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典型肺脓肿的CT影像诊断及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脓肿的CT特点.方法重点分析28例不典型肺脓肿的CT影像表现.结果不典型肺脓肿可分为孤立团块型和不规则浸润型,且具有以下共同CT特点:局限融解或小空洞、局部充血征、边缘粗长索条影、周围局限浸润片影和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结论明确脓腔的存在和病灶周围的炎性改变是确定诊断和鉴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探讨周围型肺癌影像(X线/CT)表现的诊断价值. 回顾分析了28例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细胞学结果. 周围型肺癌典型影像表现为:1)结节及小片块状影;2)球型病灶或肿块,边缘可有毛刺征、分叶征、侧缘线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3)肿瘤血管或血管集束征;4)增强前后CT值变化明显( 30Hu).  相似文献   

3.
分析探讨中青年不同病理基础为主的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其抗结核治疗后疗效评价价值。回顾分析临床治疗观察或病理证实的肺结核9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的CT特征和最后诊断。结果本组90例中青年结核患者中,肺实质出现的病变、CT征象以增殖结节灶最多,检出率100%,其次是实变及磨玻璃样征象;以间质为主的征象中,小叶间隔增厚征象检出率最高51.1%,其次是细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象。肺结核病理进展与转归是肺结核影像诊断的基础,肺结核是一种特异性炎症,渗出、增殖和变质三种炎症病理改变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从病理角度出发结合CT征象综合分析,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诊断模型鉴别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4-5类结节的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超声诊断为TI-RADS 4-5类且于CT下清晰显示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19例(369个结节)及术前2周内的临床血清学检查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绘制CT关键征象模型、临床指标模型及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全部的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96个,良性73个,联合诊断模型AUC为0.888,灵敏度77.36%,特异度91.78%;CT关键征象模型AUC为0.846,灵敏度73.99%,特异度90.41%;临床指标模型AUC为0.691,灵敏度为54.05%,特异度为79.45%;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与单独检查诊断效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诊断的TI-RADS 4-5类的甲状腺结节中,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帆  达瑛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9):121-122
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肺原发性淋巴瘤7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团块型2例,呈肿块样改变,密度较均匀,其中1例表现支气管充气相,边缘较清晰;结节、斑点片型2例,均有支气管充气相;多形态混合型3例,结节、斑点片状、团块、条索状、蜂窝样混杂影,病变呈单一或多种形态改变,病变内支气管充气相2例,多肺叶、肺段表现3例,蜂窝样改变2例。其中5例结节、团块病变增强检查时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3例病灶内可见走形正常的血管影。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CT影像表现可为单一形态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以团块型和混合型多见,支气管充气相,多肺叶、肺段分布,蜂窝样改变,结节、团块轻至中度强化,病变内可见血管正常走形,病变形态与单纯炎症、肺癌影像表现不完全一致,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对诊断该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归纳总结肺炎误诊的CT征象,提高该疾病的不典型影像的认识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纤支镜病理证实的9例肺部炎症的CT表现.结果 普通炎症2例,炎性假瘤3例,肺结核2例,炎性瘢痕组织1里,其它1例.结论 近年来,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发生了变化.分析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抗生素的广泛滥用.此外抗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导管检查、内窥镜、肾移植等医疗技术的开展、人类寿命的延长、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低下也是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探讨放射性肺炎CT的征象分析与诊断效果。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庄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诊断为放射性肺炎患者40例,进行CT诊断,同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放射性肺炎CT表现为病灶多样化,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周围可见粗长条状影。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40.0%。放射性肺炎CT的征象表现多样化,诊断敏感性高,可作为判断肺炎发生的重要观察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自2002年7月至2006年1月期间42例外伤性肠穿孔患者的CT征象,探讨了这些CT征象对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断价值及其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表明:肠穿孔的CT所见均为间接征象,单一CT征象对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的 CT/MR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采用 CT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及 MR扫描 ,按照 De Myer‘s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的分类法进行分类和命名。结论 :先天性脑发育不全 ,分类多 ,CT/MR能够充分显示颅脑的形态结构 ,其 CT/MR表现具特征性 ,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是诊断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首选的最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多层螺旋 CT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 ,并加深对胰腺癌 CT征象的认识 ,对经证实的1 5例胰腺癌多层螺旋 CT扫描资料 ,影像证象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对双期及三期增强扫描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多层螺旋 CT( MSCT) ,快速容积薄层扫描 ,具有在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取多达 4层面图像投影数据的 3维成像系统、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软件系统 ,其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对 1 5例胰腺癌进行了正确诊断 ,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分析 ,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 ,得到了更真实、准确的显示 ,因而对胰腺癌的不可切除性进行了正确的判断。