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种植功效的利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基本特性、用途、正负效应,以及在中国的引种历程、争论焦点等,澄清了有关文献对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误导讹传,为科学利用这两种植物和抑制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工程措施治理滨海盐沼入侵植物、恢复受损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海岸带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的重要手段.盐沼入侵植物治理后,植食性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已得到较多研究,但昆虫食物结构变化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崇明东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治理工程恢复区,以及毗邻的互花米草入侵区和...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2010、2013、2016、2019年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46.90、204.05、331.23、608.75、776.99、1 320.79 hm2;2001-2019年,互花米草面积增加了1 273.89 hm2,年均增长率为20.38%。2019年,北海市海岸带互花米草总面积为1 317.06 hm2,占广西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9.72%;钦州市互花米草面积为3.68 hm2;互花米草已入侵防城港市,面积约为0.05 hm2。丹兜海、铁山港湾、廉州湾及北海银滩至营盘镇近岸滩涂是互花米草集中扩张区,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侧近岸滩涂及北海市涠洲岛均已出现互花米草零星斑块;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扩散有所减缓,而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处于增长阶段。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且呈由东往西扩散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米草     
大米草是一种生活力旺盛的直立、粗壮的多年生禾草。原产英国南海岸的南安普墩内港滩上。它并不能结大米。而是一种由于附在轮船壳体上被带到英国的美洲互花米草(Spartina、aherniflora、Loiselb)和当地海滩上的欧洲米草(Spartina、maritima、(cart)Fernalb)的天然杂交种。因其体型较亲本为高,所以称之为大米草,又名海涂草。它能快速地促使海涂淤积,创造陆地,故享有“攻占海滩的尖兵”的美誉。大米草是一八七○年才被人们发现的。在英国南海岸的每个河口都有天然分布,而后在法国北海岸的各个河口也有分布。至一九○七年以后,英国人开始栽种大米草来防止海岸遭受海浪的侵袭。嗣后二、三十年中经过荷兰、德国、丹麦、爱尔兰、澳洲、新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重点考虑互花米草无性扩散过程,基于元胞自动机构建互花米草种群扩散模型.模型模拟了2014—2018年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入侵扩散过程,并与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进一步对2020年互花米草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将进一步扩张定植于黄河现行入海口南北两岸的低潮滩区域,分布面积将达到4 118.15 hm2.模型设置了本地植物与互花米草的不同共存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本地植物对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影响较小.本模型能较好地重现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入侵扩散过程,可以用来初步预测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扩张趋势,为黄河三角洲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生态防控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土壤因子的改造作用,以及土壤因子改变对互花米草生态入侵过程的影响.[方法]以江苏沿海滩涂湿地互花米草群落与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群落的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从互花米草群落到盐地碱蓬群落分6个生境梯度带,对各梯度带植物生长状况及表层(0~...  相似文献   

7.
调查发现盐城海涂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其中潮间带底栖动物就有100余种,泥螺、文蛤、四角哈蜊、青蛤的生物总量均在万吨以上,托氏(虫昌)螺、海豆芽、沙蚕、大竹蛏等的资源量也非常丰富;高等植物10余种,芦苇、大米草、互花米草等资源量丰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滩涂采捕、滩涂养殖和产品加工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蓝文陆  黎明民  覃秋荣 《广西科学》2013,20(2):176-180,182
2001~2011年现场调查和监测广西合浦沙田镇附近的榕根山海草床,研究小型海草床的群落演替及其保护和修复.结果发现,从2001年到2005年,榕根山海草床的面积从13.3 hm2增加到17.1 hm2,但是2006年以后海草床的面积开始减少,至2011年面积已减少到不足1 hm2.海草的群落也由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单一优势种群落演替为贝壳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优势种群落,引起海草的盖度、生物量和茎节密度明显变化.榕根山海草床衰退主要是由于海水水质变化、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以及鸭子放养引起,保护和修复榕根山海草床要控制海草床周边互花米草扩散和整治岸边的畜禽养殖及污水排放,同时还要加强对海草床的监测和保护及修复研究,探索海草与互花米草的竞争机制及互花米草控制方法,为小型海草床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九段沙中沙湿地植物磷元素的分布积累与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九段沙中沙湿地海三棱草、互花米草和芦苇3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各构件中磷(P)的分布、积累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中磷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大小排序为:海三棱草>芦苇>互花米草.磷在不同植物相同构件中的含量分布亦不同.3种湿地植物磷含量的季节动态规律有相似性,即随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磷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茎秆中磷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根中磷含量下降幅度最小.3种湿地植物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也存在差异,海三棱草各构件磷含量波动次数较少,互花米草和芦苇各构件磷含量波动次数则较多.植物中磷含量变化与土壤和地表水中相应元素含量变化密切相关.3种湿地植物均显示生长初期植物与土壤和地表水中磷含量的关联较小,3种植物最大关联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这表明不同植物吸收土壤与地表水中磷元素的最佳时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分析广西北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土壤重金属(Cu、Zn、Cd、Pb、Cr)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对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为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利用和治理提供指导。