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农村能源的构成对于中国农村来说,国家供应的能源有限,很多地区农民的生活用能,甚至部分生产用能,还是以柴薪、秸杆等生物质能源为主。据1979年统计,农村能源总消费为32800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能源需求预测属于区域能源需求预测的范畴,主要突出地域的概念。预测中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需求形势,将有助于制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本文根据我国要在2050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这一大目标的要求,通过科学分析测算,提出了农村地区中长期能源需求的常规方案和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方案。预计到2020年和2050年,农村地区居住人口分别为6.7亿和4.8亿,采用加强方案,对商品能源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2.9×108t和16.3×108t标准煤。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生活方式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相关能源消耗、行业产值等数据,初步测算了湖南省城乡居民生活直接与间接能源消费。结果表明:2005—2009年,湖南省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从3 743.82万吨标准煤上升到8 907.41万吨标准煤;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从2005年的1 582.52万吨标准煤上升至2009年的2 270.19万吨标准煤。2005—2009年,湖南省各科目的能源消耗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单位能源消耗强度较大的主要有居住、教育文化娱乐及衣着。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湖南省城乡居民生活节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苏省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利用碳排放方法分析了2002—2010年不同能源消费类型和不同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量是随着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碳排放强度由于GDP的快速增加,呈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在碳排放总量中,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年均增长率为14.9%,其中,工业占主导地位,年均碳排放量为51.84Mt;生活消费和第三产业碳排放次之,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23%和3.4%.而在第二产业中,原煤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年均碳排放量为31.15Mt.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长速率小于GDP的增长速率,导致各年碳排放强度以年均5.2%的幅度下降,进一步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未实现CO2绝对减排.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部对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的统计,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薪柴、煤炭、小水电传统能源转变为依靠可再生生物能源、沼气、水电、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局面,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进而探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促进农村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复杂,贫困地区依然以传统能源为主,经济较好的地区处于传统能源向商品性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中,商品性能源的比例不断提高;新型可再生能源种类相对单一;不同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差异较大.归纳出影响农村能源消费的原因有自身以及社会环境两类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7个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民族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及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出现相对脱钩;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民族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存在着方向及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传平  赵鑫 《河南科学》2012,30(7):981-984
根据1978—2010年度经济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协整模型预测出了2011—2020年能源消耗总数,其中,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7.72亿t标准煤.最后依据实证分析对我国能源消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大力发展节能工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引导城市化进程、合理控制居民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9.
分析东北三省2014-2018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东三省农村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及收入的提高对农村能源消费呈正效应,价格指数对农村能源消费呈负效应.建议政府应加大生活能源补贴,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东北三省农村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现状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其总体经济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六强之列,但是我国由于经济基础低、人口多,贫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量已高达16.78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2.1%,仅次于美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偏离份额模型对各地区2001—2016年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三大地区能源终端消费在2001—2008年阶段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各行业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2009—2016年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东部和中部工业能源消耗下降幅度最大,带动了总体能耗的下降.②结构偏离分量方面:2001—2008年,建筑业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速,对于区域总体能源消费的推动作用较小;2009—2016年,工业和其他行业能源消费增速较低,而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和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增速较高,对区域能源消费的推动作用较大.③竞争偏离分量方面:中国三大地区能源终端消费行业差异显著.2001—2008年,东部地区的工业和批发零售业能源消费增速高于全国,中部地区工业和批发零售业增速低于全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能源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全国;2009—2016年,东部地区各行业能源消费增速均低于全国,中部地区除工业能源消费外,各行业能源消费增速仍高于全国,西部地区工业和批发零售业能源消费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能源问题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其有效解决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分析了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尤其是优质能源的需求趋势,指出农村能源供应和消费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农村能源作为国家整个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影响到国家能源供需部的形势,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农村能源问题;还提出了通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技术重点。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在对新疆与全国能源消费弹性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研究发现:2005-2010年新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于全国水平;新疆能源消费每增加1%将带动GDP增加0.49%,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较强,能源利用效率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能源消费与供给的矛盾逐步显现。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然而却存在露天焚烧等利用情况落后、污染大的问题。据悉,我国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7亿多吨,折合约4亿吨标准煤~([1])。因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解决能源短缺,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居民住宅建筑生活能耗差异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南北方10个城镇及农村居民建筑生活能耗进行全面调查, 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城乡用能水平与用能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筑使用能耗主要包括采暖能耗、降温能耗、照明能耗、家用电器能耗以及炊事能耗等5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电力、天然气、标准煤是三大主要居住能源; 采暖、炊事以及家电是主要的能源消耗活动。城镇与农村能耗来源和用能结构存在差异,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能源是农村的3.2倍。城镇居民建筑用能以燃气和电力为主, 北方城镇燃气和电力分别占73%和20%, 南方城镇则分别占47%和23%; 农村居民建筑用能中, 电力和燃煤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施节能优先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能源资源禀赋差异显著,明确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间的因果关系对保障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依据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比将全国省份聚类为资源富有型、资源自给型及资源匮乏型地区;其次构建经济发展与诸主要影响因素间的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协整分析,发现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诸影响因素间存在不同的协整关系;通过因果关系分析,发现在能源资源富有型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因;在能源资源自给型和匮乏型地区,存在经济发展到能源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针对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区特征,提出了保障经济发展,同时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城乡家庭人均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差异进行了分析.从构成来看,城镇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高于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而农村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低于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从变化来看,城镇的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一直低于农村,原因在于虽然城镇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农村,但是直接能源消费强度和煤炭比重低于农村;1995年城镇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低于农村,但是2010年发生逆转,原因在于城镇的人均消费总量比农村增长更快,而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可见目前北京市城镇家庭节能减碳的重点应放在间接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上,农村家庭节能减碳应更多地关注直接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  相似文献   

18.
调查和分析了吉林省城市和农村生活用能源消费的现状,构筑了将来生活用能源需要的预测模型,预测了2020年以前的吉林省生活用不同燃料种类的能源需要,及其产生的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19.
肖宏伟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1):902-906
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约44.9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能源行业呈现“消费全面回升、供给质量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供需总体平衡”等特点。展望2018年,受宏观经济小幅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能源供需结构清洁低碳化趋势明显等因素影响,预计2018年能源消费增速小幅回落,全年能源消费约45.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1%,增速较2017年回落0.8个百分点,总体呈现“一减两稳一增”态势,即煤炭再次转为负增长、石油和电力稳定增长、天然气快速增长,能源供需宽松格局仍将延续。2018年亟须以解决新时代能源行业新矛盾为核心,从“坚持能源规划指导、提高能源供给质量、补齐能源民生短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重点着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学》2016,(5):810-816
利用统计数据首先分析了1995—2013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并核算京津冀地区服务业碳排放量,其次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服务业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能源结构多元化系数和产业规模是北京市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效应和能源强度是天津市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最主要影响因素,能源结构多元化系数、人口效应、产业规模、能源强度和河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中度关联关系.提出京津冀地区服务业能源消费有待向碳排放量低的天然气等能源转变,北京市和河北省服务业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