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不同地区的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与对苯二甲醇反应,得到不同性能的沥青树脂。分别以沥青树脂和酚醛为基体与炭纤维复合,通过模压成型,得到实验室复合材料试样。考察了沥青树脂的软化点、残炭值、树脂含量等指标与炭纤维/书寸脂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沥青树脂基的炭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优于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并间接证明了沥青树脂与炭纤维有较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的一系列缺点,提出用热塑性树脂来制备加固用复合材料.并且研究了连续芳纶纤维Keylar49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和片材力学性能.所研制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国外现有加固材料指标.纤维和片材的SEM照片表明该材料的破坏是韧性破坏,且纤维和树脂存在最佳配比,在该配比下树脂能良好地浸润纤维束.  相似文献   

3.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结构材料在基础设施领域逐步得到关注和应用,国内外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本文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组成、主要特点以及成型工艺进行简单介绍,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分别在建筑、桥梁、道面、防撞以及地下等土木基础设施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介绍与探讨。基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显示的优势,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海工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漂浮式光伏支撑结构、智能复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和传统钢、混凝土材料的组合结构等均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对土木基础设施领域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从而促进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地区的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与对苯二甲醇反应,得到不同性能的沥青树脂.分别以沥青树脂和酚醛为基体与炭纤维复合,通过模压成型,得到实验室复合材料试样.考察了沥青树脂的软化点、残炭值、树脂含量等指标与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沥青树脂基的炭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优于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并间接证明了沥青树脂与炭纤维有较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5.
偶联剂对PBO纤维/树脂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5种偶联剂及其中的最佳偶联剂的质量分数对聚苯撑苯并二口亚唑(PBO)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BO纤维经偶联剂处理后,与树脂/基体间的相容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PBO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其提高的幅度与偶联剂的极性、化学结构及质量分数无有关,最高可达61.3%。  相似文献   

6.
航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树脂基复合材料和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材料、工艺及应用技术现状,结合航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分析了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添加适量的玻璃纤维制备树脂磨具,研究了玻璃纤维添加量对树脂磨具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适量的玻璃纤维取代氧化物填料,可以明显地改善树脂磨具的力学性能.与未添加玻璃纤维的树脂磨具复合材料相比,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模具复合材料的最佳弯曲强度和洛氏硬度值分别提高128.9%和143.1%.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溶剂法合成了双酚A型苯并噁嗪树脂(BOZ),添加成碳剂后与环氧树脂共固化制备耐高温树脂基体,并用该树脂基体与玻璃纤维布制备了耐高温防火复合材料。表征了噁嗪树脂的结构以及噁嗪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固化特性,采用TG-DTA研究了固化体系的耐热性;对添加不同成碳剂的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在1000℃火焰中燃烧,研究了成碳剂对材料残碳率和碳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基体分解放热峰的峰顶温度为670℃;当加入质量分数5%复配成碳剂时,树脂基体残碳率为68.83%;其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在1000℃火焰中燃烧15min后残碳率为25.82%,碳层均匀附着在玻璃纤维表面,起到隔热和烧蚀作用,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短效防火性。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玻璃钢/复合材料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的技术特点和质量控制,并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对树脂传递模型工艺中常出现的技术缺陷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间性能,研究了不同类型晶须材料,即硼酸铝晶须、钛酸钾晶须和硫酸钙晶须对氰酸酯树脂的增韧改性作用,并探讨了硼酸铝晶须对氰酸酯树脂/玻璃纤维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晶须材料均可显著提高氰酸酯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硼酸铝晶须改性效果最佳;硼酸铝晶须添加到氰酸酯树脂/玻璃纤维布复合材料中,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性能大幅增强,耐湿热性能明显提高.SEM分析表明:晶须在材料破坏过程中,能起到"锚钉"和阻止微裂纹扩展的作用,是氰酸酯树脂的韧性以及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钠基膨润土(IMB)制得有机膨润土,并进一步制备出了有机膨润土/吸油树脂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MAB已经成功地引入了膨润土片层结构中,膨润土层间距由原来的1.12nm增大到1.87nm。树脂吸附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苯的饱和吸油率为9.5g/g。  相似文献   

