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宾兴作为一种时代产物淡出历史舞台虽已逾百年,但其消亡并不意味自身的荡然无存.从产生地区来看,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均有所分布;从发展历程来看,它顺应时代的进步与需要,从最初的礼仪逐渐演变为一种资助地方士子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公益性组织,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广西而言,自清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剧烈变迁,广泛分布的宾兴在推动地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激发了地方士绅参与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士绅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的渠道.然而,伴随着1905年废科举、新式学校在全国的推行,宾兴失去了昔日的生存土壤,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这种命运的坎坷,不仅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近代以来社会组织的演变过程,也为我们认识多面相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载体.文章在论述广西宾兴兴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其嬗变过程中体现出的国家与社会要素,进而分析其价值与当代意义,以此对当今社会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广西几乎无年不灾,且许多年份多灾并发,其中尤以水、旱、蝗灾居多。此种情况与广西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直接相关。自然灾害的频发危及广西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赈灾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史上,广西森林植物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三迭纪末期至晚白垩世早中期裸子植物繁盛时期,二是晚白垩世晚期至第三纪被子植物迅速发展时期.随着森林植物区系的变化,森林植被相应地发生了变迁.广西森林植物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类可能是现代森林植物始祖的原始类群,而使广西有可能成为森林植物起源和繁衍的关键地区之一.同时,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4.
巡检司作为明清基层社会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维护着县级以下社会空间的治安和秩序。广州府巡检司的设置在清代中期以前经历了曲折的变动过程,至嘉庆末逐渐趋于稳定。以《宣统三年冬季职官录》为中心来考察晚清广州府巡检司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道光至宣统间广州府巡检司数稳定在35和36个之间。从巡检司的设置数量和地域分布上看,晚清的广州府与广东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广州府区内各县之间也呈现出沿海和平原地区分布集中而内陆和山区分布稀疏的地理差异,同时各县巡检司的设置呈现出离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来,庐州社会经过长时间的灾害与战争摧残,民生重困,乱象已成,传统社会秩序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着晚清淮军士绅的发展壮大,他们在基层社会保障、教化乡里、儒学传承等领域的理念传播与社会实践为晚清安徽社会带来一股劲风。他们的言论和具体实践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对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格局的演进与形成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田野考察所发现的《禁止巫觋焚香治病议约》碑刻,探讨晚清时期怀庆府地区巫医焚香治病现象盛行的原因。这种现象盛行与巫觋治病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民众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病理认识和思维方式及晚清时期的医学状况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赫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他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接左右着晚清的内政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赫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从总体上看,其研究的空间与深度仍需进一步开拓。无论是史料的挖掘、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创新,还是研究内容和对象,都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移植是法律近代化的有效途径,晚清旧法体制的困境与严重的滞后性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的必要性。晚清法律移植作为中国近代法律移植的开端,初步建立了中国法律近代体系与法律原则,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晚清法律移植也遭遇了法的"本土资源"——中国法律传统的有力抵制,从而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对中国法律近代化推动作用的有限性。近代法制的核心精神——法治,在近代中国并未能真正地建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史斌 《科技导报(北京)》2022,40(14):106-112
 阐述了晚清外籍工程师参与中国钢铁工业的工程建设、技术指导、工业生产等具体历史进程,论述了外籍工程师的引进途径、聘用思想、聘任级别等历史问题,总结了外籍工程师对于中国钢铁工业奠基发展的历史影响。通过相关史料分析,认为派遣工程师是各国控制中国煤铁资源、拓展在华利益的重要手段,晚清钢铁工业外籍工程师的多重身份体现了洋务运动华洋关系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形象的大量出现是晚清文学的重要景观,却始终未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事实上,科学家形象与物理、天文、医学等现代新知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引导读者认识中国现状、见证现代科技负面影响等功能,推动晚清小说叙事形态由故事到人物、由全知视角向限制视角的变革.晚清科学小说中的科学家形象既应被视作复杂的文学现象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玉林五属的开明士绅为谋一域教育发展、救社会于危难,举民间力量,积极开展改良私塾和兴办新学活动。新桂系执政时期对乡村教育采取“政、教、军”三位一体制度,欲使私塾与新学之教育合二为一。此举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转型,但也使乡村教育走向军政化。  相似文献   

12.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西康建省论     
西康建省始于清末川边藏区的改土归流,民国初年停滞不前,终成于抗战时期的1939年。前后历时30多年,时断时续。在建省过程中,中央与地方以及各地方势力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权力博弈,最终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完成了建省。西康建省,加强了中央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加快了西康社会的转型,巩固了国防。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光、宣年间,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戏曲的发展却表现得异常繁盛,颇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末世味道。光、宣年间温州地方演剧之盛在张桐的《杜隐园日记》中得到了全面的反映,其重要表征为演出时间的日常化、演出戏台的多样化和演出戏班的多地化。  相似文献   

15.
朱彝尊从一个反清复明的追随者演变为清朝盛世的歌颂者,显然与其高中康熙己未词科并入值南书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所标举的醇雅词学观,不仅成为浙西词派的旗帜,而且也与康熙所提倡的“清雅醇厚”的美学原则桴鼓相应,并与王士稹的“神韵”说共同承载了演绎康熙王朝盛世元音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赣东北各县在府城、省城和京城购置了不少试馆和会馆,以解决士子们的考试寓所问题;清嘉庆、道光朝,赣东北地区还兴起了资助士子卷资、旅费的宾兴组织,地方士绅在科举会社的设立和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赣东北地方志中有不少科举会社资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方式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清代进入广西城镇的粤商创立并依托会馆,保护其产权利益,构建以亲情乡谊为基石的商业网络,有效地降低异地经营的成本,推动自身的本土化发展,促进了清代广西商业经济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朴学大家,在音韵和文字训诂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通过考察段氏文集及其家族文献,我们发现,作为学者的段玉裁在诗文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的文学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清代考据学者对于文学的普遍态度,其文学创作也体现出当时极其兴盛的经学研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广西地方官府着力加强火灾预防、消防设施建设与火警巡查、失火责任追究、火灾扑救等城市消防工作的制度管理,构建官民互动的消防运作机制,客观上促进了民问力量在城市公共领域扩展,也推动了清代广西城市消防事业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明朝末年,已成为清朝藩属国的朝鲜仍派人与明朝进行秘密联络。于是,一些明军将领便产生了“联鲜图奴”的想法。崇祯十三至十五年,副总兵王武纬先后三次率船队由登州出海,与朝鲜方面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但明朝在明清战争中居于劣势,并不能提供强大武力支持朝鲜公开反清,朝鲜与明朝并未能达成正式的盟约,“联鲜图奴”之议最终只能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