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河口拦门沙河段,是目前长江口最年轻和最靠外海的一个河口沙洲型岛屿,形成时间仅有半个多世纪.这片湿地主要由泥沙淤积而成,包括上沙、中沙和下沙三个主要沙洲和江亚南沙.尽管紧邻繁华的上海大都市,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九段沙湿地受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少,基本保持着河口原生湿地状态,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广袤的滩涂为鸟类栖息和觅食提供了非常适宜的自然条件,是候鸟迁徙路线中重要的食物补充地点.九段沙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上海最后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2.
姚顺 《科技信息》2009,(36):72-72
本文介绍河口湿地的概念、组成和作用后,分别论述了我国五大河口湿地:辽河河口湿地、黄河河口湿地、长江河口湿地、闽江河口湿地和珠江河口湿地的组成、保护区、动植物种类、生态价值,并为河口湿地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铁岭凡河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在对辽河支流凡河河口湿地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地科学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凡河河口湿地的自然条件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加快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适度开发利用景观资源等方面提出凡河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华东科技》2011,(11):13-13
①10月18日。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落成开馆。这座由“水”和“绿”组成的科技展馆.如长江之鱼。在长江口——上海宝山跃然而出。向公众讲述长江河口的故事。长江河口科技馆位于宝山区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内。正对长江、黄浦江的汇流处,与上海吴淞国际邮轮码头、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共同构成宝山滨江景观带,将成为科普教育、现实体验和休闲...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长江河口温排水三维数值模式,模拟华能石洞口第一电厂二期改进工程和综合考虑整个长江河口电厂夏季温排水输运扩散,分析温排水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受长江径流和混合作用,温排水沿南支南岸向下游输运扩散.在仅考虑本工程情况下,在排水口附近温升出现了超过2.0℃的区域,但在取水口温排水的影响微小,温升仅为0.04℃左右.全潮平均表层温升3.0、2.0、1.0℃的面积分别为0.12、0.6、1.42 km~2.潮周期和全潮平均温升1℃包络线未进入陈行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在综合考虑整个长江河口电厂情况下,温升超过1℃的影响范围大,主要分布在太仓发电厂至外高桥发电厂下游沿南支南岸约50 km的水域内.华能发电厂附近和下游水域温升显著,出现了温升超过4℃的较大范围.全潮平均表层温升3.0、2.0、1.0℃的面积分别为2.34、4.16、13.52 km~2.沿本工程取水口和排水口断面,温升沿岸大、离岸小,在近岸出现垂向分层.温升1℃等温线侵入了陈行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在陈行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大潮、中潮、小潮和全潮平均温升1℃的面积分别为1.9、1.82、1.75和1.83 km~2.长江河口电厂夏季排放温排水对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以及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议中的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和入海航道区域位于长江口北港和北槽之间的横沙浅滩以及长江口外的水下三角洲海域.长江河口长期以来承受数亿万吨计流域来沙在河口区的堆积,发育了巨大的陆上和水下三角洲,横沙浅滩则是与崇明东滩、九段沙同为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区的三大浅滩之一,长期以来位置和海床均十分稳定,是建设挖入式港池的理想区域.长江水下三角洲形成历史悠久,地形平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近年来长江来沙量的逐渐减少,使长年来地形变幅甚小,对深水航道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稳定环境.本文主要从海床稳定性的角度,对海床演变环境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研究,为在长江口建设深水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九段沙植被分布及其环境因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GIS手段对九段沙的卫星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九段沙的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分布状况。绘制了九段沙植被分布图,九段沙上的植被进行了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测定,确定了生物量高峰期,这对了解该岛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因子以及研究植物群落演替的特征与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互花米草生态工程能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江苏省射阳河口的3种治理方案(海滨潮间带盐沼湿地(方案A)、互花米草湿地(方案B)和互花米草生态工程(方案C)进行能值计算和评价。计算结果为能值投入A:2.84E+12Sej^-1m^-2;B:3.67E+11Sej^-1m^-2;C:8.94E+11Sej^-1m^-2;能值产出A:5.78E+09Sej^-1m^-2m;B:3.44E+11Sej^-1m^-2;C:3  相似文献   

9.
贾宜  胡志强 《科技信息》2012,(4):156-157
为明确不同季节潮汐对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水体中氮的动态影响,分别在2010年大潮月(9月)和小潮月(4月)的大潮日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进行24小时的日进程动态观测及采样。分析结果表明,TN最大值均出现在土壤孔隙水中;潮水中各种形态的N浓度均小于土壤孔隙水中的浓度;4月份TN浓度大于9月份。  相似文献   

