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莹 《海峡科学》2007,(10):65-67
当前,警察警务实战的类型及所针对的犯罪分子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难度和危险度也不断提高,从而对警务实战指挥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警务实战指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不断地从外界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交换、传递、存储、处理、比较、分析、识别、判断和提取的过程.信息是警务实战指挥的起点,是贯穿于警务实战指挥全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执法安全性是警务活动的基本保障,只有执法活动中警察自身安全得到保障,执法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与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围绕执法安全性从教学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人手研究警务实战技能教学改革,旨在提升教育理念和层次,增强公安民警的安全意识,提高警察执法核心能力和执法效率,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警务实战训练工作中对一线民警防范警务驾驶执法安全风险重视不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和正规系统训练。为此,警务实战训练应在训练内容、师资队伍、手段方法、保障体系等方面提高一线民警防范警务驾驶执法安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警务实战环境下知觉运动能力与反应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快速反应是警务人员在警务实战过程中对各类犯罪嫌疑人合法、安全、合理采取口头警告、徒手擒敌、警械使用、武器使用的根本要求.本研究利用警务实战刺激的反应时检测警务人员在警务实战中知觉运动技能反应速度得出,警务专家和新手有显著性差异,手、脚反应相关性在警务实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手、脚反应时都应该做为警务实战知觉速度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木桶理论,从宏观视角对警务实战训练的内容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以警察体能为桶底,以各项警务技能和战术为“木板”组成“桶身”,以各种心理训练为粘合剂,以训练制度、计划、机构设置等管理体制软件为“桶箍”的警务实战训练的“木桶”体系.进而分析了木桶理论对警务实战训练的启示,探讨其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警务实战训练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多警察培训机构主要围绕对抗性和模拟方式上去思索警务技战术训练实战化,但在训练过程却存在一些误区,一体现在将开放性的警务技能当作"封闭"的动作套路来练习;二体现在将战术教学实战化变成了"战术案例化",始终没有将战术跳出理论知识教学的框架。通过对警务技战术实战化理论进行全新分析,从另一个视角正确理解与探索警务技战术实战化过程,并提出了警务技战术实战化训练的策略和建议,为警务技战术训练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谈警察体育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峰 《科技信息》2009,(8):220-220
警察体育是警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警察执法理念的更新,警察教育体系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正是如此,警察体育在警察教育体系中的原有教育目标、学习方式出现了一些偏差,警察体育已经不能全面诠释警察教育中的警务实战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8.
对警务战术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若干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以警察实战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警务战术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能适应目前警务战术教育训练改革的需要,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警务实战人才确实颇有成效,本文就现阶段案例教学法在警务战术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地位、实施特点及适用范围等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一线警察使用枪支的相关调研表明,警察对实战中使用枪支的理解有明显差异,实战预判阶段所掌握的信息有效性较差,依法用枪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对相关法律条款进行明确化,增强警察在实战预判阶段的有效信息,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等提高警察用枪能力,有助于解决我国警察实战中用枪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警务实战教官安全胜任力特点分析入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并警务实战教官安全胜任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过程进行剖析,建立警务实战教官安全胜任力评价体系,希望能为警务实战教官安全胜任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从理论与实证视角探讨警务实战训练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果:警务实战训练理论模型包括训练对象、训练方式和执法训练效果的有机整体内容,并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警务实战训练整体水平一般;民警的实战能力落后于警务实战训练标准化的发展;多数公安民警缺乏从事训练的动机;不同地区、不同民警对教官的评价标准仍存在差距.警务实战规范化训练应该在明确警务实战训练的定位、建立长效的训练机制、完善警务实战训练的层次体系和打造高素质的教官团队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达到规范化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影响警察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体育教育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对警察队伍整体战斗力的提高功不可没。警察体育课程从体育运动和实战技术技能演变到今天的警务战术训练,不管是公安教育价值取向、公安人才需求,还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师资水平都是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对以上影响警察体育课程改革的五个因素进行科学地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出理论上铺垫。  相似文献   

13.
以2008~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收录的2080篇警察训练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知识图谱软件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警察训练研究的发文情况、机构及作者间的合作关系、高中心性关键词及其知识群结构,归纳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研究表明:近十年我国警察训练研究逐步递增,研究者、行业与院校、各科研机构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关系正在增强,强化科研合作、创新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教育训练体系、提升警务实战能力,是未来警察训练研究与实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韩国栋 《科技信息》2011,(8):406-406
近年来,全国每年牺牲的干警数量不断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实战中,战斗能力不敌对手,战术意识、防卫意识淡薄,在盘查缉捕中,伤亡、损失惨重,有许多是不应该的或无谓的牺牲。严酷的现实已经十分明确的告诉我们,对警察进行警务技战术教育培训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途径。在公安教育中,应更加注重警务技能战术的教学培训,提高公安民警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核心力量训练对警察在警务实战中更好地保护人民、打击犯罪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广东警官学院学生抽样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和分析,从实验前后的纵向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横向对比,对警察体能测试项目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寻核心力量训练对相关项目的影响力度,以期为警察体能训练和公安院校警察体能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进行了警务实战综合训练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以创新意识和警察素质培养为突破口,致力于构建“点、线、面”3个层次的结合,形成以学生基础认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目标为主线,阶梯递进式新型校内实训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意识,提高专项技能素质,塑造强健的体魄,磨练预备警官的意志品质。从而为更好地适应警务实战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因此警察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通过功能动作筛查(FMS)应用到警察体能训练中,本文从目前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现状,FMS应用及在警察体能训练中积极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警务技能师资现状与执教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公安院校从事警务技能教学的教师进行调查,主要从个人基本情况、知识结构、职业精神、能力结构四个方面来分析研究。针对公安院校警务技能的师资队伍现状,提出今后的培养思路和对策。结果表明:(1)教师中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教师的年龄差距较小;正高级职称偏少,助教职称偏多;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最多;教师学科专业多数是体育学;警察战术和擒拿格斗教研室设置较多。(2)随着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以及警务技能课程的改革,教学内容已涵盖警察战术指挥、体育运动和实用技术技能,因此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职业精神、执教能力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3)教师执教应具备九个方面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依次排列前三。  相似文献   

19.
中、韩警察大学格斗课程和武道课程对预备警察警务实战技能的培养,主要反映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训练中,通过实地调研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法,比较了两所大学警察体育课程中的格斗课程与武道课程的现状、教学内容等,分析了课程设置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之异同;学时和选修课的比例之异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之异同...  相似文献   

20.
警务战术训练作为大练兵中警务实战训练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仍然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研究与实践。笔者经过对全国部分省市基层实战单位和公安院校开展警务战术教学训练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情况的调研、考察,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警务战术研究与训练工作的感受,围绕警务战术训练的目的和规律,在警务战术教学训练的任务、内容与原则,组织教学训练的基本形式与方法,训练手段与保障以及战术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论述,以期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战术训练体系以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的综合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