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一部中国革命史,正是记录了鸦片战争以来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它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素材。中国革命史集近现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大成,包含了爱国主义内容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1、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国内反动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祖国独立、统一、富强是近现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主…  相似文献   

2.
978年3月,一个万象更新季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准确地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的社会现实,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迎来了科技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100多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力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可以说恩格斯这一经典论断为科学在历史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作了准确定位。历史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科学技术是居于人类文明之前列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有一部研究专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美国有一位记者在李约瑟这一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比较,便惊奇的发现,早期世界上重大的科技发明有一半来源于中国!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煤块的传奇故事让人记忆犹新:在蒙…  相似文献   

4.
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共产党宣言》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翻过身来,夺得政权。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就是要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直  相似文献   

5.
为了缅怀小平同志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丰功伟绩和对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重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现编选小平同志关于科技事业发展的部分论述,供大家学习;同时发表一组文章,学习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让我们坚定不移地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去实现华夏儿女富国强民的历史夙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史学语境中,“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划分具有深刻的含义,比如将近代史主要看成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时代,现代史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胜利的时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则往往以“十月革命”为标志。这一历史分期法曾经是我国世界近现代史体系的正统和主流,目前仍有学者坚持这种分期,但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它显然受到较多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外国朋友曾说过:“我认为,中国人已经用自己的历史证明了,他们在较早时期至少是和希腊人一样善于推测大自然的法则的,假使说中国并没有产生一个亚里士多德,我认为,那是因为阻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那些抑制因素,早在中国可能产生象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人物以前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P·40,据科学出版社1975年译本)。这位朋友把“阻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抑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景德镇步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盛世,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然则,随着中国历史向近代的演进,在交通、外力、社会动力群体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作用下,景德镇在近代的发展命运出现舛变,并最终走上了衰落的噩运。  相似文献   

9.
1985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一批科技工作者奋起响应,不怕风险,锐意改革,自力自强,勇敢地走出科研院所或机关、学校,按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领办和创办民营科技型企业,开辟了我省民营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先河。民营科技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十几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遵义科技》2006,34(4):13-21
一、序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足第一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了明显成就,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高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表现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力的性质、水平、规模和结构;现代科学技术成了促进经济结构变革的动力源泉;高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成了推动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位于中国中东部,是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组成部分。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地理地貌融合中国南北差异,是美丽中国的缩影。安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使得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影响深远,近现代科学技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资源集聚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技术史的视角,对影响“垦畦浇晒”这一制盐工艺的自然条件、风向等因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成果和新建政权的国家性质,是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的直接纪录。以往一些评论或者由于划定历史时间的差错,或者把“史”与“论”混淆起来,模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继续高举反封建的大旗,从根本上对封建主义进行批判。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确定了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揭示了反帝和反封建的内在一致性,把两个革命任务同列并举,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过程中认识到反封建斗争的实质内容,因而把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建立在坚实的革命实践基础上,即在农村领导农民革命,推翻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消来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使中国农民挣脱千百年来封建锁链的束缚而获得解放,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动大进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同样十分重视思想文化上的反封建斗争,并赋予思想启蒙运动以新的内容,在更深更广的程序上给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以猛烈打击。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前的3月18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三十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州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大理州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回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大理州科技工作在“科学的春天”中昂首阔步。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忆的脚印。  相似文献   

18.
历史看待近年来开始活跃的“红色文艺”概念,还处于意义建构期,直接将之运用到文艺史研究中势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如果将“红色文艺”具体化为“红色革命文艺”,它所包含的整体性视野,对于重新审视其内部相关文艺现象的概念命名、源流关系,它们与中国古代文艺传统、外国文艺传统和“五四”文艺传统的关系,还有文献整理中的问题,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目前以具体时段划分后的“红色革命文艺”研究,在概念命名上并不严谨,对整体源流关系的认识存在分歧,在与相关文艺传统关系的梳理上缺乏说服力,相关文艺梳理也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形成与研究界缺乏整体视野有密切关系。在更大的视野上,“红色革命文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关于“启蒙-救亡”“传统-现代”“民族-世界”等重大问题悬而未决的结果,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突破,进一步深化对“红色革命文艺”历史的认识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焦郑珊 《科技智囊》2022,(12):41-47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的科技革命呼之欲出,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对国家的发展和自立自强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探究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总结影响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至关重要。文章从历史的视角出发,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引领下,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所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创新路径,深入思考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提出科技创新的实现需要对科学技术全面而系统的理解,建构合理的科学观,以期为当代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依靠科技。面向经济”的科技工作方针,把科技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成果推广为核心,以完善体制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保证,不断健全科技体系,大力开展科研攻关、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人才开发,科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