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建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多主体风险分担模式,从定量角度探讨该风险分担模式的运行机制。我国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风险承担者或管理者。为了度量该机制下政府的应急准备金,不仅需要考虑其主体分布,还需要考虑其尾部分布。为了拟合其尾部分布,采用极值理论的GPD模型,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GPD模型的形状参数可能处于不同区间。在考了政府援助点与阈值不同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三种不同参数区间下政府应急准备金的度量问题。最后以我国云南省地震损失为例验证了多主体风险分担模式可行性,并度量政府对于地震这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的应急准备金。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背景,文章综合考虑了低碳技术创新(共享)对减排收益的影响,以及本地区域技术创新和外部区域技术共享行为跨期效应特征.采用微分对策方法分析由本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的努力程度和外部区域低碳技术共享努力程度共同决定的区域低碳技术存量动态策略问题.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无成本分担的分散式决策、成本分担下的分散式决策及集中式决策三种情形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得到了各自的最优反馈均衡策略、低碳技术存量以及利润函数随时间变化的最优轨迹.通过对比三种情形下的反馈均衡策略、成本分担机制和合作创新机制对主体减排收益帕累托改进程度发现,集中决策情形下,本地区域和外部区域的低碳技术创新(共享)的努力程度较高,整体减排收益也比非合作时高,实现了Pareto最优;成本分担机制能够小范围地提高各主体的努力程度,适度改善减排收益.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在低碳技术合作创新情形下相关参数的灵敏性,为推进区域低碳技术异地协同共享长期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灾害事故频发,政府和企业合作救灾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企业救灾过程中慈善行为的动机并不单纯.文章首先假设在政府和救灾企业组成的简单系统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和企业的救灾投入会产生慈善商誉,企业的救灾投入还会产生广告效应,消费者需求受到二者的共同影响;然后利用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和企业的3种微分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成本分担契约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和系统整体效益的帕累托改善;在协同合作契约下,政府、企业和系统整体效益都是最优的.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为政企合作协同救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与政府的合作策略及成本分担问题.构建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基于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分别求得非合作模式、政府扶持模式、协同合作模式三种情形下的最优努力策略、产业技术水平和最优收益.比较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与地方政府的努力程度与效益影响系数、技术水平影响系数正相关,与成本系数负相关;从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的角度看,协同合作模式优于非合作模式和政府扶持模式.同时,本文量化分析了政企努力程度和产业技术水平,与效益分配比例和政府补贴比例的关系.补贴因子作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机制,能够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择中国3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分析对31个省市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创新绩效差距较大,全国区域平均创新绩效为0.362258,这说明中国普遍存在着非效率现象.同时,发现系统开放程度、技术市场成熟度、系统协作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市场化程度等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另一方面,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企业科技投入强度和政府投入强度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出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不确定需求下研究政府补贴对考虑公益性时生鲜冷链保鲜投入的影响,并设计契约改善其补贴效果.通过构建分散式和集中式生鲜冷链保鲜投入补贴博弈模型,设计“成本分担”契约和“收益共享+转移支付”契约对补贴策略进行改善.研究表明:适当强化公益性可有效改善社会福利,补贴策略有效,但是过多强化公益性时供应链整体利润为负,补贴策略无法执行;集中式决策下社会福利的改善效果强于分散式决策情形,但此时供应链利润受公益性的影响较大,补贴策略易失效;成本分担契约能有效扩大公益性执行区间,增加生鲜农产品的市场供应,提升冷链保鲜投入,但只能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善;组合式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分散式决策实现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7.
基于异质性地方政府激励锦标赛模型及政策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政治经济学框架,将地方政府异质性引入到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参与的晋升锦标赛,拓展传统晋升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同质性和异质性竞争者情形下竞争参与者的行为水平,获得如下研究结论:首先,获胜者和失败者之间的报酬支付差距是一种强激励因素,竞争者异质性会影响到竞争者的努力投入水平;再次,竞争者异质性使得产出波动对劣势竞争者不再只是负面因素,反而给其带来了战胜优势竞争者的机会空间;最后,从竞争者异质性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速"西强东弱"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差异,得出一些对政府治理改革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的银行业机构网点数据,研究了地区间银行业联通程度对于中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发现银行业跨地联通度的上升显著缩小了两地经济增长的差距,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其中主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了更强的作用.利用历年城市商业银行改组合并的工具变量控制了内生性后,基准结论仍稳健.进而,本文还以地震和新冠疫情作为风险冲击的案例,发现我国银行体系特别是主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能够显著分担灾害对受灾地的负面经济影响.这与发达国家面临灾害冲击时银行体系所产生的加剧受灾地资金外逃、扩大受灾地与外地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深化了有关银行体系在中国宏观经济中风险分担功能的研究,从风险分担的视角阐释了银行体系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对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升区域间经济发展协调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针对代际产品的研发合作,考虑消费者的学习因素,建立了消费者学习与政府补贴下的制造商-供应商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双方的最优研发投入以及制造商分担供应商的最优研发投入比例,比较了是否考虑消费者学习时双方的研发投入水平,分析了政府的研发补贴策略,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表明,在上述两种均衡下,制造商和供应商最优研发投入均随消费者学习能力的增加而增加,随代际产品周期(消费者学习阶段)的增加而降低。消费者学习时的制造商和供应商最优研发投入水平均高于不考虑消费者学习的情形。政府对供应商的研发补贴与消费者的学习水平对促进制造商和供应商研发投入的作用是互补的。消费者的学习提升了政府补贴对制造商和供应商提升研发投入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背景下,针对低碳供应链减排、促销以及政府补贴策略问题,构建政府参与下由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将产品减排量和商誉作为状态变量,且考虑产品减排量和商誉同时影响需求下,分析不同决策下政府和供应链的反馈均衡策略,进一步结合算例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发现:无政府补贴时,在一定条件下,成本分担契约可以实现制造商...  相似文献   

11.
