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闻一多论稿》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论述闻一多由"艺术的忠臣"转变为"人民的忠臣",从绅士型知识分子转变为精英型民主斗士的必然,以及留给我们的深远思考。这部专著内容丰厚,史料翔实,论证严密充分,极具学理价值,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论稿》所体现的学术创新精神,以及在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上所作的可贵探索,在闻一多研究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闻一多先生从学者到民主战士的转变历程,高度评价中共统一战线对团结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及闻一多先生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却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反,无论对其肯定还是对其否定者,又都尊崇他的高洁人格并围绕其人格阐发各自的“文化”倾向。这虽然成为研究者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兴象,但这正表明闻一多所具有的影响和魅力。闻一多在诗作、诗论以及学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这就必然使闻一多研究走向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却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反,无论对其肯定还是对其否定者,又都尊崇他的高洁人格并围绕其人格阐发各自的“文化”倾向。这虽然成为研究者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兴象,但这正表明闻一多所具有的影响和魅力。闻一多在诗作、诗论以及学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这就必然使闻一多研究走向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模式是"通才教育,精英培养",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精髓是"求真务实",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具体落实"。闻一多的大学教育思想对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对其它各门学科的概括与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课不愧为一门基础课。在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和运用知识,而是去机械地记忆知识,如此下去,难以与素质教育合拍,更难以适应教材的改革。所以,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认识由"副课"到"主课"的转变;由强制学习型向自觉认知型的转变;由死记硬背型向渗透式学习的转变;由单纯记忆知识到提高思想觉悟和培养能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晚清社会思潮经历了从经世到维新再到立宪的演变进程。在这个纵向的演变进程当中,晚清的社会思想也在逐步的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也就是它的不断发展和转变影响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选择。晚清社会思潮对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与晚清社会思潮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人民并非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的"受命于生人之意"、"吏为民役"、"民利"与"民自利"、"官为民役"与"民可黜罚"等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程波 《科技信息》2010,(19):I0096-I009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把"和平演变"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社会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妄图摧毁和颠覆社会主义世界。毛泽东最先认清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阴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率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展了伟大的防止和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实践。本文拟对毛泽东的防止"和平演变"思想进行研究探析,由此认识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胜利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从文学的视点探讨毛泽东早期的“精神个人主义”和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以人民为本的群体主义的思想特征、作用、意义、相互关系及偏颇、失衡之处。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因素,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步形成了极富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法学思想。他提出的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法制文明成果,将学理与实践相结合,理性思考法制建设,发挥法律强制之效力,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建立"民彝"之律法,确保人民之主权等珍贵思想财富,于当代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建设》2006,(9):1-1
据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国务院今天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切实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相似文献   

14.
叶维廉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现代到古典、从西方到东方的转变和回归。跨时代、跨文化的双重视角,为他的比较诗学理论开拓了思路,并寻求到诗学理论的据点:"文化模子"理论。随着国际性文化境遇的恶化,叶维廉感到强烈的文化忧虑,进而走向文化批评的诗学理论建构期,这显示了他深沉的人文情怀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重读李、杜     
由于长期受大一统的儒家文化以及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封建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殊的“从仕”观念。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文化品格上形成严重的单一性倾向,在社会角色上,由于作为一种权力的话语的拥有者”,具有较严重的“救世主”及“代言人”观念,杜甫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又称“律诗”的集大成者及最高成就者,也是唐以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仕文化”的典型代表,又由于其伟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思想影响了以的的历代诗人和作家。李白则是一个例外.他亦以其创作和生活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一种另类的文化品格,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游离的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李白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他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言只是一个过客。本文试以李白和杜甫的部分作品及其生活经历,对两位诗人不同的文化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韦拔群既是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知识分子,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下的农民领袖。正是这两种思想的融合,铸成了韦拔群的多元文化性格。这一性格的外显,即我们所说的"韦拔群精神"。正是在这一性格的驱使下,他导演了东兰农民革命运动的一幕幕"壮剧"。  相似文献   

17.
一种思想潮流的形成和转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外显的政治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各种潜流的影响。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政治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佛教的传入也对知识分子造成很大影响,老庄哲学和佛教思想都主张消极避世,二者在相互激荡中必然产生共鸣。读经注经和思辨玄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表明了人类认识方式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演进过程。魏晋玄学取代汉代经学,也把人从神本思想中解放出来,走向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站在无产阶级立场,通过塑造与自身具有同构性质的知识分子形象来演绎和论证知识分子改造的时代主题,籍此凸显进而实现自身急切的工农兵身份转变的政治意图,是"17年"作家普遍的创作诉求。但在实际过程中,其创作仍然草蛇灰线般延续着五四启蒙思想,从而与追求本质真实的主流话语叙事规范发生龃龉。"17年"知识分子叙事整体性艺术张力就此产生,极具文化内涵和审美阐释空间,在讲述话语的时代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人民管理国家"的思想,源于马恩列"人民管理国家"的思想及实践;他结合中国实际深入论述了人民群众是主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基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比较困难的现实,着重探讨了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主要依托的人民间接管理国家的内容,强调要做好文化教育工作,确保真正实现人民管理国家。张闻天"人民管理国家"的思想也有不足之处,但在实践中已获得诸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什么是知识分子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的问题,安东尼奥·葛兰西独特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给我们提供了颇多启示。他指出要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界定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要实现与大众的有机融合,同时也指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应该承担的责任,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分子的功能,解决现代社会知识分子所遭遇的困境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