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彩斑澜、给人暖意的世俗景观,塑造、揭示、颂扬社会底层人物具有的纯朴、勤劳、坚韧、本分、正义和宽容的可贵品质和力量;与此同时,为展示桂西壮族村寨别具一格的独特文化和风韵,陶丽群在塑造、刻划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注意用原生态的笔墨去描绘、还原桂西壮族村寨古今沿袭的独特风习。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陶丽群近年小说“底层写作”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岑隆业是新时期以来壮族文坛的重要作家,对壮族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其中现代主义小说成就最高,表现永恒的主题——和平与争斗,反思现代化。小说人物具有非个性化倾向,使用了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使壮族现代主义小说走向了成熟。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扎根于身边的现实生活,拒绝盲目迎合主流话语,反映了桂西北农村的社会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征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聂震宁小说出色地描绘了桂西北红水河流域人们的生活 ,从聂震宁小说里所运用的桂西北方言俗语来透视其所展示的红水河文化特色 ,从语言层面 ,探讨聂震宁在语言运用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其小说的苍凉风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可从苍凉的审美定势之源、苍凉的审美表态和苍凉的艺术表现手段等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的这一创作风格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5.
黄佩华的系列小说构成他所特有的桂西北叙事,成为壮民族生存状态与历史的形象记录,其小说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小说特征,他的创作来自于深刻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本土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6.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样具有劝勉惩戒即对社会有着认识和批判作用.他指出,在艺术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著作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同时指出,"因文生事"的<水浒传>在艺术上也有着其超越<史记>之处.  相似文献   

7.
对反思小说起源、发展、作家、作品、题材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对反思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新质进行总结,由此得出结论:反思小说在文学精神发挥、主题展示、知识分子地位改变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反思小说的历史局限也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出超越性不强、批判性不彻底,前瞻性有限等特点,从而导致了反思小说思潮的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最重要的代表作。受其影响,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繁荣兴盛,并在艺术形式、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人物描写方面,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创作特点:章回体的艺术形式;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与崇实翼史的创作方法;宣扬儒家学说的思想倾向;理想化与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这些创作特点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9.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梓 《科技信息》2007,(18):201-2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先锋小说具有强烈的非理性叙事品格,这表现在四个方面:神经质、焦虑与非常态的生存世界;性、暴力、死亡本能的狂欢;偶然性与历史的不确定性;浓烈的神秘主义气息。先锋小说对非理性的执着和对理性的颠覆与超越,为文本的创作和阐释提供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的显性结构上看,赵树理与刘震云的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完全不同,但从小说的潜层结构上看,他们的小说都传达了循环的历史观念,都专注于权力的描写;而他们对历史和权力的叙述来自民间,但是他们站在民间立场上却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旭清的三部长篇着力表现乡土地域文化,分别呈现在小说的背景、人物地名称谓和当地饮食文化、贯穿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描写、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的穿插、小说的语言运用上。他写历史习俗又着眼于探掘现实,把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糅合进小说故事中去,找到了历史与当今、地方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时代感的结合,最和重合点,形成诗意的艺术魅力,在漳源这块地域文化的厚土上奏响了时代的强音。  相似文献   

14.
李旭清的三部长篇着力表现乡土地域文化,分别呈现在小说的背景、人物地名称谓和当地饮食文化、贯穿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描写、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的穿插、小说的语言运用上。他写历史习俗又着眼于探掘现实,把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糅合进小说故事中去,找到了历史与当今、地方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时代感的结合,最和重合点,形成诗意的艺术魅力,在漳源这块地域文化的厚土上奏响了时代的强音。  相似文献   

15.
香港作家李碧华写了小说《霸王别姬》与《青蛇》,一来源于历史故事,一取材自民间传说,陈凯歌和徐克分别据此拍成同名电影。电影和小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分别表达了不同立意,表现了文化与艺术的不同侧面,折射出关于人性的多样思考。  相似文献   

16.
对桂西北作家红日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评论,指出鲜明的社会时代特征、浓重的地域民族文化内涵和机灵智慧的叙事策略,三者有机结合,构成红日小说个人化叙事的显著特点,日趋呈现出其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复调艺术是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形式与技巧上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在:打破文体界限,在小说中大胆融入论文、随笔;放弃传统小说"单线构成"的结构方式,提倡由若干享有同等地位的线索结构作品;突破人物的主次之分,让人物处于平等地位,彼此互相照射;挣脱小说叙事对线性时间的依赖,将不同历史时间杂糅并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综交融.  相似文献   

18.
墨白小说论     
]墨白的小说创作探索和表现的是现代人在种种内在和外在力量的驱动与制约之下,那种无奈的处境与命运,小说里的主人翁不停的“行走”与“寻找”、在欲望驱动下形成的种种“神秘”、以个人的言说进入历史和现实等,形成了墨白小说创作的主题。对人类精神的探索和对艺术形式的试验构成了墨白小说创作的姿态。墨白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上达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借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克里斯特瓦等人的互文性理论,对《占有》所包含的丰富的戏仿和引用的写作手法进行互文性解读。通过对小说中大量互文现象的分析,可充分展现其多元并包的后现代艺术特点,而对作品的历史意蕴和叙述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则能揭示其丰富的历史性对话。  相似文献   

20.
小说<灵旗>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对当前抗战小说的创作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从思想主题上看,该部小说的写作超越了社会结构视野以及战争本身,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反思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以及历史理性的荒谬,其内蕴着一种可贵的哲理精神.从形式上来看,这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心理刻画以及"超现实"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足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