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教师的教学很具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物理学史引入问题,采取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注重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中的概念进行咬文嚼字的理解等,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相似文献
6.
张洪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2):52-52
“木桶效应”是说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有几块、有多高,而是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因为高出这块短板的水会从短板处流出,直至它的最高盛水水平。近年来,理论界许多学者常引用这一理论.分析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短板”。 相似文献
7.
王谊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17):234-234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在大学教学中利用Blog弥补交流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log作为继电子邮件、BBS、ICQ后又一重要的网络交流工具,在交流方面的优势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以本科教学中的交流缺位作为突破口而将Blog引入到本科教学中,以期能提高师-生、生-生、师-师交流频度,拓宽其交流范围,提升其交流层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改善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学得活,理解得深,并且从学习中学会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在感知兴趣的事物面前,才可以保持稳定、集中的精力去攻读、去设想、去探索获知事物的真实,语文教师如何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语文学科,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特点,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和谐教学"的设想,指出构建和谐教学,就要从根本上摆正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间的关系、以人为本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4.
15.
要学好语文,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要做到这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便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Blog作为继电子邮件、BBS、ICQ后又一重要的网络交流工具,在交流方面的优势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以本科教学中的交流缺位作为突破口而将Blog引入到本科教学中,以期能提高师—生、生—生、师—师交流频度,拓宽其交流范围,提升其交流层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小品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人之所以爱看小品,是因为小品能逗大家乐,使人们在乐的氛围中得到娱乐的某种启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小品中“乐”的艺术,那么就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反之,学习没有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在该门学科的学习中缺乏动力,成绩下降。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我在生物学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该如何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要,舀’创新学习。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初中生具有“好奇、好问、好胜、好动”的心理,若能将这种心理转化为深厚的兴趣,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才能自主、主动、活跃、轻松愉悦。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哪么,如何使学生学得“有趣”呢?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