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万年红 《科技信息》2011,(34):49-49,51
创意文化发展研究是发展温州区域文化、提升温州软实力、服务温州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温州创意文化发展背景及研究意义;以影视动画产业为温州创意文化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发展温州创意文化的新思路,重点分析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创意文化发展对促进温州市、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职专业设置是否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决定着职业教育能否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而影响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从专业适应产业发展的评判依据入手,围绕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剖析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与适应情况,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吴凡 《华东科技》2012,(2):64-65
创意产业作为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由于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这一新兴产业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其增长速度远快于整体国民经济增速。对中国来说,近几年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风生水起,似乎什么东西一和创意搭上边就有不错的前景。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受  相似文献   

4.
英语文化创意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和变革,各类英语文化创意产品形态也日益多元化。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英语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影响,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下英语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多样化产品的变化,提出了新媒体时代英语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不仅能够拓展英语教育的应用场景,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台湾与东南亚的前沿,具有天然的文化区位优势,理应成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当前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大环境而言,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具有先天不足,在某些领域被当成了一种玄幻的概念,其副作用亦已显现;就区域特性而言,缺乏产业链基础、高端创意人才、“Higll”氛围与青年新锐群体,等等。当然,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传统的文化相关产业将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发展机遇也已凸显。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的转型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诉求,创意产业逐渐成为近几年各城市的发展重点。通过寻找创意产业与城乡一体化的契合点,结合浙江省杭州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案例研究,探索引领城乡一体化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为创意产业和城乡一体化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为其他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特殊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将是其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通过分析景德镇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进景德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与产业的有机结合体,不仅需要文化、经济的契合发展、需要科技、知识产权的扶持支撑,同时还需要政府、市场的引导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特有的创新性、融合性、渗透性和辐射性,对政府现有的政策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文章在剖析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基本态势及其与北京、上海等地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方略上的异同的基础上,从大园区集聚建设、大项目支撑发展、大企业引领带动、大协作推进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沈晓平 《科技智囊》2011,(10):66-74
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城市日益重视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各城市的创意产业均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随着国家扶持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不断明确,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描绘了更加清晰的前景。在国家政策的示范带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予以扶持,各地创意产业进入发展机遇期,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城市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杭州科技》2010,(3):9-9
<正>创意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是创意人才(talent)群聚与高科技(technology)产业集中,同时也是一个呈现宽容(tolerance)的地方。一个地方想要吸引创意人才、带动创新以及刺激经济成长,这3个T都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不仅是经济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现,地方院校在后发优势和基础条件、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存在转型动力和积极性不高、应用型师资队伍短缺等问题。就外部环境而言,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行业对技术的需求、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等也为其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通过重构转型发展的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联动机制、评价机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可有效推动其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大数据的3个基本特征,容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和多样化(Variety)已成为业界的基本共识。大数据技术的一系列优势已经显露无疑。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已成长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其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大数据及其技术的支撑。在理论上,大数据及其技术特点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特性相契合。在实践中,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类的重点企业已经率先运用大数据促进其业务发展。北京的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应积极利用大数据及其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城市创新系统的重构,有助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芜湖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向创新型、独具魅力的现代都市转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形象塑造、产业布局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城市治理创新、城市经济带延伸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转型的主要路径,为其他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的创意产业已经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发展起来,有关创意产业的书籍不断出版,创意产业园区陆续挂牌运营,创意产业政策接连发布实施,与创意产业有关的各种会议更是一个接着一个。随着创意产业概念的流行和媒体的大力宣传,人们对创意产业的了解越来越多,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也再次激发人们通过创意去创业的热情。可以说,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原来的预计,它如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一样正在飞速地发展着,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要理解什么是创意产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案例中去看,从每一个案例里面去思考它的创意生存。为此,本刊自第5期开始,选择了一些在创意方面有独到之处的案例,陆续把他们介绍给读者,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发展历程、运作模式、成功经验等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挖掘其最灵动的创意所在。每一个创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创新之处,它具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体现着自身的特色。可以说,每一个创意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创意人的独特魅力,他们的思想与内涵在创意中深刻表现出来。分析这些创意的独特性,分析它们的产生,研究它们产业化的过程,启迪更多的人去开发自身的创意,这是我们进行案例研究和介绍的最终目的。通过它们,如果能够更好地诠释出创意产业的内涵,让读者增加对创意产业的体会与认知,这将是代们最期待的!  相似文献   

16.
丁毓 《上海信息化》2014,(10):73-75
<正>电商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无转型,不电商。不管是美国电商宗师亚马逊,还是国内的阿里巴巴,其业务模式与收入利润重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变化而不断变化。如今,电商3.0时代到来,拉动粉丝、挺进时尚圈、融合媒体都成为电商转型的创意举措。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到成熟期,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始积极寻求产业模式的转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单纯依靠搜索和流量已不能成为电商的立足点,传统电商亟待创意转型。  相似文献   

17.
李雄诒  王亚鸽 《科技信息》2011,(30):37-37,40
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其发展潜力有目共睹,继上海获得"创意之都"称号后,全国各地市都希望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带动传统文化产业和制造业,生产出更多满足广大民众期望的创意产品,实现经济转型。本文将从创意产业城市发展基础和发展共性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各地发展该产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已成为全球各国及地区提升形象、提高整体竞争力、增加经济增长点以及产业转型的主要手段。文章以台湾茶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况、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为台湾茶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法以及赴台湾实地考察,研究台湾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必然性以及成功经验,并通过典型案例论证。拟通过对台湾茶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承和发展的研究,给面临转型的安徽茶业发展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条件下,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成为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新焦点.从微观视角出发,以广州市小洲村为案例,运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探究小洲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2010~2015年间其创意产业、创意阶层和创意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5年间,小洲村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数量和总体规模明显减少;创意阶层主体从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上看均呈多样化、高流动性的特征;原创艺术活动减少、创意活动集聚的根植性减弱;同时艺术工作者、美术培训机构对小洲村创意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下降,政策环境、设施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小洲村创意产业的发展,小洲村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不足,缺乏融合发展机制,集聚效益下降.因此,其未来发展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产业发展动力和出路,在古村落保护、艺术氛围保持、人文气息保留与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一种健康的发展路径与模式,促进其良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创造的关系及实践途径,指出了政府转型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中国创造的基础,经营城市和新农村建设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中国创造的途径选择,并为此提供了相关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