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作人是现代书话创作大家.他的创作体现出他独立的思考和对自然、现实的关注.在书话体式上,周作人以他的抄书体及自在写作风姿,开创了书话创作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梁晓声是一位来自知青,一往情深地执著于知青小说创作,对知青一代人的命运进行大跨度整体性跟踪扫描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略论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新思潮派的文学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他的前期创作以历史题材为主,其旨趣在于借古喻今,针砭时弊,揭露风行于世的利己主义,表述他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后期创作转向现实题材题材,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幻灭情绪,由揭露他人的利己主义进而剖析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舒柏特短短的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正式出版),被誉为“歌曲之王”。他的一生是在封建势力复辟的重压下度过的,所以他的作品大多表现人生的悲凉,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的艺术歌曲是诗歌、旋律与伴奏融为一体,民族性、通俗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完美艺术形式。他高度发展了艺术歌曲的形式,他的浪漫主义歌曲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乃至今日仍在音乐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以描写"都市与爱情"为主,《欲说》和《伊人,伊人》是他这一阶段的长篇代表作。题材的变化决定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在这两部作品中,他塑造了知识化的"新生代"女性形象以及新世纪的"儒商"两类形象,他们都是集传统美德和现代品质于一体的理想型形象。梁晓声以个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为读者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群像。  相似文献   

6.
周彦军 《科技信息》2013,(16):39-39
杰克.伦敦作为早期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之一,深受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并不可避免地将其核心所在—"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创作中。本文以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荒野的呼唤》为例,以小说主人公生平的发展到最终命运的结局为主线,逐层剖析"适者生存"在小说中的体现,描述了当时美国社会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对人性扼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从贾平凹的创作历程来看,贾平凹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责任感的当代中国作家,他以丰富的创作深度介入了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与心灵深处,对发生重大变革的中国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贾平凹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创作呈现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勃勃生机,反映了农村的可喜变化.他前期创作的写作立场、叙述方式、叙述策略明显不同于他的后期创作.分析贾平凹前期创作的叙述内容与叙述策略,可以理解贾平凹书写农村变革的方式,更能领悟他想象中国现实的方法,以及裹挟于其中的作家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刨作思想,也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他所坚持的唯美主张。童话如此,小说亦然。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Dorain Gmy)中,尽管王尔德企图去塑造道连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连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总是和现实社会保持着种种道德联系,他作的恶本身就表明他无法脱离现实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不创作,毋宁死"!作为自己的创作动机,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生的艺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以真诚、朴实的创作风格完成了其"生死攸关"的事,最终成为西方欧洲世界的文学家.在他作品永远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他歌咏的人类在精神方面所追求与超越,经历的艰险、对人类最终臻善的信念和博爱的精神,也许罗曼·罗兰在勾勒的那条精神道路在他的作品中更具某种标尺性涵义.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刨作思想,也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他所坚持的唯美主张。童话如此,小说亦然。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Dorain Gmy)中,尽管王尔德企图去塑造道连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连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总是和现实社会保持着种种道德联系,他作的恶本身就表明他无法脱离现实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租界语境下,沈从文的民族认同建立在"想象的共同体"基础上,以苗族背景作为他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参照.这种认同在他上海创作时期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从被动到自觉的认知转型.而这一过程的完成,也使他找到了一条以民族认同对抗西方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柳永在词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他虽然科场累累失意,却敢于正视现实,热爱生活,发挥自己精通音乐的优势,用词表现丰富、凄凉、复杂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使自己的艺术为下层社会所喜闻乐见,为艺术的普及、为通俗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世词人、戏剧家的言情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实质上是一种游戏精神,其喜剧性根源主要是游戏的狂欢与解脱.在其早期喜剧中浪漫的爱情游戏是主题,喜剧人物以游戏者群体形象出现,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而现实精神亦时时闪现在他的喜剧中.当现实精神取代游戏精神成为其创作的主旨时,莎士比亚便由喜剧创作转入悲剧创作.  相似文献   

14.
壮族作家谢树强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著称,他的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的历史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同时,他敏于发现、勇于揭露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文学的现实功用,以文学介入现实。此外,在小说艺术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博尔赫斯倾向于以虚无主义思想解构自我这个概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自我真实性、同一性和唯一性的解构上,自我成了"一串或一组以难以想象的快速互相接续的感知"。博尔赫斯的自我观透出浓重的虚无主义气息,不过,这并没有将他的创作引入悲观,反而帮助他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谢瑜 《科技咨询导报》2010,(10):227-227,229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品。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人类自发的罪恶的书写,表达了他对西方文明与现实的思考,提出了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看法。本文试图通过作品的主题、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及小说人物言行的分析,探讨作家对人性的挖掘及其创作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在八七级中文函授生的暑假授课中,当讲到文学批评一章时,我们师生一同讨论评价了青年作家梁晓声的《雪城》,特别着重对女知青营教导员姚玉慧的三重性格进行了探讨和评价,从而提高了函授生分析作品、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梁晓声在他的长篇小说《雪城》中,为读者精心塑造了一个奇特的女性形象——北大荒兵团女教导员姚玉慧,借以向人们展示了那个畸形时代中的一个寂闷、  相似文献   

18.
1930年前后,贾平凹乡村题材小说创作转向真实地反映沉重的现实,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这是贾平凹创作的重要转折,这对他以后创作的格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平江不肖生在1923年开创中国现代武侠小说新局面之时,从"无稽"到"荒诞",他首创了"理之所无,事或有之"的"奇侠"观,遵循的是证伪主义的思维逻辑。在小说的形式结构上,以突出"奇"的特色为核心,自由穿行于幻想与现实之间。他的这种"奇侠"创作路向,不仅是奇幻武侠的创作方法,也极大地影响到他的现实武侠。"奇侠"的创作路向,对于认识今天的奇幻文学,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艺理论界巨子的王国维,其对文艺理论的建树主要是《人间词话》,而境界说是其主要贡献。但是《人间词话》中有关对生活与创作关系方面的发人深省的创见也不容忽视。总结其观点,他认为创作来源于现实,并且主张对生活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描摹;同时,创作又是通过现实表达作家理想,要上升到艺术真实;其次,他强调对艺术真实要有正确的理解;最后,他认为最完美的作品是作家理想与生活真实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即他所说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