12.
苎麻纤维布增强UP树脂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不饱和聚酯树脂(UP树脂)为基体,以苎麻纤维布作增强材料,采用接触成型法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苎麻布增强UP树脂复合材料的密度、线收缩率、吸水膨胀率等物理性能及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并利用STA、TG等技术对复合材料及纯UP树脂浇注体进行热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复合材料的断裂界面.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比UP树脂浇注体更大的密度和吸水膨胀率,更强的力学性能,以及更好的耐热性,而其收缩率却比UP树脂浇注体的值低.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树脂,并与C60/甲苯溶液复合,制备了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借助热重、紫外-可见、红外、光限幅测试(连续输出YAG激光光源,λ=1.319 μm)等手段,研究了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透射率、结构和光限幅特性.结果表明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良好,室温到800 ℃总失重仅10%,透射率较高,1 100~1 000cm-1是Si-O-Si的特征吸收峰,光限幅能量密度仅80 J/cm2,损伤能量密度阈值达1.8×103 J/cm2.  相似文献   

14.
DAIP树脂的增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增韧剂对DAIP树脂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水性能以及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树脂的固化条件,增韧剂与树脂之间形成了互穿网络(IPN)结构,具有较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3种不同的制备工艺,成功制备了相同玄武岩纤维布含量但5种不同树脂基体的玄武岩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5种树脂基体包括热固性的环氧树脂、乙烯基酯、热塑性尼龙6、聚碳酸酯及ABS树脂.所制备的5种复合材料组织均匀致密,玄武岩纤维布分布特征相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准静态拉伸和3点弯曲力学性能,探讨了树脂基体种类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微观分析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准静态拉伸和3点弯曲加载条件下的破坏机制,并揭示了树脂基体种类的变化对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油松树脂道结构及与树脂产生和分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树脂道由上皮细胞围绕着引长的胞间隙构成,在上皮细胞外又有2~3层鞘细胞。它们在各类器官中均有分布,除胚珠外树脂道都以裂生方式发生,但是在不同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从树脂道细胞超微结构特点分析。上皮细胞中各种细胞器都参与了树脂的合成,但由质体、线粒体、核膜和内质网合成的树脂及由高尔基体和细胞质合成的树脂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通过质膜分泌至原生质体之外,然后,分泌至质膜外的树脂则以相同的方式通过细胞壁分泌至树脂道腔中.  相似文献   

17.
黄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58-160,172
冲击后压缩试验是评定复合材料材料损伤容限的关键试验,对两种重要的国产复合材料CCF300/Ma001和CCF300/Ma002进行冲击后压缩试验研究,以获取材料体系的损伤容限性能数据以及评估增韧树脂对损伤容限的改进效果。冲击试验的结果显示,在相同冲击能量下,当冲击能量小于20 J时采用增韧树脂Ma002的复合材料冲击凹坑深度与采用Ma001树脂的复合材料凹坑深度接近;而当冲击能量大于20 J时,Ma002体系复合材料凹坑深度仅有Ma001体系复合材料凹坑深度的大约1/2。冲击后压缩试验结果显示,当冲击能量和凹坑深度相同时,Ma002材料体系复合材料的剩余强度比Ma001体系复合材料剩余强度高约20%。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增韧树脂体系Ma002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和损伤容限都高于未增韧体系Ma001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布是一种近十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加固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于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相近的作用性能,通过树脂类材料进行粘结,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下面介绍一高层结构梁配筋不足的加固实例,供结构工程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汽车冲模上的应用,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基体材料、辅助材料、添加剂的选择使用以及工艺条件、配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差热分析,计算了耐高温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提出了树脂成型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制定了合理的树脂固化工艺制度。用红外分析方法对树脂固化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合成反应和固化形式,并从结构的角度对树脂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