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瑞雄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2):30-37,,13,
波兰尼以“意会认知”理论变革实证主义科学观,透过意会认知的三位体结构和内居运行机制,可知所有知识都无法摆脱主体性,都属于“个人知识”。因此,研究事实的科学研究价值的人文学其意义都为人所赋予,其中并无谁优谁劣的问题,两种文化或说科学与价值由此得以融合。波兰尼似乎为萨顿科学人性化的主张寻到了一种具体途径,然而,他的理论虽说必要却不充分,要实现萨顿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指出,人类知识大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人知识”,这种知识是“两种文化”的桥梁,它的“支援成分”是不可解蔽的。波兰尼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解蔽科学知识不仅必要且有可能,SSK试图沿着波兰尼的线路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然而,其结果却导致了“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结论,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因此被彻底消解了。这种解蔽显然是过犹不及的,其后果是在客观上对萨顿、波兰尼等人倡导和实践的科学人文主义的叛逆与反动。  相似文献   

3.
波兰尼"意会知识"的脑科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脑科学进展,为波兰尼言传与意会知识的结构提供了坚实的脑科学基础,作者与脑神经医学专家合作,初步分析了言传与意会知识的脑组织定位,评析了大脑左右半球在言传与意会认知中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理和技术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制和技术模式。首先从企业知识的构成以及隐性知识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经验性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在于市场化与共同体化,同时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技术模式:知识信息化和知识编码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波兰尼意会(隐性)知识在中国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评析了中文术语翻译的多样性造成的困惑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以哲学为主干、教育和管理为两翼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6.
默会理论的SSK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科学时代,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学考察即SSK的理论工作是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波兰尼凭借其默会理论开创了这一先河。默会理论对SSK的贡献在于为其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诠释学等方面的理论原则,从而解决了。SSK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SSK做出了相当的理论建树。这一思想建树奠定了波兰尼当之无愧的SSK先师地位。  相似文献   

7.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按照知识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在分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关系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视角,研究了隐性知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技术知识与创新组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技术知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技术的本性,探讨了技术知识与人工制品、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突显了企业技术知识的难言性和专用性维度及其组织涵义,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思考了创新组织问题,尝试性地分析了企业内部R&D组织形成的微观机理,本文所展示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摆脱那种置技术于黑箱之中而只在技术外围打转的思维定式,有助于我们透过技术去理解企业技术创新、理解周围的人工世界。  相似文献   

9.
第三种知识论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第三种知识问题可以上溯到康德,但它的系统论证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认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从西方科学哲学的正统解释向后实证主义转换中产生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与第三种知识问题有关。本文认为,第三种知识是不同于经验和理论的前提性知识形态,它包括世界图景、科学基准和思维方式等三个维度,在产生方式、论证方式和作用方式上都与经验和理论迥然不同,而经验一理论二分法的知识类型论,是已被打破的传统哲学的又一教条。  相似文献   

10.
默会知识是组织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但相关理论在过去20多年间并未取得太大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在概念的操作化层面进展甚微。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默会知识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兴起的背景;继而分别从四个方面归纳了默会知识的内涵属性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最后借鉴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建议采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方法来研究组织中的知识问题,并建议采用因果地图技术来诱发和捕获组织或组织中个体所拥有的高度情境依赖的、因果模糊的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科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惠特利(Richard Whitley)的“科学场域”视角和沃恩(Diane Vaughan)的“组织特征”视角,指出作为中观层面的科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学分析框架中应该整合两种类型的研究,并纳入更广泛的社会与境。  相似文献   

12.
"技术格式塔"是内在于技术自身的逻辑体系,其对技术变革与演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带动了技术的绿色革命,如何处理技术、人类与自然三者的关系因此成为了绿色技术哲学视域下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技术格式塔"视角对绿色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既是技术把握完善自身与经济、自然、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中国特色五位一体建设所需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知网的中文学术文献数据库为基础,利用词频统计,结合时间参数,对中文科技新词做了探讨。文章认为,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包含了专业领域的重要中文科技名词。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被引论文为基金论文。由于基金论文在全部论文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不需要考虑全部新论文,只要对其中基金论文的关键词做词频统计,就有助于发现大部分重要中文科技新词。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也减少了盲目性。此项工作对科研工作者和术语工作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术语的界定问题一直都是术语学界研究的课题。术语与普通词语之间的交融渗透关系使得术语的界定复杂。如何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术语界定标准来指导术语识别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术语识别的术语界定方法,对于术语词典的编纂与更新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伊代技术现象学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现象学是技术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伊代是其流派的典型代表。伊代的技术现象学包括体现关系和释义关系等四种人类与技术的基本关系,技术非中立的、放大一缩小的本质特征,工具的“意向性”能力和技术的潜在倾向性等方面。技术现象学认为,工具是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居问调节者,它既是知识产生的基础,又是对所获得事物的非中立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术语教育的术语学习词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教育对于推广科学技术至关重要。成功的术语教育要做好资源建设,分学科术语学习词典是重要的资源类型。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术语教育的术语学习词典的编纂、使用定位,归纳了这种词典类型的基本特点。同时以法律术语为例探讨了术语学习词典编纂所依据的语料库的入库语篇的四种类型,以及语料库在内容、权威性、语料入库量的比例、难解度四方面的平衡要求,提出了基于语料库提取基础术语的两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收集整理规范术语的异名,用于开发面向应用的术语纠错工具,可使规范科技术语的宣传与推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规范词异名是指与国家审定公布的规范科技术语"正名"表达相同概念,但词形不同的非推荐名。规范词异名的认定需经过收词和审词两个阶段。收词方法包括人工收集和自动抽取。通过规则和统计并举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自动抽取,可以有学科领域关联、英文术语一词多译关联、语义网络关联三种路径。规范词异名的人工收集和审词重在确保语义等价。  相似文献   

18.
在可行能力方法的框架下,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中国部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可行能力。以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人们幸福生活的标准,可行能力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具有代表性的可行能力对中国国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满意、健康状态和自由选择贡献较大,应给予优先关注。教育需要在收入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Coxhead的学术词表为例讨论了基于语料库的词表创建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明确词表创建的目的或目标,选择或自建合适的语料库,确定词频统计单位,制定词汇选取标准以及对词表进行评估与测试五个方面,并且指出现有词表的维护与升级以及专用词表的研制与开发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蒯因的著名口号“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中,“同一性”究竟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不恰当地被忽视了的问题。本文力图表明蒯因对同一性问题并没有作出合适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