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决辽西北干旱风沙地农田抗旱增收的问题,用化学和农田试验的方法,对辽西北风沙区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培肥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1 g/kg、45.7 mg/kg、4.0 mg/kg、13 mg/kg,含量水平均较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对作物产量无明显的增产效果,增施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干旱年份可增产45.6%~63.5%。说明在目前的施肥水平下,氮、磷养分已不是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土壤中有效钾质量分数的下降已经上升为主要限制因子。该区农业生产上应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2.
一种高效底泥有机复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一种废水沉降底泥调制成的有机复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养分主要通过速效N,P,K及O.M.影响水稻产量,而复肥处理正是提高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使水稻增产.该有机废水沉降底泥有机复肥具有使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之间的协调功效.该废水资源化产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机肥源.  相似文献   

3.
滴灌条件下水肥互作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田间条件条件下以北疆棉花早熟品种新陆早7号为材料,进行膜下滴灌水脂互作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和施肥各有一域值、一定水肥范围内产量随灌水或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值后随灌水或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灌水150m^3/666.67m^2、施纯N10kg/6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2)田间灌水量是限制滴灌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施肥量次之,同一施氮水平下水分的增产效应大于同一灌水处理下施氮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4.
土壤酸化会恶化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抑制作物生长甚至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农田土壤酸化成因、滴灌水肥管理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施氮和不合理灌溉是加速农田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滴灌在精量灌溉和水肥调控方面的优势,使其在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减缓酸化进程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北方灌区半干旱的不良农业环境,采用试验研究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三坝灌区不同质地土壤、用4种灌水定额方案进行灌溉,分析了利用弃水蓄水灌溉对灌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弃水蓄水灌溉对灌区带来了有利的影响.灌溉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补充地下水、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促进作物增产、提高水分生产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弃水蓄水灌溉是对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土壤磁场改良剂──磁化复合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是世界物质的一种属性,土壤具有微弱的剩磁,当加入土壤磁场改良剂后,会引起植物和土壤一系列磁生物学效应。土壤磁场改良剂──磁化复合肥作基肥,不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能转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作物生长中后期表现尤为明显。磁化复合肥转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原因;粉煤灰能提高氮素矿化硝化作用和磁化作用。主要原因是磁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分和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影响作物生长的2个重要环境因子,合理地灌溉和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试验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水肥耦合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苦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及水分单因素效应对苦荞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趋势,影响顺序为,灌水量氮肥钾肥磷肥;水肥对苦荞产量的影响存在耦合效应,影响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的是水氮耦合,其他耦合如氮磷耦合、氮钾耦合、磷钾耦合、水磷耦合和水钾耦合对产量影响效果均不显著;当各因素为,x1=0.205、x2=0.0821、x3=0.0846、x4=0.267,即实际水肥耦合配比为氮肥476 kg/hm2、磷肥333 kg/hm2、钾肥279 kg/hm2、灌水量4 608 L/hm2,可获得最优水肥耦合模型的苦荞产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陇东黄土旱塬区作物轮作复种系统田间试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几种主要轮作及复种作物在干旱和丰雨两型降水年型的农田水分时空分异规律及土壤水分亏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免耕覆盖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2008年开始在西昌市小庙乡进行水稻-小麦轮作免耕覆盖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7个处理,其中3个代表性处理定期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等指标。试验表明免耕覆盖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调控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柴达木枸杞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柴达木盆地的应用效果,以柴达木特色作物枸杞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了3个灌水下限W1(70%θ),W2(55%θ),W3(40%θ)和3个施肥水平F1(低肥)、F2(中肥)、F3(高肥),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对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灌水条件下,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提高枸杞株高、茎粗和产量,但过高的施肥量不利于枸杞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施肥条件下,提高灌水下限可以显著提高枸杞株高、茎粗和产量。在试验中水肥组合为W1F2时,节水节肥效果显著且最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土高原区农田如何高效利用自然降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在黄土高原半湿润易旱区研究了不同播种机械与秸杆覆盖对玉米花后叶片衰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播种机械包括大拖拉机(东方红-75/802型,功率为58.8kW)和小拖拉机(泰山-12型;功率为11kW),覆盖处理包括秸秆覆盖0.9kg/m2与不覆盖.结果表明,大拖拉机播种玉米及秸秆覆盖,可减缓玉米开花后穗位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 AT)活性降低及叶绿素的降解,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低,可延缓叶片衰老.采用大拖拉机与秸秆覆盖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入渗能力,保蓄土壤水分.大拖拉机播种玉米及秸秆覆盖,比不覆盖增产14.75%,比小拖拉机播种增产10.90%.研究表明采用大拖拉机播种与秸杆覆盖结合是延缓玉米叶片衰老,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滴灌条件下,通过合理调控滴水时期和滴水量及盐分解剂,在作物耐盐敏感时期创建一个淡盐化根区同时,调控养分供给,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控制根区盐分在合理范围内。由此形成一套滴灌水盐调控创建淡盐化根区及水肥盐调控增产技术规程,指导盐渍化中低产田改良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的气候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分不足是半干旱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农田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节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在该区发展集水农业,雨季蓄积雨水,于次年5~6月间干旱季节进行补偿性灌溉,充分利用两季雨水,消除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从气候学角度讲,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行集水农业是必要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灌溉试验主要研究适宜不同区域的灌水方法、灌水技术、作物受旱反应和灌溉效益等,以寻求合理用水,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探讨作物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研究水与土壤、肥料、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大力普及节水灌溉,建立和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的新形势下,针对我省干旱缺水...  相似文献   

