丧失及其后果,至今仍缺乏有代表性的实验结论.放牧是人类施加于草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从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植物功能群多样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3个方面综述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是研究荒漠草原利用与保护平衡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传统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形态,并日益成为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发展战略创新与实现的重要形式。网络文化形成的文化产业经济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一支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力量,并将迅速成为具有高成长性,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最终将对国家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战略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的基础、优势产业,同时也是牧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在我国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不同生产关系阶段中有关科技与草原畜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分析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从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营销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化及科技投入多元化四个方面促进科技创新与草原畜牧业的融合,加快科技创新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主要指气候变暖)使草原区干旱出现的几率加大,持续时间延长;草地土壤侵蚀危害加重,土地肥力降低;草地在干旱气候、荒漠化、盐碱化的作用下,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地景观可能呈现荒漠化趋势。草原生态失去平衡,草原植被覆盖率下降,草原出现了明显的沙化、退化和碱化的趋势,草原载畜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农牧民生产和生活。从气候变化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两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的混乱与吏治败坏是造成中国传统社会失范的两大因素。古典小说《水浒传》艺术地呈现了北宋末年社会存在的失范状况,同时,它又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所提供的小康社会的信息,在梁山上建立起一个乌托邦性质的小社会。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忠义"道德观念的局限性,好汉们进行的秩序重建是不完善的,它从根源上无法解决导致社会失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西藏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缓慢、草原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是当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牧区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对此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章试图结合西藏牧区的实际,探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中的生态民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中生态民族学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是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民族文化资源的消失而提出的。生态民族学倡导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探索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并存和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就业生态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待、高等教育的培养预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所构成的相互矛盾或协调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三个层次的生态圈,即观念生态圈、行为生态圈、社会生态圈。观念生态圈的失衡、行为生态圈的错位、社会生态圈的失范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生态原因。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断优化就业生态,改变观念生态圈的失衡;实行政策倾向,修正行为生态圈的错位;加快文化制度建设,扭转社会生态圈的失范。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内蒙古大学建校60周年,回顾60年前跟随恩师李继侗先生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从事草原生态学工作,有幸同草原上的农牧民亲历了最华美的草原风光,领悟到草原的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是不可取代的.我国北方草原是人民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北方各民族发展的文化摇篮,是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北国疆土的生态瑰宝.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草原地区在今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家生态安全地带.二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也是新型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北方草原地带的景观生态多样性与资源禀赋,使草原生态-产业-文化复合系统可以发挥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社会的耦合效应及多项功能.但是,长期以来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缺乏完整的理解,特别是草原的巨大环境效益和潜在的能量与物质资源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草原在"一带一路"中的沿边地理区位、草原生物多样性、光能风能资源和人文社会资源都是在草原构建新型产业基地的巨大优势.因此,一定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扬草原文化的精髓,走向草原发展的科学创新之路.要因地制宜地治理草原退化,实行休牧与轮牧,实现草原的更新复壮.也要进行草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开发适宜的土地,建设节水的人工草地与饲料地.还要强化草原法制管理,建立草原保育及生态补助的激励机制.总之,要发挥系统耦合效应,构建草原新型绿色产业体系.我们认为,完善对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优化管理体制,切实依靠科学技术,严格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草原地区实行"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休牧轮牧,建设草地,夏牧冬饲,异地育肥,增加投入,集约经营,改善管理,确保安全,系统开放,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发展农牧产业和建立新型产业体系的同时,保护好草原生态安全的目标是指日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的开发、环境的变迁和经济的增长 ,环境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一系列世界性生态退化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综合整治和恢复已退化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许多专家学者也对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特点、机制以及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方法、技术、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广泛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区域科学发展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其宗旨就是在优化…  相似文献   

19.
经济行为背后不仅蕴藏着人们的基本伦理道德的行为价值选择逻辑,也反映着丰富伦理价值规范的影响。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维度,是观察和分析一个社会体系最为重要的视角。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深刻地改变了传统乡村社会以"乡土"为特色的传统经济伦理体系。乡村经济伦理体系的变迁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乡村社会经济伦理观念和伦理体系,对国家乡村振兴治理产生了深远地影响与冲击。基于当代中国乡村经济伦理变迁这一基本事实,从共同体重建的维度力图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生态退化提供新的措施,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放牧样地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样地中植被群落的特征变化。试验以野外样方调查为主。结果表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群落盖度;同时,放牧时间改变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亚优势种与伴生种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禾本科牧草重要值显著增加,而常规放牧时间下耐牧性较强的莎草科牧草重要值增加,但两者对牧草优势种组成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放牧时间改变对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放牧时间改变能一定程度缓解高寒草原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