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盛 《科技信息》2009,(19):235-235
书籍装帧是指塑造书的“体”和“貌”。“体”就是为书籍制作其盛纳内容的容器,“貌”则是将内容传达给读者的外表。书的内容就是通过装饰将“体”和“貌”构成完美的统一体,形成了可供阅读的书籍。  相似文献   

2.
刘伟  吴广辉 《长春大学学报》2011,(7):107-109,116
书籍设计是字体设计、版面设计、插图设计、封面和护封设计的综合体。在书籍设计中版式编排居于核心位置,其最终的目的是以最佳、最有效的方式传达书籍的内容信息,这些信息合理、有效地传达必须经过考证,利用视觉语法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与安排,因此,在版式编排中运用视觉语法进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如何选择适合的书籍阅读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文章采用关联性规则算法对大学生文学类小说阅读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寻找不同书籍与不同人群之间的潜在规则。为大学生阅读提供较为科学的书籍推荐目录。  相似文献   

4.
电子书,是将读者感兴趣的书籍和最先进的移动终端设备结合起来的新产品.继音乐、报纸和电影的数字化和使用轻巧化之后,一直稍显落后的书籍阅读也要便捷化了,读者们不用再捧着厚重的书籍到处走,一本电子书在手,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掌上阅读.在经历了最初的几次失败后,许多专家都深信电子书的发展最终会迎来一次飞跃.一家出版与技术公司的老板琼尼艾文斯预言说:“出版业是惟一没有跟上‘数字化便捷使用'发展的行业,但变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5.
自科样本阅览室供本校教师和学生阅读使用,书籍的拷贝能提供给学生多一种阅读书籍的方式,管理好书库和设计一种好书立,努力为师生服好务。  相似文献   

6.
江星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234-235
书籍装帧是人们用美的规律创造的以阅读和使用为实用目的的物质载体。现代书籍装帧整体设计的思考和认定,改变和拓宽了书籍设计的内涵,把书籍设计的各个方面看做一个完整的创意去创造书籍整体之美。  相似文献   

7.
迈入数字信息化时代,电子图书作为媒介元素成为一个载体,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它联通人类的文明、思想和文化.同时,其操作便捷性和多样化阅读方式引导消费者从纸质阅读转向多媒体触屏阅读,成为一股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推动力.壮锦图案以图像形式显现,是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新世纪“读图时代”中融入现代市场中的实际需求,寻求互利共赢之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人的一种情感欲求,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丰富生活的一种有益方式,然而阅读书籍一定要有所取舍,书籍作品好坏掺杂、参差各半,对于年龄也有要求和限制。尤其是小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必须要慎重选择,然而,由于小学生缺少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学正是指导其良好展开课外阅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书籍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整个设计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如今书籍设计教学中,大多仅关注书籍封面和版式的设计,忽略了书籍形态设计。从书籍设计的特点入手,多方面阐述了在书籍形态设计中,不仅要体现出封面设计的独到,更要做到造型的新颖,用材的另类,使书籍的形态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相似文献   

10.
章慧珍 《科技信息》2010,(32):388-388
书籍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的学科,它的专业涵盖面广,包含视觉传达要素的设计、材料、印刷工艺、装订等各方面的统筹和预先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书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社会分类的细化,要求书籍设计更应注重个性化和专业化。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书籍设计的专业水平,提高未来书籍设计师的综合设计素质和设计水平,是现在书籍设计教学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生普遍缺乏阅读纸质书籍的兴趣,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亟待培养,分享阅读可以给阅读教学带来活力.有步骤地、规范地、多样地阅读培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与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我国传统文学知识摄取的一种形式,通过阅读完成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继承,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影响着中国门的实现,也是人生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相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新口号——"走向阅读社会",鼓励人们能够增加阅读量,尤其是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将书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对待。作为书籍的提供机构,社会图书馆在阅读过程中起着读者和书籍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提供阅读服务,使读者能够获得最为丰富的阅读内容,传承历史文化。因此,阅读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继承的基本要求,是个人知识积累的必然途径,使个人与社会的融合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3.
经典是反映恒常理念、具有普世价值的书籍.介绍了经典的定义,阐述了经典的特征,提出了经典书目及其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碎片化的阅读;短小的文章;一边用PAD看着电子图书,一边回复朋友的微信,还能偶尔抬头瞄一眼电视上的新闻…… 书籍曾经是传播和传承知识最主要的媒介.然而,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媒的出现,书籍的媒介作用在一点点缩减,尤其是无线网络的普及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 随着传播媒介的转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今,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急功近利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读书这种急不得的事情,也呈现出“快餐化”.在某些人看来,安稳地坐于案前,凝神静气地读一本书几乎是奢侈的事情.人们更愿意读减缩本的名著,更愿意读名人读书的札记,更愿意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或者说人们更愿意“浅阅读”.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应当适时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既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谭宜敏 《科技资讯》2013,(33):251-252
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阅读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活动,因此少年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至关重要。论文论述公共图书馆培养少年儿童早期阅读的责任,意义及我国儿童阅读现状,探讨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7.
韩振芸 《科技信息》2009,(21):251-251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曾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5回)简言之,世事和人情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懂得了世事和人情,才能写文章,揭示了生活是文章源泉的道理。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只有勤奋阅读书籍,写起文章来才能运用自如。书籍是前人生活的客观反映,阅读书籍,实际上是在间接地认识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源,而阅读书籍吸收营养就是作文之流。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危机,存在诸多心理问题.而以书籍为治疗工具的阅读疗法通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实践证明和研究论证,在治疗心理疾患、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行之有效的良方.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建立阅读疗法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阅读书籍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少年儿童从小阅读,将使他们在少儿时期就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自主学习,爱上学习。浅析公共图书馆多元阅读的形成、意义和影响,这几种阅读对儿童的阅读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0.
李冰 《科技咨询导报》2007,(1):92-92,94
书籍的封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具有其独特地位,其区别于其他平面设计种类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封面上不能省略和弱化书名,这也就意味着不能省略和弱化文字符号。书名文字最能代表一本书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的个性。通过文字的定义和特性来看,文字具有传达作用和传载人类思想意识活动的作用。这个作用决定了文字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不可省略和弱化的地位。文字符号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可以与文字符号本身的思想传达效果完美结合的。强调文字符号的重要作用并不排斥其余的设计要素,只有使这些众多的设计元素做到和谐共存,共同居于一个统一的形态之中,才能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