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让子弹飞》不仅票房丰收,口碑亦不俗。作为一部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影片,《让子弹飞》中的黑色幽默元素随处可见,包括人物形象、台词对白、故事情节和服装道具四个方面。它的巨大成功对中国喜剧电影今后的创作和发展也有良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冷波 《世界知识》2010,(10):47-49
<正>"在东西方世界行走游刃有余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只有李安一人。"台湾有四大电影导演: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论成就和在国际上获得的荣誉,李安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位。2001年,李安凭借《卧虎藏龙》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06年  相似文献   

3.
由于两岸长时间隔绝的原因,过去我们对台湾电影法律制度研究和探讨的较少。本文从台湾现行电影法律规范入手,通过对其电影基本制度层面的研究,以期得出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姜文导演的《太阳》在影片结构上吸收了西方电影的后现代时间游戏,同时借鉴拉美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使得影片具有零散化、魔幻、讽刺、狂欢的多元繁复的审美品质。再现特殊时代的狂热、荒谬气氛,并重现一代人记忆中的零散印象化的过去岁月的欲望、背叛、禁忌、荒谬、歌声、狂热、无厘头、婚姻、通奸、魔幻、疯狂、宣泄、悲痛等等。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特别想看某部电影,可以提前捐钱让导演拍摄得更精彩些。  相似文献   

6.
把电影和哲学结合起来的书籍在国内还比较少见,而孙卫卫著《看见——电影中的哲学》则是在这方面的一个有益的尝试.该书通过电影理解哲学,借助哲学诠释电影,使得哲学更鲜活、更生动,而电影则更深刻、更厚重.书中选取的主题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且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不失为一本引导人们观看电影和普通读者学习哲学...  相似文献   

7.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讲述了1958年和1976年发生的四段相互独立又有着丰富关联性的故事,影片本身碎片化的镜头和复杂多向化的寓意为观众理解电影造成了多重障碍。联系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故事本身,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可作为解读电影的角度之一。电影通过错置甚至倒置颠覆共识的社会秩序,在私人的社会史和社会的私人史的交错演绎之中,展示人性在历史中的扭曲和通过狂欢形式达到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8.
江意 《世界博览》2013,(9):78-79
"中国特供"的电影,让我们错过了什么许多好莱坞大片引入中国放映室,删除了"引人入胜"但"腐朽堕落"的内容。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专为中国市场修改的"特供版"。  相似文献   

9.
导演徐静蕾改编自茨威格小说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我爱你,但和你无关”震惊四座,这看上去是要求与男性平等,其实是对性别歧视的颠覆,同时是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的否认。在不少由女导演拍摄的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影片中,“女性”更深地陷入了话语的雾障与谜团之中。不是影片成功地展示了某种女性文化的或现实的困境,而是影片自身成了女性文化与现实困境的症候性文本。  相似文献   

10.
聂于 《科技信息》2012,(7):382-382,459
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历史,是整个生命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红樱桃》是二战题材中,反映战争、生命、人性的优秀影片。《红樱桃》无论是从影片内容、结构、人物塑造、细节刻画,还是从影片的音乐、剪辑和摄影、镜头的转化,象征意味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地打动着观众。  相似文献   

11.
徐斌 《科技信息》2009,(29):255-256,261
欣赏英语原版电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本文通过对美国影片《变人》中台词的举例和分析,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探讨了电影欣赏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原版电影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深化对语法规则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更深入理解英美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同时,观赏电影可以提高学生对西方人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者对电影语言特点的研究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电影语言具有聆听性、综合性、口语化、大众化和无注性的特点。通过对《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两部电影的描述性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国外电影时应充分考虑电影语言的特点,并在翻译中再现这些特点,这样才能让译制片在目的语观众中得到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者对电影语言特点的研究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电影语言具有聆听性、综合性、口语化、大众化和无注性的特点.通过对<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两部电影的描述性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国外电影时应充分考虑电影语言的特点,并在翻译中再现这些特点,这样才能让译制片在目的语观众中得到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4.
阎海东 《世界博览》2010,(16):35-37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纪录片导演李缨前往日本。90年代初期,李缨开始通过打工等方式自筹资金在日本拍片。李缨于1997年开始拍摄纪录片《靖国神社》,该片于2008年在日本公映前,便遭遇极大波折。  相似文献   

15.
由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武汉大学老教授刘绪贻先生口述和审定、《长江日报》记者余坦坦记录、整理的《箫声剑影——刘绪贻口述自传》(上卷),已于今年3月由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蒙刘绪贻先生雅意,日前传来全书电子文本,故得以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16.
电影叙事学是经典叙事学和电影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采用电影叙事学理论对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进行分析,从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和电影聚焦两方面入手,通过对能指的分析,呈现出了不同于单纯从审美经验对本文分析的特质,提供了对电影本文的另一种关注和理解。同时也从中见出电影叙事学的一些特点,以及这些叙事方式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德秦 《世界知识》2012,(17):62-64
日本电影从来不缺乏中国观众,但如果问及他们对电影的观后感,他们的回答往往与电影的主题南辕北辙。比如对日本电影《入殓师》的评介,有中国观众结合自己处理亲人后事的经历,把这部电影作为比对的对象,进而得出日本人尊重死者,而中国人粗暴对待故人的结论。但笔者认为,这种将中国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日本虚构的电影进行对比,接着就轻易下结论的方式方法,是对日本电影的又一次误读,也低估了日本电影导演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首部作品。原著关于主人公阿米尔与小仆人哈桑的情感描写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当小说被改编搬上银幕之后,所得到的评论往往是毁誉参半,电影《追风筝的人》也不例外。本文借由对电影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对制约这部作品改编得失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巴迪欧从柏拉图出发,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理念(主题)对形式的一种拜访,而电影的运动(分为整体运动、局部运动和艺术语言之间的运动)是虚假的,并非真正的运动;对电影运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三种评判电影的方式:无差别判断、差异性判断和公理性判断.  相似文献   

20.
谭笑晗 《长春大学学报》2013,(7):898-901,905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巴迪欧从柏拉图出发,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理念(主题)对形式的一种拜访,而电影的运动(分为整体运动、局部运动和艺术语言之间的运动)是虚假的,并非真正的运动;对电影运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三种评判电影的方式:无差别判断、差异性判断和公理性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