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滑坡     
岩松 《小学科技》2009,(9):12-13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厦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汶川地震触发最大滑坡-大光包滑坡为例,基于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槽探、平硐,室内SEM电镜、岩石薄片技术手段,分析地震大型滑坡滑带岩体结构特征及地质原型。结果表明,大光包滑坡滑带岩体一方面遭受了严重构造碎裂,表现为:充填胶结裂隙发育,岩体呈紧密镶嵌的角砾结构和基底式胶结结构,厚度上呈现分带特征;另一方面还发育大量新裂隙,表现为:新鲜裂隙平顺、无充填,具有张性特征,延伸长度短、间距小,优势发育在几乎水平和垂直两方向。通过对显微裂隙分期配套和里德尔裂隙解译,揭示大光包滑坡滑带地质原型为层间构造错动带,地震中大光包滑坡在该带内发生了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3.
吕向红  闫明媛 《科技信息》2011,(20):293-293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对建坝危害较大,必须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原地震Ⅸ度带内滑坡与地质地貌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海原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在极震区诱发了数千个大规模形态多样的黄土滑坡,对Ⅸ度烈度带内滑坡灾害密集的静宁县境内做了详细的调查,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与区域地质地貌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实验室工作,提出在距今约25—1亿年间,以大别胶东式板块构造演化的模式,形成大别山碰撞带—庐江嘉山转换断层带及嘉山—响水—荣成一线的苏北胶东碰撞带。现代地震活动,是上述古板块边界新活动的显示。未发现有巨大平移断层存在。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滑坡编录结果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触发了197481处滑坡,面积约为1160km2,大致分布在一个面积约1.1x105km2的区域内,是当前汶川地震滑坡最全面详细的编录成果,也是有记录以来单次地震事件触发滑坡数量最多的记录。其中196007处滑坡(占滑坡总数量的99.25%),面积为1150.622km2(占总滑坡面积的99.19%),分布在一个面积为44031km2、以映秀—北川地表破裂为近似中心的近椭圆形区域内。分析这196007处滑坡面积与滑坡数量的幂律关系,结果表明,面积在1x104—1x106m2之间的滑坡,滑坡面积与滑坡数量累加之间的幂律关系式可表示为lgN(A)=-2.0745A+13,判定系数R2=0.9931,表明该滑坡面积区间内滑坡面积与滑坡数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幂律关系。对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滑坡影响区面积略高于全球其他地震事件滑坡影响区面积的上包络线。汶川地震滑坡编录成果为后续汶川地震滑坡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贵州主要活动构造体系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金城 《贵州科学》1993,11(3):18-23
晚期新华夏系的北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在輓近地质时期最为活跃,是孕震和发震的主要构造,大部中强地震的震中位于这两组断裂附近,尤其是北东东向的扭压性断裂,几乎切割了早期所有构造体系和构造带,与地震密切相关。贵州省境的大部地震,尤其是中强地震,发生于东经106°以西地区。晴隆—兴仁—册亨及威宁—石门两带为重点震区。另外,有些历史上曾发生过地震而近年又有小震发生的活动断裂带及断陷盆地,显示断裂活动的潜力在增强。上述地区,应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8.
正连续的降雨不仅能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害,还可能会造成山洪的爆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山体滑坡时我们又该如何自救?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相似文献   

9.
滑坡等地质灾害往往受控于区域构造.狗磨湾滑坡隶属南秦岭印支褶皱系安康逆冲推覆构造带内庙岭村—长沙河区域韧性剪切带之中.该剪切带经历了多期活动,后期演化为脆性断层.对该韧性剪切带的研究是了解滑坡形成机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韧性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石英c轴组构及后期脆性构造的应力等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庙岭村—长沙河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滇西北中甸-南涧地震带M≥5级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得出该带地震真有17年轮回的时间特性,而在空间分布上则具有盛衰交替的特征,并分析了各地震活动幕中地震的时序特性及强度分布最后依此得出该带地震从1992年12月18日永胜5.4级地震开始已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地震与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的关系,并着重对陕西的地震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对陕西地震进行中长期予报应密切注意的问题。中国地区恰好处于环太(平洋)及外太构造带和地中(海)及古地中构造带相交接的三角地区中。这里的地震带大致随着这样两个系统的地壳波浪交织而成的中国构造网,形成了中国地震网。中国历史地震震中的跳动式迁移基本上是沿着这两个系统的构造带方向而反复活动的。陕西关中和秦岭恰好处在中国构造网及地震网的中心地区,东北—西南向的大兴安—龙门山构造带和西北—东南向的天山—大别山构造带在此相交叉。在人类历史时期,这二带的地震活动有其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这种交替使陕西这个交叉点反而形成了地震频度较小的地区。只是当二带地壳波浪互相迭加或频繁交替的时期,关中和秦岭才有可能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12.
