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说的显性结构上看,赵树理与刘震云的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完全不同,但从小说的潜层结构上看,他们的小说都传达了循环的历史观念,都专注于权力的描写;而他们对历史和权力的叙述来自民间,但是他们站在民间立场上却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赵树理的方向”。认为“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的方向”不是同一个概念。“赵树理方向”的内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政治功利的实用立场,以新文艺为基础,以民间旧形式作为“补充”的文艺形态。“赵树理的方向”的内涵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农民利益立场,以民间文化为本位,融合其他资源开创出的一种崭新的“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4.
从小说的显性结构上看,赵树理与刘震云的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完全不同,但从小说的潜层结构上看,他们的小说都传达了循环的历史观念,都专注于权力的描写;而他们对历史和权力的叙述来自民间,但是他们站在民间立场上却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小说以1958年为界,前后期的叙述语法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前期的叙述语法相对稳定,后期则不断发生改变。从中可以透视出赵树理前后期的思想意识和主流政治的不同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赵树理思想深层始终执着坚守的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立场。  相似文献   

6.
孙惠芬是一位守望乡土的女性作家,具有浓厚的民间情怀与执著的民间立场,在其小说创作中充满着强烈的民间色彩。一是在对风俗民情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民间文化意味;二是用民间眼光透视出人性的复杂与奥妙;三是在两性关系中展示出强盛的原始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是一位"民间"的代表作家,"民间"在赵树理身上体现为:他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贴近农民的欣赏趣味;坚持创造新农民形象;巧妙运用农民耳熟能详的口语化叙述语言。赵树理民间立场的形成受到民间宗教、民间戏剧、民间口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民间立场、地方性叙事和人文忧患意识三个命题来分析四川乡土小说作家贺享雍的小说《村医之家》在消费时代的现实主义努力。  相似文献   

9.
在"十七年"文学中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共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三里湾》作为这一时期农业合作化题材的长篇小说,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集赵树理小说创作特色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旗杆院"和"马家院"作为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分别代表了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不同立场,其中处于"夹缝"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与话语反映了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的境遇。三种话语在小说中的融合与配置显示了赵树理作为知识分子与农民对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针对戴光中、郑波光对“赵树理方向”的贬损和曲解,从“赵树理方向”与“文艺为政治服务”、“问题小说”与创作规律、历史主义与主观妄断三个方面,进行了辩析和反正,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文学界的影响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极具异域特色和丰厚民间文化意蕴的长篇小说<青树>.从民间生活场景的诗意描摹、美好人性的民间抒写与人文观照和民间文化形态的理性审视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可知<青树>以来自于民间的理想在边远的西部大地营造出了一幅清新、美丽、淳朴而诗意盎然的民间画卷.  相似文献   

12.
现代小说的“本源”在哪里?本文从形态美学、虚构性要求、民间立场和“共相”四个方面论证了现代小说的父体基因是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九世纪知识分子“到民间去”运动和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促生了现代中国的民粹主义,赵树理的创作深受其影响。民粹主义倾向使得赵树理过分地迁就农民的欣赏口味和习惯,使其在采用民间形式的同时,也附着了传统因袭内容的重负,体现在语言、情节、形式和创作策略等方面,如才子佳人模式、大团圆结局、清官意识、求多求满的民间审美趣味等。赵树理是实践毛泽东“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思想的光辉范例,背弃了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有时甚至走上了反知识分子的道路,使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传统发生了严重的倒置与错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守成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民间”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书写民间的风俗礼仪和美好人性,对抗工具理性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认同“不规范”的民间文化,质疑和反思现代主流启蒙话语;表现民间神秘文化和原始信仰,挑战理性思维和科学万能。文化守成小说的这种民间价值倾向,是作家极力以审美现代性来为工具理性现代性进行纠偏的努力,也是对建构朴素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上个世纪末以来在阐释赵树理的《"锻炼锻炼"》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辨析,肯定"小腿疼"、"吃不饱"的外号"暗示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的观点,否定赵树理在创作中"怎么想就怎么写"的看法,认为小说"利用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惯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的观点确有"拔高"作家创作意图的嫌疑。指出在解读《"锻炼锻炼"》时,注意到由于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民间话语的矛盾、裂隙产生的张力,导致作品出现歧义和多义的现象,才能避免得出偏执一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和迟子建分属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思想艺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悲悯情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小说悲悯情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都市和乡村文明的冲突中,他们坚守乡土文明立场,但又对乡土文明救赎无力;男一个是在主流和民间文化的选择上,他们都坚守民间文化立场,关注平民的生活,而平民的生存境遇和命运又充满了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民间立场、民间文化形态、民间审美形态、民间隐形结构等一系列学术范畴的建立,突破了文学史叙述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形态、传统/现代等二元结构上的局限,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有鲜明的民间立场,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早期乡村与都市叙事中的民间立场仅是一种"前意识"式的存在,中期"湘西世界"的营造与都市生命病相的揭示,使民间立场成为一种明确的文化价值标准与写作姿态,而后期<长河>创作中则出现了国家民族观念、民间立场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的纠缠,出现了写作立场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田焱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1):119-122
闵凡利笔下的善州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礼仪之邦,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青春活泼的民间精神,更有着无处不在的大善与大爱。而在对善州世界的书写中,他体现出了作家对民间立场的坚守和对民间文化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王蓓 《科技信息》2007,(26):36-37
《长恨歌》深入民间世界的一方天地,书写了上海主流历史之外的民间历史。本文从小说的民间立场转型出发,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主人公王琦瑶代表性的民间身份来展示上海民间精神的,并进一步探讨其上海民间书写的价值和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