结论 :多层螺旋 CT不仅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高 ,而且判断其可切除性的准确性也很高 ,对诊断和评估胰腺癌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口底及舌恶性肿瘤,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扫描16例,发现病变14例,遗漏2例;MRI扫描19例,均能显示病变.CT、MRI对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显示周围软组织扩散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优于CT,CT则能较好显示骨质受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典型骨髓炎的临床X线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40例经确诊的不典型骨髓炎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不典型骨髓炎的临床X线特点是:①大都无明显急性病史和全身症状;②病变范围局限;③病变部位特殊;④病变征象单一;⑤病变形态特殊。结论:对本病的诊断应在骨髓炎共性的基础上,分析临床、X线表现及各种X线征象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CT诊断是医学影像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螺旋扫描技术及其基础上建立的3D、4D、CT内窥镜技术的应用,扩大了CT诊断的应用范围。那么,CT诊断的质量保证就显得尤为重要。CT影像工作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CT工作人员、CT影像学及图像解释诊断治疗工作、CT影像系统。CTI作人员就是维修工程师、操作技术人员和诊断医师;CT影像系统一般是指影像采集形成处理设备;CT影像学包括CT技术和诊断治疗两方面的知识理论,理论的实践过程就是图像解释诊断治疗工作过程。ICT影像工作的质且管理应围绕其基本内容进行。最根本的要求是获取高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深对肺炎型肺癌 X线征象的认识 ,提供其病理理论依据。方法 :对照分析 14例肺炎型肺癌的 X线征象与病理特征。结果 :肺炎型肺癌 X线征象与癌组织生长方式有关。结论 :提高对肺炎型肺癌X线征象的认识及加强相应的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A及MPR、MIP、VRP等重建处理后可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9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4例,肺段及段以下栓塞苦8例。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FA)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64排螺旋CT的影像特征与病理。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征象。结果 2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15例,小肠间质瘤2例,结肠间质瘤1例,直肠间质瘤1例,食道间质瘤1例;20例病理结果当中,良性间质瘤5例,交界性间质瘤8例,恶性间质瘤7例。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形态、大小、CT增强特征、瘤周侵犯及转移等影像学特征,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的36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肿瘤内部可见分叶征18例、毛刺征19例、空泡征13例、血管聚集征8例、胸膜凹陷征5例.25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均匀强化,CT值增幅为20~80HU.结论:通过对周围型小肺癌的一些特征进行认知,采用CT扫描,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例,共78例,根据最终石蜡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分别对其首发症状、合并疾病、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1)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周围型乳头状瘤的首发症状在构成比上有显著性差异,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以乳头血性溢液或乳晕旁结节多见,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不明显,常因体检发现而就诊(P0.05);(2)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单独发病,而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与纤维腺瘤、腺病、不典型增生等病变合存在(P0.05);(3)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手术区段切除为主,而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超声引导下微创切除为主,两者间手术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超声及钼靶检查对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均无明显特异性,术中冰冻对诊断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准确性优于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往往需石蜡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相关检查明确.结论:(1)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以乳头溢液或乳晕旁结节为首发症状,且常独立存在,区段切除是其常见手术方式;(2)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不明显,常因超声提示乳房肿物而就诊,且常与乳腺囊肿病、纤维腺瘤及不典型增生等合并存在,目前常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切除,术后复发率低.(3)超声及钼靶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率较低,乳管镜检查在诊断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胸部骨骼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与骨转移瘤 (BM)胸部骨骼受侵的X线及CT所见的不同。方法 :搜集经骨髓涂片或活检 ,病理确诊MM 36例 ,另搜集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恶性肿瘤并骨受侵 6 7例和骨破坏病理活检为转移瘤但未找到原发灶的 3例。对两组病例胸部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锁骨、肩胛骨、胸骨和肱骨上段受侵发生率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而肋骨则无显著性 ,但破坏呈膨胀型或圆、类圆型时 ,二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并发软组织肿块之发生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但CT上二者各有不同特征。锁骨及肩胛骨受侵 ,呈圆、类圆型破坏发生率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M胸片上可有原发及继发肺癌 ,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征象 ,而MM则极为少见。结论 :根据胸部各骨受侵部位、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CT表现 ,有无原发、继发肺癌征象 ,在胸片上是有可能鉴别MM与BM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病灶体积较大失去了原病灶的典型影像表现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和误诊.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共14例,其中腹腔内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超级巨大型;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平扫,部分经过平扫加增强扫描或三维重建.结果:14例病人都诊断为囊腺瘤,腹腔内囊腺瘤的正确诊断例数为8例,其中4例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有2例误诊.结论: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相似的CT特征,在病灶体积较大的情况下病灶失去了部分典型影像表现,从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定位定性诊断上经验不足,认识这些困难有助于掌握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在疾病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