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悲世、愤世乃至厌世的情结使他走上死亡道路的告白书。海子是与世俗抗争的孤傲王子,他所守望的凡尘幸福只是乌托邦式的幸福理想。他对世俗幸福的偏执性遗弃,源于对原生生命状态的向往和对纯粹诗意世界的绝对皈依。用生命殉葬诗歌理想是其守望的失败,也是守望情结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他的诗寄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构思新巧,通俗明畅,自成一家。当年力主抗金而遭贬的张浚,勉励杨万里凡事须正心诚意。杨万里据此意将其书斋取名“诚斋”,文学史中的“诚斋体”也源于此。他撰的133卷诗文集也曰《诚斋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为了编撰《资治通鉴》这部洋洋巨著,他和他的助手们,  相似文献   

3.
生存还是毁灭——试论鲁滨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4.
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文既有美丽和谐的自然风光又有朴实真率的社会生活风光,无处不体现着诗人真率坦诚的生活态度,热爱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文章阐述了陶渊明的诗文风格对开展审美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6.
彭莹 《科技信息》2009,(29):I0355-I0355,I0357
富有诗情画意,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显著特点,谈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不能不谈到诗文。这是因为中国古典园林历来都与诗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首先就是源于中国古典诗文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傅玄乐府诗风格多样,既有汉乐府的古质厚朴,又有建安诸子的健劲慷慨,也有文人诗的清丽婉妙。这种多样化风格的形成,既关科作者的文学思想、个人气质,也关乎时代风气的影响。傅玄健劲慷慨的风格源于他个人气质与建安诸子的接近;对汉乐府的模拟源于魏末晋初儒学与诗教说的复兴;清丽婉妙的风格则是受益于汉末以来乐府的文人化传统。傅玄乐府诗虽然风格多样,但并不能完全相互溶汇,究其原因,在于其模拟性格过于浓重。  相似文献   

8.
王东槐初论     
王东槐是封建社会末期清朝统治阶层的一位典型代表 ,他为人正直质朴 ,为官清廉忠耿。他政治上主张法制 ,严明吏治 ,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其诗文有考据派影响 ,但也不乏清灵之作 ,诗风平易朴实  相似文献   

9.
在梁代诗坛上,梁武帝萧衍贡献卓著,为后世文史论家称道。他以自己的创作为表率,推动了梁代诗歌创作的兴盛。他还以帝王之尊广交文人学士,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他大力提倡诗歌创作,诗文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他已将诗才作为"取士"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这些举措对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对当时的文士聚会和诗文世家的创作也有正面的影响。他要求文士们讲究诗歌创作的声韵、用典等技巧及艺术形式,对提高诗歌形制的正面意义不可忽视,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伟大诗人屈原是轻型躁郁症患者,那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病人不仅脑子聪慧、灵敏,且易创造出不朽的艺术品。屈原之所以创造出如此辉煌的诗篇与他的创作心态和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他的病症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思维奔逸和意念飘忽,其中表现为创作诗文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且内容丰富、充实,写出的诗文在意象表现上既飘逸又有意象的深刻体验。即在抒情的文字中有意联现象,意象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且由此意象连续生发,不可休止,词句之间也是意义相联。即是说诗文中的意象具有象征、隐喻作者情感的特征,形成的语言系统在情感上也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1.
杨士云是明代云南著名学者与文学家.杨士云的诗诸体兼擅,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其恬淡之心的自然流露,语句冲和,感情真挚,给明代复古待坛增添了些许新声.杨士云一生尊崇圣贤之道,其文始终如一地贯彻着文以明道的写法,谨严有序,不作矫饰,将儒家亲民爱物的道德原则融注于行文之中.  相似文献   

12.
清康熙二十一春正月,明遗民八大山人结题<瓮颂>组诗六首,颂瓮何义? 史阙有间,语秘无诠,已难尽知.今据北魏<洛阳伽兰记>载北朝"殷之顽民"古谣,朱耷拈"瓮"话头,颂"瓮"诗案,必与其明遗民身份、殷顽人意识密切相关.八大山人所作<瓮颂>六首,虽"伸唇那到喉"、"佯狂语飞燕",似多不尽可解,有待反复考辩,但其瓮内天地,木本水源,实皆江右、江南明遗民社会"瓮"内诸顽人佚事诡幻的逸声遗响之遥远回音也.  相似文献   

13.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因其小说《续金瓶梅》被诬告有影射清朝廷的言论而下狱。出狱后,丁耀亢写下了许多与此事有关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可以了解丁耀亢对"《续金瓶梅》案"的态度以及这件事对丁耀亢的生活、创作的影响,同时对了解丁耀亢晚年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是胡应麟在其诗学专著《诗薮》中提出的诗学发展观,所谓“体以代变”,是指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受时代的制约与影响,“格以代降”,是指诗格“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种精辟的文学史观,虽然承认诗文以代而变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又深深地打上了崇古卑今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沈光文诗歌中的典故来源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作者善于以典抒怀,以史明志,体现了活用典故、以故为新、如水着盐、浑融无迹等用典技巧。沈光文诗歌通过对典故的娴熟运用,自然贴切而又含蓄蕴藉地表现了明清之际遗民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诗作古雅凝重、沉致深婉的审美风格,也折射了作者崇高峻洁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6.
吴嘉纪在明清鼎革之际选择了归隐山林,吟诗终身。他隐居的东淘(今江苏省东台市)又是当时遗民聚居的地方,在那里,那些性情相投、经历相似的遗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结社于淘上,诗酒唱和,相互安慰,踟躇于乱世中。东淘遗民诗群的存在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清初文坛上的一道风景,在清初结社运动风行的大环境下,他们也唱出了自己的遗民心声。吴嘉纪无疑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才和成就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浙江人的屠隆,诗文中有许多西湖风光的描写,在与杭州官员、社会名流交往的书信中也有较多关于岳王庙的议论.通过对屠隆诗文作品的解读来探究明代西湖岳王庙前塑像的变迁,以及明人对待岳飞、秦桧、王氏、万俟禼、张俊等人的看法及争议,由此透视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清鼎革之际,屈大均不满清廷,一生曾多次参与反清斗争,历经坎坷.他常借咏物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处境和心态与所选取的意象紧密联系,表现了他执著追求人格的理想;屈大均的咏物诗,许多是推己及物、推物及己有所感触而发,所以往往咏同一物,而前后寓意却很不相同.他的咏物诗,大都能使内情与外景融汇融合,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诗话大量涌现,并呈现出整理、综合、集大成的倾向。清人叶燮和他的两个学生沈德潜、薛雪师生三人对诗歌的品评,代表了那个时期人们对诗歌的认识程度及诗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20.
张合作为明代滇产诗人群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涵盖明代云南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究其大部份诗作来说,离不开他与杨慎的唱酬交游内容。从“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角度出发,考证这些诗歌作品背后二人的交游史实,了解二人交往的心路历程是有一定价值的。自张、杨二人的父辈交往入手,通过对张、杨二人的诗歌研读,考释出二人在杨慎入滇前后的交往唱酬经历及杨慎在滇的部分行程,或对以后张含、杨慎的诗歌研究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