政府人才政策是除了其财税安排以外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手段。基于理论分析,利用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法实证分析了政府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政策能够直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同时也能通过改变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间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而且,人才政策通过改变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的方式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的效果要优于通过改变区域人力资本结构的方式。然而,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威廉姆森空间聚集效应,人才政策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会减弱。因此,地方政府要充分了解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力资本情况,从而确定政策方向和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干预的地方政府研发补贴区域竞争模型,运用空间面板方法基于中国31个省级地区2009-2015年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在企业研发补贴上的区域竞争模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呈现负的空间效应,地方政府采取相互替代的竞争策略,财政分权度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国有企业所从事的基础性、全局性研发活动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研发补贴上的竞争实质上是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竞争.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则呈现正的空间效应,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和留住以市场为导向、流动性强的非国有创新企业采取相互模仿的竞争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政府区域竞争会根据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竞争的对象向创新要素转移,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以及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鉴于采购拍卖在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引导作用,这一特殊市场交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涉及资金规模巨大,这类资金配置效率如何?在非对称的采购拍卖环境下,本文以竞标者的获胜概率为突破口,建立一个政府采购拍卖模型,进而,演绎出投标者的均衡投标策略和政府的最优采购机制,发现:我国目前政府采购机制存在低效率的配置空间,其症结是政府与国有企业间的利益分成关系所致,若在投标中公开这一分成关系,即可改进政府采购资金的配置效率;对政府而言,设计一个激励相容的采购机制,不但保证了竞标结果的有效性,还可以保护竞标企业的私密信息,降低政府的采购支出.依据文中的结论,我们认为应从信息公开,机制设计和市场竞争公平性三方面优化我国采购体制,以改进政府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一直是中央农村经济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棉花生产价格对新疆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影响为研究重点,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88—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棉花生产价格对新疆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家庭经营纯收入逐年互相影响,增加农民收入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所以应当作为一个长期目标。另外还测算了棉花生产价格对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给出了政策建议。图1,表2,参12。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中央政府和大江大河的左、右岸地方政府在防洪减灾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及其均衡,构造了由中央政府和两个地方政府作为参与人的复杂博弈模型,构成内层问题有关联的两阶Stackelberg问题,利用基于可行域分析的遍历全局搜索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完成两个案例的计算.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增加防洪投资并不必然导致防洪投资总额的增加,相反会引起地方政府的防洪减灾投资的减少,因而中央政府应该淡化自身的投资人的角色,而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机制对地方政府的防洪投资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全社会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6.
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 分别站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立场上, 论文拓展在经济学领域日渐流行的实物期权模型方法而深入探讨了威权机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通过定义转移成本和威权租金这两个概念, 论文揭示了威权机制加速经济发展的原理, 并且解决了以前文献未能解决的关于政企合谋的激励问题: 政府威权与微观经济主体是怎样结合的难题. 特别的, 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用威权机制加速发展经济的动力不完全一致的情形, 论文设计出了中央政府最优转移成本目标得以有效执行的最优契约机制, 以确保实现中央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 当转移成本所造成的负面成本足够小时, 论文揭示了威权机制在允许地方政府和企业合谋或合作的条件下, 促使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作用, 并且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我们得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性建议. 另外, 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和丰富科学发展观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Investigating the indirect tax burden of resi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tax 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tax burden transfer. In this paper, a long term MRIO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regional input-output tables in China. We simulate the flow of valueadded tax, consumption tax and business tax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30 provinces(except Tibet) in mainland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ws in the IO table, we obtain the real burden of three indirect taxes on urban residents, and discuss the transfer of tax burden among region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tax burden among regions. The real tax burden shifted from the eastern region to the middle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Indirect tax aggravates the income inequality of urban resid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indirect tax in China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regression.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we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the following policy changes: 1)Giving more consideration to the consumption terminals; 2) Adjusting preferential policies of regional taxation; 3)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for the western region.  相似文献   

18.
定量研究了中央政府发起和建设统一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管理策略及效益问题.建立了地方政府的收益模型,确定了地方政府的最佳参与时间,并对各个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央政府的补贴模型以及模型寻优求解的数值算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工程学和统计学领域构造双变量联合分布函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分组数据分别对中国城镇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分布函数进行估计,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构造了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二维联合分布函数,并依此讨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准入标准和保障范围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保障性住房供需端的匹配情况. 整体来看,地方现行的保障房申请条件能够覆盖12%~32%的城市家庭,且各城市间存在较大差异; 将这一保障范围与国家"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分配进行对照,可以计算出7大地区中代表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的供需比在0.6~1.9之间变动,存在较为显著的供需不匹配现象. 本文在最后还提出了"保障范围无差异曲线"的分析工具.本文的测算方法和分析工具可以为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城市房价为何不同:公共服务对房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实证考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在住房市场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2006-2014年我国29个大中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出各城市每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医疗资源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于一线城市更是如此,医疗资源的集中是引起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合理统筹医疗、教育等资源,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住房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同时,统筹城市公共服务和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做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