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意 《世界博览》2014,(22):62-63
在这个智能手机掌控生活的时代,即使是最私人的,最复杂的东西——爱情,都能找到方法变成应用软件。黄之燕在她一天的任何空闲时间都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那里有一个她和男友共同创造的虚拟的"家",这是由一款名叫"微爱"的手机情侣应用软件提供的一项服务,情侣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和喜好装饰一个房间,作为他们的私密空间。黄之燕承认她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像回到了热恋期,用什么样的窗户,什么样的壁纸,每个细节都能够讨论很久。"她说。她认为手机情侣应用确实提高了她和男友的亲密度。  相似文献   

2.
生活处处充满爱,处处洋溢感恩的情.怀。我也有一位让人倍感温暖的老师,她就是我的班主任许老师。 许老师瓜子脸,高鼻梁,一双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她教语文,不只把课文内容讲得生动、透彻,朗读时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更是好听极了!听,她的声音时而像高山流水潺潺,时而像莺歌呢喃啾啾,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3.
奥丽莎     
“奥丽莎”听起来非常像一个美丽清纯的少女的名字,它其实是位于印度东海岸孟加拉湾边的一个邦。 奥丽莎所处的纬度与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在西海岸,一个是在东海岸。奥丽莎的面积、人口差不多只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半,在印度的22个邦中属中等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在印度也相对落后,并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奥丽莎也没有像孟买、加尔各答、德里等世界知名的大城市,她的首府布巴那什沃(Bhubaneswar)只有41万人口,也并没有什么大的人口学机构。  相似文献   

4.
唐梦楠 《科技信息》2010,(16):114-114
本文分别从"我们"和爱米丽的视角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解析,并将原叙述顺序重新进行排列。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代表着美国南方继承传统习俗的人们,尊视爱米丽为时代的纪念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旧传统终究会被新意识所取代。他们对现代社会进行的无力反抗斗争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悲剧。然而,爱米丽以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歌星之死     
某日早晨,漂亮的歌星丽莎死在自己公寓的房里。最先发现尸体的是她的经纪人,见她房门没让锁,心想她太粗心了,便走进房间里,却不见丽莎人影。只见卫生间的门是从里面栓着的,打不开,门缝底下流出鲜血已经凝固。经纪人大吃一惊,他马上叫来公寓管理员,一起撞开卫生间的门,见丽莎穿着睡衣坐在便池上已经死了,原来她被匕首状的凶器刺中了背部。看起来像是在卧室遭到  相似文献   

6.
英语跨性别交际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甜 《科技信息》2009,(36):96-96
1.引入个案分析妻子:"把报纸放下,听我说话!"丈夫:"我正在听你说啊。"妻子:"不,你根本没有。"这个情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妻子总是认为她的丈夫一直读报纸而忽视她的存在,所以,妻子认为她的丈夫一点也不关心她,甚至她的丈夫不再爱她了。然而事实上她的丈夫并不知道她的真正意思,而且仍旧爱着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经常导致误会,甚至导致很严重的冲突。如果在交际中,人们能够注意到这些交际差异,并且知道这些差异的原因,那么双方就会理解对方,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谢雪迎 《科技资讯》2014,(30):216-216
李清照有显赫的身世,有良好的文化教养,有美满的爱情婚姻,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情怀,也有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逸致情怀。可是,大致以"靖康之难"为界,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她的词作中,体现在她前后期风格等的微妙变化上。那就是虽然都写愁情,但前期写的是"蜜甜的忧愁",后期写的是"人生暮年的铭心刻骨之愁"。  相似文献   

8.
《沉没之鱼》是谭恩美全新突破的一部作品,文中的幽灵叙述者陈璧璧是潜在的主人公。她幼时缺乏母爱的"创伤性经验"对她以后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在兰那王国之旅逐渐走出自己的心理创伤,并去了解爱、接受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歌星之死     
《奇闻怪事》2012,(4):33
某日早晨,漂亮的歌星丽莎死在公寓自己的房里。最先发现尸体的是她的经纪人,见她房门没上锁,心想她太粗心了,便走进房间里,却不见丽莎人影。只见卫生间的门是从里面栓着的,打不开,门缝底下流出的鲜血已经凝固。经纪人大吃一惊,他马上叫来公寓管理员,一起撞开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不是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来看《水浒》中的潘金莲,我们实在看不出她有多么的恶,多么的淫。相反,她倒是一个虽然出身低贱,但却天生丽质且不为淫威所屈的大写女子的形象!她之后来一步步沦为"淫妇",全是张大户、西门庆、王婆等恶人的迫害以及"合谋设陷"而导致。当然,潘金莲自身婚姻的不幸为上述恶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11.
陈显帅 《科技信息》2011,(13):142-143,107
"爱的哲学"是冰心作品中一根红线,这一哲学思想的建立与她的家庭及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爱是一缕春风,温暖人心,唤醒人性的同时,也让社会充满温暖和希望。这是冰心人类之爱的大同理想,也是这个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急需的。  相似文献   