于2020年6月选择广西北海丹兜海、营盘镇互花米草湿地及两者光滩作为研究地点,采集土样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湿地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光滩,丹兜海湿地重金属含量高于营盘镇;地累积指数表明丹兜海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的Pb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5种重金属污染级别均为轻微;大部分重金属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粉粒和黏粒呈正相关,而与粗砂粒呈显著负相关。互花米草湿地可以累积重金属从而阻滞其进一步向海扩散,进而降低对海洋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和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oides(L.)Roth)两种新引进海滩植物地上部及地下部糖类及氨基酸的含量。为二种米草的推广开发利用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两种米草地上部及地下部均富含各种糖类及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和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oides(L.)Roth)两种新引进海滩植物地上部及地下部糖类及氨基酸的含量。为二种米草的推广开发利用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两种米草地上部及地下部均富含各种糖类及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我国滨海湿地的主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对当地的植物群落造成极大的破坏.利用本地种防治外来入侵种是一种高效、经济且安全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基于以本地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抑制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防治策略,采用种子萌发实验,探讨不同浸提液(即:互花米草、芦苇、二者1∶1等重混合)对供试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碱蓬(Suaeda salsa)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浸提液表现出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显著地降低了黑麦草和碱蓬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芦苇虽然也有化感作用,但是它对黑麦草和碱蓬的抑制效果没有互花米草的作用显著;与互花米草浸提液相比,混合浸提液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的种子萌发,虽然对碱蓬表现出化感抑制趋势,但是它的抑制效果没有互花米草的作用显著.因此,芦苇表现出缓解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潜力,为其抵御互花米草入侵的生物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互花米草盐沼矿质元素的迁移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花米草盐沼中矿质元素的季节变动较明显春季以植物吸收为主:夏季有部分吸收,开始释放烈季、冬季以释放为主,冬季部分转移并贮存在根茎中.深秋至初冬的盐沼土壤和海水中矿质的元素的含量略高于春季.1990年春夏之交互花米草所含Ca.Mg.Sr.Mn.K.Na等元素的总量与互花米草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植物志》的研究与编撰工作,从1958年正式启动,2004年全部完成,历时近50年。全书共80卷126册,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最为完整的基本资料,也是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它被誉为中国现代科学的重大成果之一,是我国几代植物学家,从酝酿、准备算起,以近百年的时间历尽种种艰难才得以完成的。 1994年,时任《中国植物志》副主编、并长期负责编委会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崔鸿宾,奉主编吴征镒院士之命,撰写了“《中国植物志》编研史”初稿,拟作为第一卷“总论”的组成部分。同年7月16日,崔鸿宾在工作时突然病倒离世,所写初稿后由其姐姐、北京大学崔一华先生帮助整理誊清,并于1995年提交《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由于种种原因,已正式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7章“《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5000字)系以该稿为基础之一加以删节而成。2006年初夏,崔鸿宾的妻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谢玉如女士,将该稿交与本刊。吴征镒院士曾提议改用《〈中国植物志〉编研的经验和教训》,以别于现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7章标题。本刊经与谢玉如女士协商,以现在的标题刊发。另外,限于篇幅,省略了原稿中编委会名单。 崔鸿宾,1928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就学于北京汇文小学及中学,1947年进入中法大学生物系,院系调整后于195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的研究。他自始至终参与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中国植物志》的筹备;1959年《中国植物志》编委会成立,即担任秘书工作;1973年任第二届编委会常委兼秘书,主持编委会的常务工作;1976年任第三届编委会副主编兼秘书,后一直担任副主编,直至1994年7月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后。由《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编写工作简讯》印行了纪念专集(第74期,1994年8月22日),同时,该志中英文版联合编委会决定将英文版第16卷献给他以表纪念。 作为亲历者,崔鸿宾先生的这份遗稿较为真实、详细地记录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这一重大科研活动的过程;而作为附件发表的手稿《〈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计划(草案)》、《〈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规格(草案)》和《〈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要求》,融入了作者对于植物志编研后续工作的想法,以及对于中国植物分类学今后任务的看法。今日读来,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珍贵的史料价值。全面、真实、生动地记录现代科学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并认真、深入地分析、研究、总结那一段段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本刊的宗旨,也是本刊藉该文所期望引导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报道了一条蚜Hysteroneura setariae在中国华南地区取食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这是该植物上的首个蚜虫纪录。结合DNA条形码和系统发育分析,探究了互花米草上一条蚜种群的来源,并基于中国华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等地区样品的序列数据,分析了一条蚜种群遗传分化格局。结果显示:华南地区互花米草上的一条蚜来自周边其他寄主植物上一条蚜种群的扩散;北美本土一条蚜种群与亚洲地区种群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7.
