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中国气象中心提供的山东省123个气象站点连续30年(1979—2008)的气候资料,排除不能种植酿酒葡萄和数值缺失较多的3个站点,对余下的120个站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李华等提出的指标体系,即利用无霜期作为第一指标、生长季干燥度为第二指标、埋土防寒线为第三指标。结果显示,在山东省,生长季干燥度能很好地判断一个地区能否种植葡萄,但对适宜种植产区的优劣区分得不好,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四个指标,通过分析山东省的气候特点(雨热同季),排除水热系数,采用成熟季(7—9月)降水量作为第四指标。利用这4个指标对山东省进行酿酒葡萄气候区划,通过Excel软件对区划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利用ArcGIS软件作图。将山东省划分为2个优质区,1个优良区,3个一般产区和1个可种植区,初步评价了各区适合种植的品种种类。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气候区划及酿酒葡萄品种区划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一般气象站点2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李华等提出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即采用无霜期作为一级指标,干燥度作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作为三级指标,将甘肃省划分为9个气候区。确定了河西走廊地区、白银中部地区、兰州周边县区为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区,其余地区为一般适宜区,可发展适应性较强的酿酒葡萄品种,还有某些特殊的小气候区域也能生产优质或优良葡萄与葡萄酒,但需进一步研究细化。通过对光热指数、纬度-温度指数、有效积温3个品种区划指标的计算分析,结合甘肃省目前酿酒葡萄实际的种植情况,确定了光热指数比较适合作为甘肃省酿酒葡萄品种区划的指标,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每个区域适合栽种的酿酒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及气候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陕西省95个气象站点20年的气候资料,对目前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筛选出适合该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指标,并研究了该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采用无霜期作为一级指标,生长季干燥度(4-9月)作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作为三级指标,成熟季干燥度(7-9月)作为四级指标,对陕西省进行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是适宜的.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将陕西省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对不同气候区的适栽度进行评价,其中最佳产区1个,优质产区1个,优良产区3个,一般产区6个.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有效发挥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利用莆田市35个区域自动站温度资料,结合茄果类蔬菜(番茄、黄瓜、茄子、青椒)生长发育气象指标,对莆田市大棚内茄果类蔬菜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并对区划后的三个不同气候适宜性区域进行番茄测产验证。结果表明,大棚茄果类蔬菜种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秀屿区、荔城区中南部、涵江区南部、城厢区南部等地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城厢区、涵江区和仙游县中低海拔地区,少量分布在荔城区和秀屿区较高海拔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仙游县中高海拔山区以及涵江区北部高海拔地区。适宜区番茄产量比次适宜区明显提高,比不适宜区高出接近一倍,不同区域站点实测产量与气候区划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同时2021年初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冻害区域与适宜性区划图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气候区划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区酿酒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新疆地区处于干旱地区,地域广阔,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是国内最大的鲜食、酿酒葡萄栽培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新疆地区102个一般气象站点30年(1979-2008)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目前中国酿酒葡萄区划各项指标,对新疆地区进行了酿酒葡萄栽培气候区划.本研究采用无霜期F作为一级指标,生长季(4-9月)干燥度DI作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作为三级指标,得出不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区域与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可划分为4个气候区,即优质酿酒葡萄产区2个,优良酿酒葡萄产区2个.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浙江省水稻种植结构,选取气候、地形、土壤3个方面共9个因子对浙江省水稻适宜性区划进行划分,其中气候因子由主成分分析筛选获得,为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生长季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地形因子为海拔和坡度;土壤因子为土壤pH。考虑到浙江省地形复杂的现实状况,采用GridMet模型模拟起伏地形下浙江省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最后建立浙江省水稻种植适宜性模型,完成浙江省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根据区划指标将水稻种植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水稻,适宜区占60.76%,该区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足,适合水稻生长;较适宜区占35.84%,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地区,水热资源不充足;不适宜区占3.4%,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热量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地安排露天草莓的种植布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从而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以苏州太仓站及其周边6个气象站1971—2010年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为数据源,根据草莓生长对气象条件的需求以及太仓的农业气候资源,确定草莓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并利用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和几何分级法,对太仓市露天草莓种植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璜泾镇和浮桥镇北部地区不适宜种植草莓,沙溪镇中部、浮桥镇南部、浏河镇中部和西部地区是草莓种植的一般适宜区,而经济开发区、城厢镇、双凤镇、沙溪镇南部是草莓种植的最适宜区。太仓市的农业气候资源总体上适宜种植草莓,最终的区划结果可以为草莓的种植布局和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对梅州市桂花种植生产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桂花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选取7月平均气温、1月极端最低气温和4月至9月降水量作为梅州桂花种植的气候区划条件,按照气候分区,分别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对区划指标按照1 km×1 km的细网格点进行推算,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梅州桂花种植专题气候区划,区划结果显示最适宜区占全市面积的35.7%,适宜区占全市面积的55%,不适宜区占全市面积的9.3%,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种植规划部门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准确的公路气候区划指标的分布规律,以空间变异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公路气候区划指标进行地理统计分析,提出了公路气候区划指标的分析方案,得到中国公路年施工热量不利日数分布图.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对中国公路工程工期的影响呈现出3个分布特征区域,即南部无冰冻区、东北梯形渐变区和西北锥形渐变区.  相似文献   

10.
在气温、降水、光照等气象要素30年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及叠加功能,综合分析了柑橘在巴南区的生长条件、产量、质量,制定出实际可行的区划指标,对其生长区域进行了合理划分。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等4个区域。其中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占全区面积78%,而花溪、一品、安澜等乡镇是气候最适宜发展甜橙类柑橘种植的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柑橘生产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农业气候区划的推广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宁夏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协调宁夏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宁夏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1990—2004年期间宁夏三大产业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并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宁夏7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蚋属5亚属13种,其中含4个新种。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东西部交接过渡、地属干旱至半干旱气候背景下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采取问卷和现场访问调查及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了区域境内游客行为与旅游市场之间的耦合关系与发生机制,并提出近期开发宁夏旅游资源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研究(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面分析了现有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和我国的气候特点,认为现有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以地中海式气候条件为主的地区,并不适合我国大陆性特征突出的气候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在我国气候条件下,应根据葡萄生长的生物需求量,确定葡萄气候区划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宁夏回族女生年龄与月经初潮发生率的回归方程,并用于计算其月经初潮半数年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八泵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20个地理行政区划的鱼类分布资料为依据,采用欧式距离系数和类平均值法对区域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对宁夏鱼类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的鱼类地理区划应分为2个动物地理省,即宁南黄土高原省和宁中北河套荒漠山地省;宁中北河套荒漠山地省又分为3个动物地理州,即宁北半荒漠丘陵地理州、宁夏平原地理州和西部荒漠半荒漠山地地理州.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宁夏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论述了自行车运动在我区普遍发展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