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江苏省水土资源特征,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各地水稻高产节水灌溉的实践,因地制宜分区推广水稻浅湿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控制灌溉以及水稻旱作灌溉技术,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娜  关健 《科技资讯》2010,(22):151-151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的地位以及阐述了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水稻的控制灌溉、薄露灌溉、"薄、浅、湿、晒"灌溉、叶龄模式灌溉等。  相似文献   

3.
刘辉  王蕾  许立博 《科技信息》2012,(3):115-115,124
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获得较高的产出效益,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农作物抗御干旱的能力。东昌府区闰寺办事处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监管有效保障了项目实施后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解放了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2001~2003年在贵州中部Karst地区进行稻田节水灌溉技术试验和推广,试验区和示范区粳稻增产594kg hm2,节水3300m3 hm2,灌溉水分生产率(粳稻)平均为2 09kg m3,杂稻平均为2 42kg m3,分别是常规灌溉的1 23倍和1 21倍。经系统分析,得出Karst中部地区稻田节水高产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浅水、湿润、雨养及常规(ck)4种灌溉方式对豫南单季稻节水灌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润灌溉为最佳节水灌溉方式,浅水灌溉次之。雨养灌溉受年际间降雨量变化的影响较大而不宜推广。灌水量与灌溉生长效率呈负相关。水稻的灌水高峰是水稻幼穗发育期。  相似文献   

6.
弓丽丽 《山西科技》2009,(4):140-141
通过对小杂粮黄豆全生育期不同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以及不灌水处理的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了各处理生育期的耗水量、经济效益和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黄豆始花—终花期是黄豆的需水关键期。试验结果可指导当地农民进行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7.
吴士章  李坡  卢兰  罗时琴 《贵州科学》2011,29(4):36-37,68
2009~2010年国家科技支撑和省长基金项目研究人员和毕节市有关研究人员、当地农户三结合,在喀斯特高原生态退化脆弱地区石桥小流域进行水稻的节水灌溉、常规灌溉、湿润灌溉3种方式的灌溉研究,分析比较,得出节水灌溉的优化灌溉模式,即:湿润灌溉模式产量最高,节水大、水分生产率最大,水分生产效益最高,为生态退化脆弱区域的农业节...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水利灌溉领域,论述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以及我国对于高效农业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人口与水、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农业灌溉方法。指出了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和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加强国家引导力度、加强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等对策,以促进我国高灌溉农田高效用水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和灌区的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阐述了节水灌溉主要应从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管理技术及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等方面着手,因地制宜制定综合节水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单方水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蓄流分离式灌溉是基于稀植性果树园艺类经济作物需水特性和要求,近年创新提出并实施技术试验与实践的节水灌溉新模式。综述了蓄流分离式灌溉模式基本理念;阐述了蓄流灌溉系统关键技术——蓄流分离式灌水器;分析了蓄流灌溉模式的节水增产、节能降耗、提升灌溉水温以及解决低水头条件下的灌溉均匀性等综合技术效应,指出今后蓄流灌溉模式应着力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农业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和旱地农业的节水措施两个方面,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河南省节水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农业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包括加强灌溉工程的配套和管理、采用先进灌溉水技术以及实施节水灌溉制度等;旱地农业节水措施包括调整农业结构、选用抗旱高产品种、改革耕作制度、利用封闭型农田气候工程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施有机肥以肥保水等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地采取上述措施,能够取得节水增产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模式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现代节水技术工程技术与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发展节水灌溉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性措施。是田间用水的一场革命。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经过30多年的实践,以形成了多种适宜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模式。都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的效益。但是在发展和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为了摆脱发展推广中的困境提出建议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果树蓄水袋灌溉的技术原理和灌溉方法,对果树蓄水袋灌溉与常规沟灌的灌溉用水量、土壤水分、土壤湿度等田间试验观测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果树蓄水袋灌溉灌水后土壤湿度适宜,用水经济,节水率60%以上;果树蓄水袋灌溉系统田间供水畅通,无深层渗漏,减少水量损失,田间水利用效率和灌水质量提高,灌水时间和轮灌周期缩短,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经过30多年实践,已形成多种适宜不同类型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实施结果都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效的效益。但是在推广这些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解决的这些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浅水灌溉、浅湿灌溉和覆膜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2种节水措施,覆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渗漏和棵间蒸发以及温室气体CH4和N2O的排放量,可控制杂草的生长和节水增产,从而促进作物有效生长、早熟;可有效控制病虫害、草害;提高灌水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3种节水措施,覆膜效果最佳,浅湿灌溉次之,浅水灌溉最差。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桥头镇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我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因地制宜的节水模式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地区正在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各地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这些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不但在北方乃至全国都有普遍的推广应用价值。为了使这些模式更加完善,特对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业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制定和选择农业节水灌溉模式,有利于节水灌溉事业发展.文章根据安徽省水土资源特征、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各种节水措施的适用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5种农业节水灌溉模式,探讨了各种节水灌溉模式的内涵、适用性及模式内容,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节水灌溉模式选择数学模型,并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将SPAC模型理论变相宏观应用于三江平原井灌水稻节水灌溉系统中,将地下水、农用机井、晒水池、渠道、本田池、环境因子等纳入整体系统,在各个子系统中综合运用现代建模与优化技术,通过有关机理与理论研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对地下水、晒水池、渠道及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水稻需水量、有效降雨等6个子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制定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优化灌溉制度。最后通过典型示范小区的优化设计,将节水技术组装,实现了增温5~15 ℃,节水171 %,增产700~1 000 kg/hm2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同市井灌区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工程现状,探讨了发展井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规划原则和设计标准;从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提出了大同市近期节水灌溉的主要目标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