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中环境振动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荷载所产生的环境振动和噪声污染是城市公害之一,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以及振动产生的危害,并探讨了环境振动污染的后果;综述了隔振措施与减振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城市立体轨道交通的环境噪声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共和新路地铁-双层高架轨道交通系统为背景,研究了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所引起的振动和环境噪声问题.通过对地下车站、地面周边和双层高架等不同区域的测量与频谱分析,获得1/3倍频曲线和等效声压级,分析了不同构造形式的轨道交通所诱发的辐射噪声及其分布规律,为城市立体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环境评价和噪声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建立了移动集中简谐荷载作用下粘弹性半空间体的计算模型,利用傅立叶变换及其逆变换和格林函数对自由场地的振动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给出了地面振动速度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地面振动速度的变化趋势,得到了移动集中简谐荷载作用下粘弹性自由场地振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国内很多城市的地铁车辆段正在规划和实施上盖物业开发,为了分析和评价地铁车辆段列车运行造成的环境振动影响,对广州地铁3号线厦滘车辆段试车线临近地面及建筑物振动进行了现场实测,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振动的传播特性,并将实测结果与我国环境振动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段试车线列车正常运行时,临近地面竖向振动明显大于水平振动,实测的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级为66.4~91.2 d B,竖向振动的响应频带为10~120 Hz,竖向振动峰值出现在25~40 Hz之间;试车线列车运行引起临近建筑物的最大振动加速度级为48.9~76.2 d B,振动沿结构物向上传播时,振动频率成分主要是5~60 Hz,楼板振动分频最大加速度级出现在20~25 Hz之间;在距离轨道0~30 m范围之内,地面振动与建筑物振动均已经超过相关国家振动标准,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时在试车线临近区域采取减振设计措施控制环境振动影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杨勇锟  闫松岭 《河南科学》2009,27(12):1586-1589
随着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列车引起的振动日益频繁,对邻近建筑及人们生活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铁路交通引起的地面振动问题,利用车辆一轨道相互作用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轨道与路基间的相互作用力,经傅立叶变换后作为地面振动计算的激励荷载.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高速列车行驶条件下所产生的周围地面振动,并分析了地面振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摘要:
为研究城市交通高架轨道振动衰减规律,建立有限元振动分析模型,计算了不同高架结构参数情况下振动沿高架结构及地面的衰减情况,分析了结构尺寸及材料参数对振动衰减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结构振动传递损失的快速预报公式.为验证公式的有效性,对某高架轨道交通周边的振动情况进行了实测,实测值与预估值变化趋势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高架结构尺寸及桩的深度对振动传递损失影响较小;快速预报公式对高架轨道交通振动快速预报及其环境振动的控制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7.
浅埋矩形隧道受复杂车辆动荷载的作用,其自身稳定性和安全性极易受到影响。为探讨复杂交通荷载组合作用下浅埋矩形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征,以扬子江某新建下穿矩形隧道新建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交通荷载组合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瞬态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面交通荷载所引起的位移响应值占总响应值的24.4%~40.0%,地面交通荷载引起的振动响应明显;矩形隧道顶板受地面交通荷载影响最大;当地面行车与隧道内行车方向一致时,各自所引起的振动响应传播方向相反,易使隧道侧墙部位发生水平剪切损伤。研究结果对评价交通荷载作用下矩形隧道结构安全性及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广州地铁三号线沿线临近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实测,并结合数值计算研究了地铁振动在建筑结构内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框架结构中,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振动峰值逐渐减小;地铁振动在建筑物内引起的振动时程的频率集中在30~80 Hz频段内,以30~50Hz频段为主;结构内部构件柱的振动衰减要比周边构件更加显著,柱上的梁越多,能量的损耗就越大;地铁振动引起的加速度值有可能对建筑物中使用人群的舒适度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施工时 的噪音、振动等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而限制了它的作用,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强夯地基工程的实践,对不同夯击能下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时所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监测,经过对这些实测振动资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当强夯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衰减到0.1g时,对建筑物几乎没有危害,同时得出当强夯夯击能为1.5,2.0,2.5和3.0MN.m时,其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分别为14,17.5,18.7和19.5m。  相似文献   