15.
水肥耦合最优饱和试验研究表明,在辽西半干旱区,低水量条件易引起N肥以氨态N挥发损失.当灌水量超过460nm时,高量施N可能会导致硝态N深层淋溶.高量施用P肥,土壤表层中OlsenP增加不明显,且灌水量变化对OlsenP在土壤各深度层次中含量影响不明显.N肥是影响春小麦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主要因子.水分对春小麦株高的影响在生育前期不明显,至灌浆期时跃居主导地位.N、P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春小麦旗叶面积和株高.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从过去掠夺式种植到现代集约化经营,必然会产生供求、用养的矛盾。因为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养分、水分、光照、空气、热量等条件。作物对这些条件的需要,犹如人类生存对食物和水的需求一样。作物所需养分分有16种,都各有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因此缺乏某一种养分,就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养分随水获物移去而耗散,相当长时间以来常量养分总是很快通过施肥得到补充,而微量养分却没有得到补给。所以目前微量元素肥料应用量的增产总量与作物产量水平提高密切相关。有机肥施用量下降以及高纯度常量化肥施…  相似文献   

17.
水肥耦合作用对土壤养分变化及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肥耦合最优饱和试验研究表明,在辽西半干旱区,低水量条件易引起N肥以氨态N挥发损失,当灌水量超过460mm时,高量施N可能会导致硝态N深层淋溶,高量施用P肥,土壤表层中OlsenP增加不明显,且灌水量变化对OlsenP在土壤各深度层次中含量影响不明显,N肥是影响春小麦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主要因子,水分对春小麦株高的影响在生育前期不明显,至灌浆期时跃居主导地位,N、P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春小麦旗叶面积和株高。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土壤的生物活性,明显地调节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增产可达到28.23%。  相似文献   

19.
以陕北农户马铃薯种植大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对马铃薯产量潜力及产量差的影响,提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增产策略。试验得出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对马铃薯产量产生影响按大到小排序为:速效钾含量>硝态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含水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与产量相关性最强,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含水量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因此,陕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对产量的影响大小,建议该地区进行水肥一体化耕种措施,改进灌溉方式,加大钾肥与氮肥的投入量。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铵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肥料,是由腐植酸经氨化后取得。腐植酸是天然腐植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土壤及泥煤、褐煤中。到烟煤阶段腐植酸即消失,经风化或人工氧化后则又形成所谓“再生腐植酸”。腐植酸铵对许多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刺激作用,比一般化学肥料性能好,国内外曾作广泛的农田试验,一般提高作物产量达30—100%,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