该滑坡位于四川省的北部,属盆周中、低山区,处于大巴山歹字型构造中段的南侧,川东北油气田构造带的中心地段。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利于滑坡的产生及发展,同时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易在降雨、地震等不利因素下产生大规模变形,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现场调研滑坡区内工程地质情况后,利用传导系数法计算出坡体的稳定性系数,并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影响吉林省地震滑坡灾害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质、地貌、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量6类影响因子,计算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使用ARCGIS10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地震滑坡预测指数运算,绘制了12—2月、9—11月、3—5月、6—8月4个时间区间的预测地震滑坡区划图.结果表明:吉林市东南部、通化市东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延吉市周边为地震滑坡灾害的高发区域,特别是在6—8月间,降水雨可达600mm,发生严重滑坡灾害区域的面积可达到1 463km2;平原地区全年基本都不易发生地震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光包滑坡,其特征独特倍受关注.通过野外调查、勘探测试和室内试验等对该滑坡滑带的岩体碎裂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振动台模拟试验还原滑带岩体地震中裂化情形,对强震巨型滑坡滑带碎裂机制做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出滑带岩体损伤碎裂化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地震荷载诱发岩体内部缺陷动态演化的累进过程.模拟试验效果较好,生动再现损伤过程,揭示地震致滑带岩体碎裂机制,相比单一的理论分析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括介绍了堆积体类型滑坡。以曾家湾滑坡为例,通过计算天然状态、强降雨条件、人工活动和地震等多个不同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评价。并结合理论与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我国西南地区强降雨条件是诱发堆积体滑坡灾害的首要因素,人工活动和地震活动次之。提出了该类型滑坡的防治建议,在采用挡墙或抗滑桩等工程措施下,要着重做好滑坡体的截排水、坡面降雨防渗工作,并避免不合理的人类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阐述了范家岭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特征,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分析研究结果,指出范家岭滑坡的发生与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降雨和人类活动有关,现状条件下该滑坡的稳定性总体上较差,建议对滑坡采取地表排水、刷方减载和抗滑桩工程进行治理。该研究成果可为范家岭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磊  严耿升  邱宽红 《甘肃科技》2012,28(21):50-52
通过对武都区现场调研,滑坡主要分布于白龙江及其支流岷江和北峪河等流域沟谷中的岩性破碎带。首先,武都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碎,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为滑坡提供了补给源;其次,白龙江两岸地形变化剧烈,具有陡峻的地形条件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比,其可以提供滑坡发生的动力条件;最后,武都区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为滑坡发生提供了内动力地质条件,降水作用、风化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为滑坡发生提供了外动力地质条件。武都地区滑坡是地壳在夷平作用下发生的地质过程之一,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耦合的典型现象。滑坡防治在现阶段应将“防”与“治”相结合策略,严格控制危险区内的各种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对礼县烂山滑坡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研究滑坡的主要特征和稳定性影响因素,得出其高陡的地形、不稳定的岩土体、已有的变形破坏以及研究区的降雨、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该滑坡的发展趋势为稳定性差,危险性大。结合Geostudio软件对烂山滑坡分别处于天然、降雨、地震、地震降雨耦合四种状态下的14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地震动时程三个参数对烂山滑坡非饱和土渗流、地震动力响应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与降雨耦合作用对滑坡的稳定性有累计折减效应,地震对烂山滑坡的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降雨起到促进作用使得滑坡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区域地震时,空,强分布状况为依据,用列表法近似说明:中国大陆北部的两大地震带,天山地震带与阴山-燕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并试图用板块活动理论和上地幔物质的不均匀运动给以解释。  相似文献   

20.
山西地震带公元1000年以来M≥6地震时空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地震带的概况,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分析了公元1000年以来山西地震带的发震规律,预测了山西地震带的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