10.
以一种简化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列车—轨道和路基—土层—建筑物的二维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计算了列车引起的振动在土层中的传播特性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实测资料相吻合,可为进一步研究振动环境控制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多层厂房楼面局部异常振动情况,进行现场测试,通过频谱分析,找出引起异常振动的振源,并提供减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十堰市高家沟堰口采石场爆破开挖工程现场试验,对矿山附近一栋多层建筑物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分析了该建筑物不同楼层的振动速度及谐波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爆破远区的多层建筑物受爆破振动影响时,垂直方向振动速度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而变大,水平方向振动速度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而变小;爆破振动产生的谐波频率丰富,较高楼层谐波频率分布范围小于较低楼层且更接近建筑物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3.
现代建筑采暖和制冷一般都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当系统机组安装在中间楼层或楼顶时 ,系统的振动和噪声对下面楼层的影响较大。文章对某办公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进行了测试分析 ,发现热泵和水泵机组及管道的振动隔离不合理 ,以至引起楼板较大振动 ,并通过管道向各楼层传递。测试结果为下一步的治理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市铜梁县新城核心区小学建设项目3#楼(体育馆)工程为背景,对其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模态进行模拟分析,并与实测结果相比较,评价其控制竖向振动舒适度的效果。根据建模思路精确建立的该大跨楼盖有限元模型,其模态分析结果与模态实测结果接近,相对误差约为5%;模拟分析及工程实测结果表明,该大跨楼盖前三阶振型均以竖向振动为主,结构自振基频满足我国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竖向振动舒适度符合标准;与无底板的大跨次梁楼盖相比,增加底板后,其增幅最小的一阶频率增长了19.9%,表明增加底板可有效地控制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的竖向振动。  相似文献   

15.
涡轮叶片在高速旋转时会因振动产生疲劳断裂失效,造成旋转机械的损坏。叶尖定时测量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的非接触式叶片振动实时监测方法,叶尖间隙变化与叶片的振动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实时监测叶片的振动状态和叶尖间隙是保证旋转机械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系统综述了叶尖定时及叶尖间隙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认为目前研究仍处于仿真模拟和实验测量的不完全成熟阶段,今后可在以下方面展开研究:1)将叶尖定时和叶尖间隙测量技术相结合,实现叶片的振动测量;2)进行无键相法的叶片异步振动测量,并投入到工程应用中;3)制定有效的动态标定方案,测量叶片在旋转状态时输出电压与叶尖间隙之间的关系;4)研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进行高精度、长周期测量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车辆-轨道-隧道及大地-房建结构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子模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了车辆、轨道、下部基础及房建结构的空间耦合振动分析,并通过相关现场调研和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隧道埋深、建筑高度、楼板厚度、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对建筑物振动特性和振动衰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隧道埋深在11.6m至21.6m间变化时,地表距离隧道中心线10~60m的范围存在振动放大区;隧道埋深从11.6m增大至21.6m,各楼层振级下降幅度为8.3~13.4dB,建筑物振动模态从以高阶振型为主转变成以低阶振型为主;地铁线附近建筑物层数越低,结构的振动响应越小;楼板厚度由0.15m增加至0.25m,各楼层振级下降幅度为0.9~7.4dB;车辆速度由80km/h降低至40km/h,各楼层振级下降幅度为5.7~6.9dB.可见,当地铁线路先于建筑物存在时,适当增加建筑物楼板厚度、降低行车速度、避开振动放大区是控制建筑物结构振动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爆破振动会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引起周边建筑物的破坏。一直以来,振动评判标准及安全控制技术备受施工单位关注。本文以某铁路隧道工程爆破振动监测项目为依托,通过现场振动测试,获得了多组隧道爆破时的地表振动强度数据(加速度和速度);分析了爆破振速傅里叶幅值谱,得到现场地质条件下的振速主频的取值范围为18~25Hz;对比了使用不同雷管实施爆破下的地表振动强度,认为采用数码电子雷管起爆可有效减小振动效应,保证周边建筑不致损伤。最后,对现行爆破振动安全评价标准展开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爆破振动安全控制和房屋损伤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声热成像检测中非线性振动问题,设计了激光探头夹持装置,构建了一套非接触式激测振系统,开展了功率超声激励下变幅杆振动特性响应试验,验证激光测振系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功率超声激励下试件振动特性影响试验,重点研究了耦合剂和粗糙度对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剂能增强缺陷生热是因为提高了超声能量的传递效率,增...  相似文献   

19.
单螺杆振动诱导熔体输运模型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自行修正的Tanner本构模型建立了单螺杆振动诱导塑化挤出机在熔体输运过程中的近似解析模型,根据黏性耗散功相等推导出了振动力场对熔体表观黏度的影响系数;并在单螺杆振动诱导塑化挤出机上就振动力场对聚合物熔体输运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螺杆振动频率与振幅对挤出压力和挤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理论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单螺杆振动诱导熔体输运可实现低压挤出,但会导致螺杆特性变软.  相似文献   

20.
爆破震动是隧道爆破施工危害之一,隧道掘进过程中应进行爆破震动监测。本文对茅台高速公路中枢隧道爆破开挖施工中产生的地表建筑震动进行监测与分析。通过现场监测掘进爆破引起的地表房屋不同位置处的地表振动速度波形,研究隧道附近的地表震动特性及其对房屋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现场爆破参数设计优化与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