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rown & Gilman考察了数种欧洲语言的第二人称代词,提出第二人称代词的选用取决于两个语义关系:权势和同聚关系.权势关系是双方在一种不同等的关系下进行言语交际,而同聚关系是对等的,与亲密、平等相联系.Brown & Ford通过对美国英语中称名道姓的社会规约的研究,提出了对等称呼语模式和非对等称呼语模式.重点描述了英语和汉语的称呼语,并用权势和同聚关系理论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的对等称呼语与非对等称呼语模式,得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作为简短而又敏感的语项,能直接体现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中西称呼语两种称谓系统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揭示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文化标志功能的差异,进而发现:必须要了解、熟悉不同的社会文化表现形式,才能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肖赛辉 《科技咨询导报》2009,(19):214-214,216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中国历来重视人际间的关系,因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称呼语系统。而英语国家的称呼语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这就给中英文称呼语的翻译造成很大的困难。本文试对汉英称呼语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迪 《科技信息》2011,(28):170-171
英汉互译中的翻译对等一直是译者所探寻的一大主题。但是由于英汉语言以及文化的差异,翻译对等不能轻易地获得,有时甚至不可能达到完全对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迫切需要从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出发,打破等效翻译的局限性。文章从雅各布森的"符号学"理论出发,并且引用多个例证,分析如何在英汉互译中做到最大程度上的翻译对等。  相似文献   

5.
陈雪雪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208-208,43
翻译对等是翻译研究中最具争议概念之一,是翻译的最终目标.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过程.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对等的过程.本文以皮尔斯和莫里斯的符号对等观为基础,着重讨论翻译中实现语用对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呼系统。每种称呼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英汉称呼语中的异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符号学理论从语言符号的语义关系、句法关系和语用关系三方面来考察其相对应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将符号学的三维思维方式应用到诗歌翻译,力求达到翻译的动态或功能对等。用符号学的翻译观解释翻译思路,用诗歌文本体现符号学的翻译模式,以期言与意的表达得以理解,达到文化交流、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社会属性及文化属性反映到称呼语中表现出语用习惯的不同和文化价值的差异性。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文化差异,使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对比研究英汉称呼语,分别从交际称呼语、职衔称呼语、恭敬称呼语、亲昵称呼语等角度对比研究其异同,并讨论汉语中特有的拟亲属称呼语。  相似文献   

9.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称呼语是人际交往中双方关系的标尺。称呼语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态度。在翻译时,译者应该依据特定社交语境所提供的背景信息,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传译出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和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功能对等原则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部分中文称呼语的英译问题。文章介绍了五种常见的翻译方法并都给出了相应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称谓语是发话人用来称呼交际对方的用语。但其功能远不止于此,称谓语是社会关系在语言中的表现,它不单纯是语言的称谓系统本身。称谓语的选用能为整个交际活动定下基调,能清楚地反映出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孔莎 《科技信息》2009,(18):118-118
A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language forms in people's daily communication,the address form carries many different social semantic meanings.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 through a tentative study of address forms in America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find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t will explore the deep structures of each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英语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意义固定的数字成语,但这些数字在形式和意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英译中,要准确地再现汉语成语中数字的形式和意义并非易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把人们的目光从一味追求语言层面的对等转换到了功能的对等,为探讨汉语成语中数字的英译方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商标的功能谈汉语商标名的英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出口商品大量增加,人们更加认识到了商标名翻译的重大意义。本文从商标的功能谈起,认为商标名的英译可以以“功能等效”理论为依据,并依此探讨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5.
汉语称谓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中西方学者都对这一语言现象作过理论性、系统性的研究.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对Brown和Gilman等西方学者所忽略的汉语称谓的复杂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发现汉语称谓的一些新发展,在分析中英文称谓系统区别以及发展变化的同时,再次强调必须以动态的观点来研究称谓.  相似文献   

16.
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娟 《科技信息》2008,(33):290-290
作为国际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英语的翻译越发显得重要。它对于我国了解国际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推进国家间的经济、技术、文化等交流,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一个涉及到翻译各个方面的内容丰富的概念,正是这种丰富性使它在翻译中具有了广泛的可应用性。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新闻英语翻译的原则,使得新闻英语的词汇翻译、句子翻译、修辞及语篇翻译实现功能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英汉句子结构存在着差别,尤其体现在谓语动词上。相对英语而言,汉语兼语句为汉语一大特色。本文从分析汉语兼语句的结构特征入手,通过英汉句子谓语动词对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面称语被称为交际的先锋官,面称语的使用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仅以语旨为视角,以语用得体为基点,阐明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总是有一定的交际意图即语旨的,健康的语旨依赖于特定的语境,在无形中恰当地传达着某种言外之意,从而体现其语用价值。提倡用健康的语旨进行交际以形成真、善、美的交际氛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张文奕 《科技信息》2008,(29):191-191
从社会符号学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本质上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依据中医语言的特点,翻译时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期达到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坚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116-120
叠词大量存在于汉语中,其英译颇为不易。应从效果对等和语义对等两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运用修辞手法,借助英语本身所具有的叠词现象,借用汉语拼音,运用形容词、副词、动词、量词、数量词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