12.
她比她身边的岩石更为苍古;一如传说中死去过许多次而探得了墓穴之隐秘的魅人的女妖……帕特:《论<蒙娜·丽莎>》①对很多人来讲,他之知道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因为其名画《蒙娜·丽莎》;而《蒙娜·丽莎》所以名闻遐迩,乃由于所谓“神秘微笑”的传说。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简直成了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真令人吃惊!近500年来,芬奇的这幅画备极尊荣,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吗?那么奥妙何在?它到底是怎样的作品?其实《蒙娜·丽莎》既非采撷历史的巨件,也非取自宗教的大作,不过区区肖像画而…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景色旖旎,风姿绰约。然而,更使人崇敬的是它那争取自由的历史。在市中心苍翠的盖莱特山顶,高高地矗立着一座“自由女神”像。她双手高擎橄榄叶,昂首仰望天空。神态端庄安详,仿佛在向人间、苍穹诉说最美好的心愿——自由。就在她脚下这座美丽的城市,到处留有历史的遗迹,记录着匈牙利民族世世代代反对压迫、奴役的不朽业绩。而那横贯城市的多瑙河,就是这部光辉历史的见证。河水从西北方向流入市区,浩浩荡荡,把布达和佩斯这一对  相似文献   

14.
李小东  韦荣霜 《科技信息》2010,(30):I0168-I0168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师,她一生的创作成就以散文最为显著。"爱"和"美"的基调是渗透于她作品中的灵魂和文学精神。本文就其"爱"的真情和"美"的笔触所讴歌的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略作探析,以感受其散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女孩住在山上。她常常站在院子里,凝望对面山腰上的一幢房子。那一定是一幢美丽的房子,女孩不止一次这样想,因为它有金色的玻璃窗。于是,女孩尽管爱她的家,但依然渴望能住到那幢房子里。那一定是很美妙的事情,她想。女孩渐渐长大,妈妈允许她到花园外骑自行车了。她兴奋地推出自行车,毅然骑向对面那座山。她  相似文献   

16.
《丽莎的哀怨》是蒋光慈小说中艺术价值较高的一部作品,也是引起广泛争议的一部。在不同时期,对这部小说主人公丽莎的解读也是不同的。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分析丽莎这一形象,丽莎的悲剧便是丽莎性格与命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似乎有必要重提那个古老的神话故事:阿佛洛狄特嫉恨比她更美的人间少女普绪刻,就通过神谕让她嫁给死神。于是在亦喜亦丧的仪式中,普绪刻被送到高高的山顶,在那里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但是,她却在一阵轻柔的风中被阿佛洛狄特的儿子——小爱神厄洛斯救走了…… 这个古老的神话也许有助于我们破译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所说的“生活的不成文的规则”。在这幅“顿河哥萨克的风俗画卷”中,那不成文的规则不仅支配着阿克西妮亚那令人不可思议的选择,而且还支配着哥萨克男男女女那充满血性的爱和恨,谱写出哥萨克人那自由奔放的内心世界的一部可歌可泣的乐章,也给全世界各民族的读者留下深深的疑问:那不成文的规则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神话中反映的观念或哲理看作是初民在无数世代里意识活动的一种积淀,我们就会承认这些观念或哲理具有一种为经验所证实的真理性,因而可以被用来分析现今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人的行为方式。本文便试图从这一角度剖析《静静的顿河》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情爱心理。  相似文献   

18.
流浪对于三毛来说就像是回归,她的流浪梦从小便已形成,她有着波西米亚人般的流浪宿命,性格决定了她选择流浪,对前世乡愁的追寻是她流浪的动力,她注定像个波西米亚人一样流浪和生存。她对自由的渴求也像波西米亚人般与生俱来,自由对她来说像空气一般必不可少,自由也是她蜕变成了他所向往的那只目眩神迷的蝴蝶。她的爱情也是波西米亚式的有着波西米亚式的浪漫与奔放,同时也是波西米亚式的宿命和悲剧。  相似文献   

19.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的作品,充满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处于多重困境之华人的人文关怀。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位有着中西文化双重经验的作家自我心历的写照,通过"梦想:天堂美国"、"‘他者’:无根漂浮"和"碎梦:无路逃遁"三个层面对她那一代人的"美国梦"进行了描写和剖析,力图通过现身说法,让国人了解旅美华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24年的教育生涯中,袁顺先献出了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如今,岁月的风雨在她脸上刻下苍老的印痕,但她的心依然如初恋般的纯真,此生从教,无怨无悔!每一个当过袁顾先老师学生的人无不感受到她那慈祥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生病的时候她给你煎汤熬药,困难的时候她给你资助,失意的时候她又给你安慰和鼓励……人生的道路常常不是平坦的,一个成功者的生活旅程往往充满着奋斗与艰辛。她从华中师大毕业被分配到孝感市财贸学校以后,在党组织的关心培育下,在领导同志们的帮助下,一步~步从基础工作做起,先后由教员到班主任、团委书记、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