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应用降纤酶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显效1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3.3%;心电图ST段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变化治疗后明显改善;且在治疗过程无明显毒副作用,所以认为降纤酶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是较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 ,应用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 ,12h一次。疗程5~7d。用药前后对比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结果 :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总有效率90.9% ,其中显效63.3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PA)入院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的病情发展48例UPA采血行血浆Hcy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分析,严密观察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周内,血浆Hcy增高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44.8%,高于血浆Hcy正常UAP患者的10.5%(P<0.05)。CK-MB异常的UAP患者中40.0%在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CK-MB正常的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8.9%(P>0.05)。结论Hcy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报价值,且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d)40例,B组(口服辛伐他汀片40 mg/d)4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及调节血脂效果差异。结果:(1)A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2.5%)高于B组(86.7%)(P<0.05)。(2)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A组患者TC和LDL-C值分别较B组降低(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日2次、口服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用.以14天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治疗两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数、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但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问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血胆固醉、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舍量在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用自身对照及单盲随机对照性,以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和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变化为判断指标。非洛地产缓释片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中ST段下降,并增加运动耐量,非洛地平缓释片对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优于硝苯吡啶平片及其控释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维生素E和疏血通注射液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其时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100mg,1次/d口服,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点,1次/d.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时的NO,ET-1水平及4周时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另测30例体检健康者的ET-l,NO水平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冠心痛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NO水平降低,ET-1水平增高.实验组第3,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ET-1水平降低,NO水平增高.实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显著性.治疗4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E和疏血通注射液联用,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降脂治疗时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的变化.将内科住院的UAP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加用洛伐他丁的治疗组和不用洛伐他丁的对照组,两组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10天时的hs - CRP的浓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第3天时hs-CRP较治疗前无显著的降低,第10天时治疗组降低非常明显(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降脂治疗可在短期内降低hs - CRP血浆水平,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破裂,控制UAP病情的发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素养在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慢性病健康素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对298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中改善健康意愿维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美托洛尔和普萘尔分别与消心痛合用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各比例,经观察对比分析,提示美托洛尔组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普萘尔组(76.67%)。美托洛尔组同时降低血压及心率,对抗心率失常的作用也明显优于普萘洛尔组。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0、IL-19和IL-2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家族成员IL-10、IL-19和IL-2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52例,其中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同期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浆中IL-10、IL-19及I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静滴;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疗程为1周。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随访观察两周,对照组有1例发生心肌梗塞,而试验组无1例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UAP患者的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脂、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静滴3小时,qd,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静滴,qd,地奥脂必妥1.05g,tid,4周后两组对比疗效,心电图与血脂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疗效和心电图改变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94%、60%,在降低血脂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钱大昕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2008,(9):550-55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老年冠心病的常见临床类型,不仅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易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我们用稳心颗粒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虹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2008,(9):552-553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是老年冠心病的常见类型。UA不仅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容易进一步发展成心肌梗死或猝死,因而需要积极治疗。我们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UA,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用乙酰水杨酸和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剂(希弗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酰水杨酸+希弗全)和对照组(乙酰水杨酸),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7%,对照组为67.44%(P<0.05);观察4周后,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了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将入选的病人随机分为丹红组和对照组,观察入院时和治疗14天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14天后患者血清IL-6、hs-CP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