互花米草由于其适应性和生长速度对当地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外来入侵植物.为了弄清温州沿海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种以来互花米草的变化以及影响,在比较1993年、2000年和2003年的TM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对温州滩涂互花米草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结果显示,温州滩涂互花米草1993年总面积为3.921km2,2000年总面积为4.552km2,2003年总面积为6.361km2.龙湾等地方互花米草面积减少,是因为互花米草淤高后被开发成为海水养殖池塘.互花米草入侵、超越原生滩涂植被,并且在海堤外形成单优种群,表明互花米草很强的竞争力和扩张能力.互花米草在温州没有形成成熟的种子,依靠根茎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8.
无茎草属Phacellaria是英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Bentham 1880年创立的新属,属于檀香科Santalaceae,距今已一个多世纪。这个属所有的种大多数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的茎干或枝条上,成为重寄生植物,在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中,是极其罕见的。 自从Bentham创立新属以后,仍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属,在采集这个属的标本时,还将标本与桑寄生科植物标本收藏一起。多年以后,直到研究桑寄生科的植物学家Danser发现了这种现象,才连带研究起无茎草属,整理出七种无茎草属植物,并在Biumea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详尽叙述。 事有凑巧,约在1950年前后,我国开始编写《中国植物志》,也发现有许多无茎草属的蜡叶标本与桑寄生科的标本收藏在一起,后来经过谭沛祥同志整理出五种,发表在《中国植物志》24卷52—86页上。现在已知我国东南各省也有无茎草属植物。 作者于1951年4月间,在福建省龙岩白土,溪兜乡墟场,小学校前的两棵大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Nees. 上寄生的锈毛寄生Taxillus levinei(Merr.)Danser的茎干和枝条上采到东京无茎草P.Tokinensis Lect. 一种,这个种是中国的新纪录,并发表一篇论文。经查,这一属还没有人做过解剖研究,因此着手对这一种进行解剖研究。 关于无茎草属中文名称,最初是林熔教授(原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9.
北京及河北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报道《北京植物志》未记录的维管植物11种和2变种,其中8种与2变种和2属(异蕊芥属DIMOPHOSTEMON和盾果草属Thyrocarpus)为北京植物区系新记录,此外,有2个怀疑在北京存在的种得到证实,同时报道《河北植物志》未记录的维管植物1种和1变种。  相似文献   

20.
用扫网、植物收割法和凋落物取回法收集昆虫,研究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海三棱草群落、芦苇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四种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规律,探讨湿地植被同昆虫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与所处生境中的植被密切相关:①四种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结构组成明显不同,优势类群也不尽相同;②从整体上比较,昆虫群落多度以在芦苇群落中的最高,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E)在互花米草群落中最高,优势度指数(C)以在互花米草群落中最低;③各生境的昆虫群落个体数量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④芦苇群落的凋落物生物量同其中的昆虫个体数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891,p<0.01),互花米草群落中看不出二者存在相关关系,海三棱草的凋落物和从中采集到的昆虫个体数都极少,无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