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松嫩洪灾成因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最北部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546万km2,有南北两源,南源为第二松花江,河长959km,流域面积78km2;北源为嫩江,全长1370km,流域面积283km2。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从黑龙江省西南部斜贯全省,在东北部同江县汇入黑龙江。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伊勒呼里山,自北向南穿过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带,右岸为大兴安岭东坡,左岸是小兴安岭西南坡和松嫩平原。百年以前,这里分布着茂密的辽阔森林、草原和沼泽,百年的开发史使这里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和主要的重工业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态势和形成机理,提出生态减灾的对策,强化流域生态减灾意识,适度退田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建立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耐溃农业模式体系、发展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3.
试析淮河洪涝灾害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陆海交互作用的3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是七大江河中洪涝灾害最频繁、灾情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究其原因有3大方面、9点内容。第一,与流域所处的特殊和不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①天气上,致洪暴雨天气系统众多且组合十分复杂;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剧烈。②地形上,众多支流均在干流中游汇入,平原洼地占流域面积的60%,形成“关门淹”,难以下泄洪水和排除涝水。③土壤上,淮北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壤土质紧密,水分不易下渗,最易发生涝渍。第二,与黄河661年之久的长期夺淮有着直接联系。④淮河不能直接入海,改流入江,下游地区水灾日益加重。⑤水系巨大变迁,原本统一的淮河划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且河系紊乱、河道淤废、排水不畅。⑥洪泽湖的逐渐淤积抬高和入湖河口段倒比降的形成,使中游河道下泄不畅。⑦淮河干流中下游河床比降小,甚至出现倒比降,洪水过程极其平缓。⑧黄泛区涝灾尤其突出。第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涝灾害。⑨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水土流失淤积河道及人为设障,使得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态势和形成机理,提出生态减灾的对策,强化流域生态减灾意识,适度退田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建立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耐溃农业模式体系,发展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综合减灾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衡东县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水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基于灾害系统论观点,综合分析得出,复杂的孕灾环境是衡东县洪涝灾害形成的诱发因素,暴雨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是洪涝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则放大洪涝灾情。为此从人类行为角度入手,提出了工程减灾与非工程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湖区洪涝灾害形成机理与生态减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江汉平原湖区由于长江干、支流中上游水流失与湖泊沙瘀积,过度围湖景殖,堤防财团及高水位地段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不合理等原因其洪涝灾丰发生次数增多损失加重,通过分析该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机理,提出生态减灾的对策;强化流域生态减灾意识;适度退田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建立适应 生规律的耐溃农业模式体系,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昌吉市城市概况、洪涝灾害成因特点、对昌吉城区带来洪涝灾害的三条大河、城市防洪现状、城市防洪减灾对策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新时期防洪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静  董楠 《山西科技》2011,(3):45-46
根据开封市洪涝灾害的特点,应坚持蓄泄兼施,工程设施与非工程设施结合,水利设施与水土保持设施结合等措施,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近代以来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是自然孕灾环境、人类致灾活动因子及其脆弱的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孕灾环境孕出了“多灾”的特点,人类致灾活动直接引起“灾害频发”,而脆弱的承灾体则导致“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0.
造成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大致可概况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包括环流条件、地形差异、水系因素等,后者诸如森林的破坏性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围湖垦殖使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等.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或干扰,改变了自然环境变化的趋向和速度;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人类活动的影响就越深刻.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流域环境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到了现代,这些影响愈加明显.提出洪涝灾害的防治对策应做好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建立长江中游自然灾害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1998年6月-1998年9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分析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也存在水土流失,植被减少,围湖造田,河道淤积,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法制观念淡薄,投入问题尖锐,承灾功能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等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持续暴雨及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持续性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预测,是国际科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作者近20年来对越赤道气流的研究及其与中国持续性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李宪之教授有关"宏观系统"的概念及国家地震局曾小萍研究员对地磁场异常与暴雨和洪涝关系的研究成果,以及在以上科研成果基础上创立的"气象与地球物理综合法"在1998-2002 5年中,在中国汛期降水预测实践中所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防洪减灾决策系统的一般结构、特征、目标及其应遵循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种防洪决策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特点及求解困难,提出了一种求解该模型的有效方法-系统分解协调方法,最后用实例演示了防洪决策系统中该种模型的具体构造及其求解过程,实例研究表明,系统分解协调方法是求解大型防洪减灾决策模型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如今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因而混凝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不过,对于混凝土裂缝这一问题,一直在困扰的诸多的工程,本文就道路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以及应对的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志正 《科技资讯》2006,(17):208-208
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与资产不断增加,即使发生同等规模的洪水,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也会不断增加。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我国社会化防洪减灾体系的建立,并说明了利用现代最新技术,提高全社会的防洪减灾潜力,使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淮河上游信阳段地处豫南山区,流域内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灾情严重,类型上具有多样性和叠发性,时间上具有频发性和连续性,空间上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过程上具有共生性与放大性.就其成因而言,该地域在暴雨、地形、河流水系、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导致洪涝灾害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长江流和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洪灾,其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也与人为因素有关,本文对此作了系统分析了,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上市公司会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进行了评述,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上市公司时所面临的压力日趋艰巨,也越来越严厉。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上市公司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然而细致分析起来,不难发现这种快速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条件,即道路尤其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的高等级道路。它们的存在发展为国家的经济贡献了非常积极地力量,人们的日常出行需要道路,各种形式的运输活动也离不开道路。文章重点的分析介绍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道路建设工作,尤其是沥青路面中出现的一些不利现象和应对的方式,以此来促进国家的经济事业的前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合理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福建暴雨洪涝灾害时空格局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气候影响评价资料,采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Zy)灾情(年均灾次)指标,应用Mapinfo7.0技术,编制福建洪涝灾害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年际变化大,并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群发性强;空间分布不均,Zy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沿海,闽中的德化、永春、安溪、南安和闽西北的南平、邵武、武夷山等地,灾情高值区却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厦门以外的东部沿海,致灾与成害空间分布不太吻合,体现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能力对洪涝灾害的影响.针对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福建应该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并重,加强洪泛区风险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