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15,(3):3
在全球气候环境遭遇严重破坏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大势所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广西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来自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向媛秀在《浅析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利与弊》中,从产业特征视角、能源结构视角、发展阶段视角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利与弊,并将未来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以污染源外迁为主要特征,中级阶段以引进区外、国外大型企业为主要特征,高级阶段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为主要特征,强调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和简约利用,节能减排、生态发展;强调对水、风、阳光等可再  相似文献   

2.
毛道伟 《广东科技》2010,19(5):28-31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已经落下帷幕。虽然各方舆论褒贬不一,但世界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的低碳经济也随减排目标的敲定扬帆起航。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标志着我国的低碳经济将进入长期加速发展阶段。为此,本期特别策划"聚焦低碳经济"小专题,我们以关键词扫描形式,重点关注并分析了2010年度省级科技计划中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科技项目;还在"地方观察"栏目,以禅城区为案例介绍地方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做法;同时在"国际连线"中,还精选了一篇"低碳经济与欧盟就业"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诠释了如何发挥金融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支持广西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如何培育和完善碳金融交易体系,加快开发碳金融衍生工具,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发展.广西的金融业应树立低碳金融理念,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低碳经济各个层面,让金融业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最终推动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  相似文献   

4.
郭艳华 《广东科技》2014,(13):54-56
正一、低碳经济浪潮对广州经济发展可能形成的影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广州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要掌握这种新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高度契合的绿色经济体系,并借此契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符合低碳要求的产业体系。广州要紧跟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与制高点,痛下决心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倒逼机制,逐步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以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5.
全球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广西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紧跟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面临着种种困难与障碍。通过对广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数据的分析,探讨广西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面临的障碍,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环境遭遇严重破坏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文章以广西为例,从产业特征、能源结构和发展阶段视角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利与弊,为广西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江西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对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的一场深刻能源经济革命,也是各个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考虑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必然选择。从江西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角度,阐述了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及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大学发展越来越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广西地方高校发展的难得机遇,广西地方高校应该紧紧抓着这个历史机遇,积极培育东盟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与海洋特色,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与信息技术,坚持社会化办学思路,实现广西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区域的政府在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其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竞争能力,而找准区域政府间的合作方向是达成合作发展的关键。以各方合作方向为策略性指导,争取区域各政府所拥有资源的支持,达成政府间的合作与服务,才能实现北部湾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传统产业经济升级转型的主要途径,从中国经济形势出发,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必要性、主要动因和重要目标,并就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具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要实现向低碳经济的成功转型有赖于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制度规范和学习国际社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高碳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很多不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对高碳模式的矫正和更新。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要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要求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英国政府在这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做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英国政府不仅起了主导作用,还实行了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将低碳经济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整合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部门;鼓励低碳升级改造、引导低碳技术研发;尝试建立政府参与投资的绿色银行;积极宣传低碳理念等。我国在进行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学习英国的一些成熟做法。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它是国际社会寻求节约资源、减排温室气体的新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也产生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和挑战。促进我国企业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与完善法律保障体系;(2)转变成本管理观念,确立低碳成本管理意识;(3)推动科技进步,转变制造方式;(4)提供相应的技术力量支撑;(5)加大低碳生产经营的政策激励。企业只有树立了战略成本的理念,才能走上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并且其生产与利用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从而导致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出现资源型裂痕,不利于我国能源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国际能源经济新趋势,应将低碳、高效作为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并为之建立配套的制度、法律以及舆论体系,形成新的能源经济战略保障系统,以促进我国能源经济与国际能源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每万元生产总值电耗升降数据分析,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需要以生态效应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引领未来的发展;结合宁夏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生态发展趋势等因素,提出宁夏的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发展低碳经济。分析宁夏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提出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利用外资、调整吸引FDI方向与战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低碳激励政策、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等低碳经济目标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经济发展模式,自提出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引起全球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低碳经济的历史潮流给中国发展既带来了机遇,提出了挑战,各级政府应该坚持何种立场、履行哪些职责、发挥什么作用、采取哪些对策,以保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成为理论和现实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借助标准差、变异系数、Gini系数、锡尔指数,对20042010年广西旅游经济时空差异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广西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总体趋势减小,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旅游发展速度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旅游经济发达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湘桂铁路沿线;桂东、桂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广西旅游经济差异及桂中地区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是广西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广西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能为管理部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推进碳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改造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整现行资源环境政策,完善煤炭资源税征收机制、适时开征碳税,对碳减排项目实行补贴与支持政策,重点扶持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并在长期稳步建立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通过系统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体系,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经济向低碳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对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已经构成重大威胁,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气候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存环境的最佳发展模式之一,已经成为各国的重大战略选择。从政策执行乏力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并希望通过加强行政执行力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发展高技术、推动产业化,纷纷加大高技术研发投入,高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回顾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围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和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空天海洋技术、交通与制造技术等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