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族巫信仰源于先民的巫术观念,壮族民众日常生活中普遍笃信各种巫术行为。而壮族通灵巫师实施的各种巫事仪式都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2.
壮族巫师的生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是给人予神秘感。成巫者必具若干条件,经过一定的考验及盖帽上顶仪式。通灵巫师女多男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宏观角度,对三峡远古巫文化进行了研究。主要论述了两个层面:古代巫师集团;巫师集团的共同信念、传统、知识、技术等形成的巫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壮族族群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儒、道,释和其他民族文化生成了民间信仰的师公教,在师公承担的巫神降神驱鬼、治病救难等活动中又形成了师巫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服饰及其配件的法力护佑身体,并将这种法力延伸到植物上,自发建构了富有鲜明特色的护体生态师巫文化.  相似文献   

5.
壮族民间麽教与巫文化——壮族麽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麽教从越巫发展而来,虽然已逐步脱离原始宗教,并向人为宗教过渡,形成壮族特有的民间宗教形态,但是,麽教仍保留有浓厚的巫术、巫医、巫卜、巫法等原始巫文化观念及信仰,具体表现在麽教超度亡灵、禳解祈福法事仪式以及麽教经书中.  相似文献   

6.
“巫、舞”的原初形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始巫文化而产生的“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原始兼通人神的首领 到专司祭祠鬼神的巫师。“巫”与“王”也由统一走向了分化。“巫”“舞”同源,舞也由娱神的巫术方式变为 娱人的舞蹈。“后边”在历史中的功用和变化为“巫”的发展演化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7.
民族宗教与民族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壮族麽教各类法事仪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信仰文化特征,如南方稻作民族文化特征、原生性民族宗教特征、巫信仰文化色彩、多元融合及世俗化倾向等。  相似文献   

8.
"巫师"由"巫尸"演变得名,表明巫与死丧紧密相联。三峡丧礼是在三峡巫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是巫文化在三峡民间的重要表现和主要传播方式;巫文化制约和影响着该地区的殡丧礼俗,形成了招魂、送魂、抹汗、穿老衣、守灵、闹丧等多种形式的丧礼习俗。  相似文献   

9.
麽经神话以宗教典籍形式记录并传承了壮族民间信仰,而民间信仰则是麽经神话产生的基础。从壮族民间的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的角度来分析麽经神话与壮族民间信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分析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产生的原因来解读麽经神话的内容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壮族麽经神话文本的考察,可知麽经神话与民间信仰的关联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直接反映、重新解读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巫文化是远古时期人类在生息繁衍、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是人们关于万物有灵崇拜时代所有知识、技能、信仰、艺术、道德、风俗的总称。三峡巫文化与医学、易学、灵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以阴阳学说为核心,具有预测吉凶、行医救人、布道传教、关注民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莎 《科技咨询导报》2013,(35):219-220
楚人非常重视服装之美,所穿服装具有独特魅力,而楚冠更是颇具特色,古人甚至用楚冠来辨认楚人,楚人是一支崇巫、崇凤的民族,这些信仰在楚人心中已经扎根,所以在各个方面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这种精神。本文从楚人崇巫、崇凤的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其对楚冠形制的影响,并更深入的了解楚人的特殊信仰,从而对楚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今人称作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在这部书里.作者记入了当时市民生活的诸多事象,其中有关于巫的占有相当的篇幅。有关于巫术的记载,和巫觋、巫风的描写,对于明代民俗的研究(特别是对民俗信仰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分文学的真正价值并不完全在于此.作者别有匠心。从这方面看《金瓶梅》,对于全面、立体研究《金瓶梅》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屈原《九歌》,近人多以为其中有对唱。《九歌》中到底哪些篇是对唱,哪些篇是独唱;哪些诗句是男唱,哪些诗句是女唱;哪些诗句是巫唱,哪些诗句是神唱;对唱是巫与神的对唱,还是神与神的对唱,抑或是主巫与群巫的对唱;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定,纯粹“以意为之”,没有什么客观标准。事实上,《九歌》本是祭歌。祭歌中所反映的全部乐神活动,都是由巫师执司其事的。巫师在祭祀鬼神时、一身二任,既代表他(她)自己,又装神弄鬼.诡称鬼神已经附体,代表着鬼神。同样的,巫师所唱的祭歌,则时而以巫师的口吻唱,时而又以鬼神的口吻唱,但都出自巫师一人之口。作为祭歌的《九歌》,正是巫师的独唱或合唱(独唱者一人而兼神、巫两种角色),而不是男与女、神与巫或主巫与群巫的对唱。  相似文献   

14.
联系壮族师巫语境探讨乡村仪式演剧,发现其融歌、舞、戏为一体的师公戏源于宗教祭祀,属于民间拜鬼神、谢天地,为族群酬神祈福禳灾,为生活求丰收保平安的乡村艺术,具备自身特有的组织习俗和演出习俗。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巫觋活动是萌芽期国家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巫觋活动中产生了歌、舞和音乐以及各种礼仪.少昊部落及其后裔皋陶部落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各部落中,巫觋活动是比较突出的.制礼作乐是皋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学术和艺术乃至国家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就十年来壮族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分别作简要的阐述。认为近十年来,随着广西政治、经济的发展,引起壮人文化的自觉,越来越多的壮学家将目光审视于自身的文化,以自然崇拜、“布洛陀”“姆六甲”始祖神崇拜、师公教信仰等为特征的壮族民间信仰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化体系,除此之外,它又与民俗文化体系产生了一系列的渗透和互动,并且获得了更多的文化蕴涵。人们祭祀盐神、以盐占卜、用盐祭祀、借盐施巫……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盐崇拜,有着独特的意蕴,反映出了浓郁的中华特色。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为巫文化的起源之地。巫文化的风俗主要表现在巫教、巫术、避邪、崇拜等方面;巫歌、巫舞、巫戏等方面体现了巫文化的艺术特点,另有巫书、巫画、巫医等巫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黑巫术,即邪恶的巫术,多用于对付仇人或报复他人,亦可用来治病、诛邪、对抗黑巫术的咒语等。行巫的巫师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历代相传,由老巫师传授;另一种是所谓神灵在梦中传授的巫师,称为梦巫。巫蛊娃娃便是黑巫术中用来报复人的一种手段。与黑巫术相对的概念是白巫术。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巫文化的审美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地区是巫文化的诞生地之一,三峡巫文化具有包括美学价值在内的诸多价值。文章主要以分析三峡巫文化的生活性、象征性、强制性和参与性特征为立足点,着重挖掘了三峡巫文化在寄寓民众情感、反映民众意愿、团结民众力量和推动艺术发展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丰富人文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