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平 《山西科技》2014,(6):44-45
明清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异地经商时将当地私人宅地改建、或利用当地原有祠庙、或集资修建的旨在联络乡谊、推广贸易的场所。从晋商会馆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类型和功能及建筑布局方式等方面探析了明清晋商会馆的布局形制,为分析会馆对晋商发展的作用提供帮助,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2.
会馆是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他异乡城市所建立、专为同乡停留聚会或推进业务的场所。明清时期贵州境内各省会馆众多,而尤以江西会馆数量最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清时期江西籍移民大量涌入贵州,江右商帮在黔中大地的强势活动以及流宦助推所导致的。其分布特点靠近水路交通驿道,和江西籍移民传统经营行业的地域分布吻合,同时体现了距离就近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昆明立法推广使用太阳能 2008年9月5日,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以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0年,城市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占新建建筑比例达90%;城镇普及率达60%,农村普及率达20%,保有量达35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规模达5兆瓦”;“太阳能、沼气能和生物液体燃料实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亲身访日所见,简略介绍几个具有特色的建筑和小品,分析它们给人以启迪的特点。如具有亲切庭园空间和舒适环境的阿品土谷医院、时刻变化外界景色的广岛厚生年金会馆的不锈钢雕塑和浴满阳光的东京“阳光大厦”。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的现代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5.
会泽八大会馆是明清时期各省商人在会泽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会馆。八大会馆各有自己不同的神祉,崇拜神祉对会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障作用。会馆神祉使客居群体在精神和文化上具有了象征符码和集体意义。就本质而言,其文化意蕴具有包容性、功利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6.
李青 《应用科技》1998,(2):33-33
据有关部门对我国装饰材料市场罚求预测,到本世纪末,12类装饰材料市场需求为:(1)塑科地板:到2000年,全国需求量为孤m万平方米,各种塑料地板(包括弹性卷材地板、半硬质塑料地板、柔性卷材地板)和各种功能性地板(抗静电、防腐蚀、防火、保健)的品种、档次将有显著的提高。(2)塑料管道:到2000年,全国需求量为物万吨(其中33万吨为排水管,7万吨为给水管),塑料管材和管材不配套问题基本解决。阳)塑料异型材和门窗:预测到2000年,塑料异型材需求量为20万吨,可组成1000万平方米塑料门窗。(4)空统培布:到2000年,全国需求…  相似文献   

7.
忻城莫土司衙署位于广西忻城县城关镇翠屏山北麓,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有着“壮乡故宫”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深圳:中国节能大厦落户 一座占地35000平方米、耗资1亿美元、全部采用绿色新能源、节能节电率超过80%的大厦将于2008年矗立在深圳工业园区内,届时,这座名为“中国节能大厦”的建筑将成为深圳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9.
洛阳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来洛商人所建的聚会场所.山陕会馆的建筑雄伟,五彩纷呈.是一座瑰丽精巧,布局严谨,木、石、砖雕、彩绘艺术誉冠中州的古代建筑.它的文化特征极具洛阳、山西、陕西三地特色,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应加速修葺保护,使之桩颜焕炳,永葆其辉煌壮美.  相似文献   

10.
《甘肃科技》2013,(5):F0002-F0002
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1913年以清代贡院遗留的“观成堂”为书库,“至公堂”为阅览室,1946年以后修建二层独立馆舍一座,名日“积石堂”,1962年建成7800平方米图书馆楼1998年5月,香港邵选夫先生捐助部分款项,教育部批准立项扩建盘旋路校区图书馆(积石堂),面积达22000平方米,2005年9月建成面积38000平方米的榆中校区图书馆(昆仑堂),使兰州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华人族群关系网络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加坡丰顺会馆为例,探讨了当地华人族群对外在环境变迁所作出的回应。文章认为,华人族群关系网络的国际化历程大体上经历了早期国际之间各个会馆组团互相访问、至九十年代以来活动系统化,组织世界性同乡联谊大会,国际性商业投资公司及最近通过互联网开展新一轮国际化关系网络活动。  相似文献   

12.
潘如海 《科技资讯》2006,(24):120-120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也远非普通建筑可以比拟,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竣工、在建和拟建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钢结构技术的发展更是助长了建筑超高层化态势,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从1990年代中期的不足200栋一跃发展到目前的近900栋。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在1996年底,全国超高层建筑物中高度在200米以上的只有8栋,而到1998年底,全国200米以上的建筑增加到了20栋,最高达420米,其中高度超过300米以上的有深圳地王大厦(325米,世界高楼第十一位)、广州中信广场(322米,世界高楼第十二位)和上海金茂大厦(420.5米,世界高楼第三位)。从目前在建的如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塔身高度432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建筑主体高度达492米)、广州新电视塔工程(塔身高度454米,总高度610米)等一批工程项目来看,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增长还会伴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会休止。  相似文献   

13.
浅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于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润辉 《广东科技》2006,(11):126-127
一、智能建筑概念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历史较短,有关智能建筑的系统描述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成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创造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或生产环境。智能化建筑应当具有四大主要特征,既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布线综合化。智能建筑的核心是建筑物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的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4.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以下简称东莞科技馆)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建设“文化新城”的重大科技文化设施,也是全国第一家以制造业科技和信息科技为博览重点的专题科技馆。科技馆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是东莞市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05年已有房屋400亿平方米,被称为“世界头号工地”的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16~19亿平方米,几乎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总和。而在这些新建建筑中,只有10%~5%能达到国家制定的节能标准,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我国发展节能建筑势在必形。  相似文献   

16.
11月4日~8日,2008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今年是工博会创办以来的第10年,25个国家和地区的1816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创历届之最。其中高校展区共有53所高校参展,参展项目达466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7所上海院校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6所外地院校在4000平方米的高校展区展示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展品中获得国家三大奖和省部一等奖的重大技术突破成果项目38项,重点应用技术成果项目428项。据统计,工博会中,高校签约项目96项,成交金额达4.96亿元。  相似文献   

17.
据相关资料记载2002年全国各种建筑装饰材料的市场规模近1.3亿平方米,市场份额为16%,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析并总结厦门光明大厦与众不同的特色设计和技术创新。(1)功能齐全、流线复杂,但总体设计分流有序、泾渭分明;用地紧凑、容积率高,但环境绿化小中见大,景色宜人;(2)店宅结合,即分又合;闹中取静,各得其所。它为住家提供完善服务,为店家创造无限商机。(3)创新的造型塑造了高层建筑性格,丰富的色彩妆点了建筑景观。(4)新材料的运用体现人文精神,新技术的创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赢得了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这是对综合性超高层建筑设计方向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吴志兴 《广东科技》2006,(8):157-158
一、工程概况 华南农业大学东区教学楼总用地面积38933平方米,由2栋7层(部分6层,半层地下室)长方形及3栋1层圆形建筑组成,设有实验室、大教室、制图室、绘图室、工作室、阶梯课室,停车库等,总建筑面积54788平方米。该工程为框架结构体系,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而砼抗渗等级是地下层S6,天面水池S6,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建筑涂料的差距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目前国内外建筑涂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要使我国建筑涂料得到长足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提高产品质量。(2)实施各牌战略、集团战略,走专业化、规模化大生产之路。(3)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4)解决涂料所用原料、辅料和助剂的配套发展问题。(5)重视建筑涂料装涂施工技术的研究。(6)重视绿色建筑涂料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