10.
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河口湿地植被在不同时期内种类和组成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文章以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为对象,在巢湖处于枯水期和丰水期时,分别对其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研,研究发现:枯水期河口湿地分布植物有21种,隶属于18属,11科;丰水期河口湿地分布植物11种,隶属于10属,7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组合类型有8种,丰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组合类型为4种;枯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比丰水期时高,但其均匀度比丰水期时低;湖泊水位、河口水质和人类活动是河口湿地植物种类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受河口圈围工程、长江径流以及东海潮流复合影响,长江口横沙浅滩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本项研究采用遥感分析、现场观测和调查、室内分析、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内地形地貌、底栖生物、鱼类、鸟类、植物以及水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水质与生态环境较好,但近十年来地形和湿地生境变化较大,未来河口工程实施与建设对该区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监测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3个不同生态系的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初步研究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存在3个不同的生态系,与以盐度划分的水团(长江河口水、长江冲淡水、外海水)基本一致,每个生态系包含1个浮游植物群落,1997-2000年的7个航次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3种,其中大部分为硅藻,长江口的浮游植物基本可归为5个类群;淡水类群,河口半咸水类群,近岸低盐性类群,外海高盐类群,海洋广布性类群,它们自西向东在3个生态系中有明显的分布格局,并且随着长江径流量的变化而摆动和变化。根据栖息水域的盐度浮游植物可分为3个群落;河口群落,冲淡水低盐群落,外海高盐群落。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对吴淞口至九段沙下沙近海水域的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此调查区域共有浮游植物70属135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共42属82种,占总种数的60.8%;绿藻门14属24种;其他藻类14属29种.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表现为:从吴淞口至江亚南沙段较低,九段沙上沙、中沙段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在九段沙下沙近海水域出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Cleve)是调查区域的优势种,其数量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平均百分比达到了71.8%.作者还对该区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口滨海湿地的九段沙湿地和西沙湿地为研究区域,探究了滨海湿地水体中溶解态CH4浓度和通量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采样期间,CH4溶存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九段沙秋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0.30±0.19)μmol·L-1;西沙夏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1.16±1.52)μmol·L-1.西沙的CH4平均溶存浓度((0.56±0.91)μmol·L-1)高于九段沙((0.18±0.17)μmol·L-1).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CH4的时空变化主要与滨海湿地的季节更替及潮汐作用有关,低温、高盐度和富氧环境都将抑制CH4的合成.对于不同的季节和研究区域,溶解态CH4的通量变化也有显著差异.九段沙和西沙水环境向大气扩散的CH4通量分别在秋季((0.45±0.43) nmol·m-2·s  相似文献   

15.
宋伯为 《科技咨询导报》2010,(6):147-147,149
山西汾河流域湿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湿地类型有河口(内陆)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沼泽及草甸湿地等,总面积930.51km2。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汾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已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常见的湿地水鸟种群数量明显下降,某些鱼类已难觅踪迹;湿地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芦苇群落和香蒲群落,在大多数河段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6.
钟宇  陈珉  孙瑛  陈秀芝  郑麟 《大自然》2014,(1):40-41
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褐家鼠有"建房"奇技。它们善于"安营扎寨",还能巧妙利用环境、地形甚至漂浮物建筑设施齐全的洞穴,并最终安居下来,成为这片新陆地的顶级捕食者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重视建房选址的科学性,要综合考虑周围的地形、地势、水源、地质构造和光照等自然因素。自然界中的动物筑巢或垒穴时也如此讲究吗?答案是肯定的。生活在上海九段沙湿地的褐家鼠就有独特的"建房"奇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中游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影响,长江中游湿地生态呈现恶化趋势,江湖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演化和湿地功能的发挥.必须大力加强湿地生态恢复研究,采取积极的生态恢复措施,据此,提出了长江中游湿地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报道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名录、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及特点,并将其与奉贤地区滩涂和九段沙湿地的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东滩植物区系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子。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干扰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进行了系统辨识.重点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台风暴潮等自然干扰,围垦、大型海岸工程(填海、码头建设等)、环境污染和保护区建设等人为干扰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人为干扰已成为河口湿地景观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各种干扰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邛海相对具有代表性的Ⅲ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湿地植物、将采集到的湿地区与靠近湿地的海 河口地区的水样与湖心区的水样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发现有湿地植物的湿地区及海河口地区的水质明显优于远离湿地植物的 湖心区的水质,这说明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确实有去除作用,所以邛海周边应更加重视天然湿地的保护和人工湿地的建设,以实 现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