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科学的危机是近代科学与人文分裂的产物,实质是科学的文化危机。科学的功能在于描述与规范的统一,而因,科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科学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的科学批判主要有三点:①现代实证主义科学观排除一切形而上学问题,导致了欧洲文化危机及自身意义基础的丧失;②现代科学将自然数学化,且远离生活世界,使人们误把数学化的自然当成自然本身,形成封闭的、客观主义的自然观;③结果是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成为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因此导致了科学的认识论之谜,使得自然科学知识何以可能成为问题。本文认为,胡塞尔的科学批判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但从科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他的批评在某些方面是不恰当的:①实证主义科学观固然不是健全的科学观,但现代科学自身却不是意义、价值等形而上学的领域;②尽管数学化的自然并不是自然本身,但数学化却是现代科学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③胡塞尔反对任何实在论的自然观,但这种自然观是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蒙娜.韦伊认为科学自文艺复兴以来经历了彻底的转变。它日渐脱离直接的经验,获得代数的形式。这种转变导致了知识被少数专家垄断及与权力结合,进而导致了各种政治、文化危机。韦伊提出如果要克服现代科学与社会危机,就应该向古希腊科学回归。回归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几何学建立概念与经验的紧密关联,重建个体在劳动与科学中的自主性,并沉思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哲学的视域下,雅斯贝斯致力于明晰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他从起源、对象、任务/目标、方法、确定性、公认性、进展性、交流方式、系统九个方面为科学与哲学划界,提出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工具,而哲学的力量于“世界指向”(Weltorientierung)下科学的界限之处彰显,从而将哲学在“自我遗忘”中找回.对于应对所谓“第四次哲学危机”,这是一条值得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战"之根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大战”根源于(1)科学的意识形态化;(2)以“社会”的标准来取代“自然的标准”;(3)学术地盘之争。所有这一切都与当代科学的表述危机引发的后现代相对主义思潮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王星拱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主攻和讲授化学的同时,也对科学论颇感兴趣,并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重点论述了他的科学论的几个重要方面:科学及其心理根据,科学的本性,科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认为,实证科学方法作为一种纯粹技艺的扩张,排挤了科学本身应有的意义,他提出“生活世界”的思想,以寻回科学的意义基础。生活世界对于科学以至整个人类认识的积极意义有待于更深刻的发掘,本文从对量子思想史的分析中指出,现代科学理论发生了数学意义、物理意义以及感性直观意义的分裂,其结果是我们失去了对科学的世界图景的直观理解,这也正显露出实证科学对关于人生意义、目的等根本问题的漠视。生产世界对于我们存在方式的规定性,仍然在启迪我们洞明包括科学在内的人类认识中的众多困惑,引起我们达到在历史目的中的完全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8.
怀特海对现代科学的反思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及世界格局.中国已进入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和推动的.科学的成功给人们带来了精彩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生态、社会及文明危机.著名哲学家怀特海20世纪初对科学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与探索,他的后现代科学观能够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避免重蹈西方现代化的覆辙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尼采对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0.
尼采时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一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