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科技》2005,(12):25-25
上海变大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83年6月,从1999年开始改制成为上海并大的直属单位。中心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为学校各院系提供教学科研方面的分析测试服务的定位,因为就高校而言,它的功能主要是教学与科研.而“要建设一流的理工大学.势必要有一流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交大校长谢绳武语),成立这样一个分析测试中心并将其列入校直属单位,  相似文献   

2.
大理州农科所成立于1959年.经过四十六年的建设和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型农业科研推广所。多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指引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所始终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和“科技兴州”发展战略.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把科研为生产、为经济建设服务放在首位,积极努力为当前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促进了科研与推广、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为促进白州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青海高校的特点,对科研与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影响高校科研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青海高校科研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成立于1982年8月。 经过20多年的建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在教学、科研和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1人。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中国农业大学与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办.同时吸纳了科研育种专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方面的股份,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成立于2003年7月23日,现拥有博士生导师,教授11名。  相似文献   

6.
科研兴教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对于师范院校来说,科研兴教除了具有与普通高校同样的意义而外,还应该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点.《中学语文教学概论》(刘鸿庥主编,贵州师大中文系部分教师集体撰写,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本文以这一尝试为例,拟从高师师资素质的培育、教材的建设和育才效应等三方面,对高师科研兴教的问题发表一点看法,以就教于同行专家、学者.教育质量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学校领导与教师不断探讨的永恒课题.在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海师范大学水生生物学学科是1985年由章宗涉研究员创建的,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原“水生动物学”研究方向又获动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在原有基础上经过近3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科研基地与平台建设,构筑学术新高地,上海师范大学近几年重点建设了“稀土功能材料”、“城市生态与环境修复”、“孢子植物与功能基因组学”以及“光电材料与器件”4个校级科技创新实验室.作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实验室已成为学校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组建的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在淮南和徐州成立。据悉.该中心主要围绕瓦斯重(特)大灾害的控制与防治建设瓦斯地质保障技术、煤与瓦斯共采及利用技术、瓦斯灾害预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
科研诚信建设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驱动着科研诚信建设的法治化进程,在科研诚信建设体系中占居重要地位。基于对国内外科研诚信建设立法现状的梳理,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立法需要处理好“他律与自律”、“科研诚信建设法治化与科研不端行为的犯罪化”、“普适性与特殊性”等若干重要关系;我国在科研诚信建设立法领域,需要从科学技术基本法的完善、主体范围、行为界定、判断标准、双重机制和法的实施等方面努力,从而推动科学共同体走向诚信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室内环境科学实验室室内环境科学实验室是由烟台大学与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的实验室,是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对空气净化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拥有雄厚的科研与技术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工程技术人员16人,科研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主任由留美归国博士、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张宏教授担任.室内环境科学实验室下设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空气净化材料与设备研究室、气传微生物研究室,总面积达2000m2,拥有4个现代化的、依据国家GB/T18801—2002标准及美国AN…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5—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高校的科研产出与科研效率.本文首先实证检验了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数量与研究人员数量、基础研究经费显著正相关;出版的科技著作数量与基础研究和经验研究经费正相关,与科研人员数量的关系不显著;发明专利数量与科研人员数量、基础研究经费和应用研究经费显著正相关.继而,考察了科研效率与科研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人均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数量和人均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与投入的科研人员数量间呈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关系.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应强化试验发展研究并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提升高校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立军  党新安 《科技资讯》2009,(36):211-211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量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职能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会,从科研与师资队伍培养建设相结合,科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科研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三方面进行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大学电分析化学研究所简介西北大学电分析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教授领导下,团结、组织了研究力量,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电分析化学科研队伍凝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科研梯队,科研成果显著。该所现为省级重点实验...  相似文献   

15.
《华东科技》2006,(9):6-6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本者深化浅海、拓展深远海的原则,“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大幅增加海洋科技投入.将从基础研究、高技术、科技支撑和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落实。 首先将加强海洋科技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海洋科研能力;其次是实施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深海油气开发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再次是要加大对海洋事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的科技支撑力度。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系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环境科学系以“拓宽研究领域,面向经济建设,提高整体学术水平”为指导思想,发挥优势,开展科研工作,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科学系是我校成立时间较短、人员较少的一个系,设有环境学、生态学两个专业,主要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及其与社...  相似文献   

17.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I0004-I0004
大连民族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3月。中心的成立对于优化大连民族学院的学科布局,凝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科研方向,汇聚科研队伍,促进学科建设起到了平台与支撑作用。该中心确立了“为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方向,并努力彰显其民族特色及应用型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四川三峡学院“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所”在管理工程系党政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于1996年12月25日经学院批准成立。所长陆运权,副所长周廷操。主研人员11人,顾问与兼职研究人员若干。该所本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为社会服务的内涵,定位于科研与开发两大方向,走与企业横向开发合作道路,以科研带开发,以开发促科研。拟在1997年申请有关课题研究,并先行雕出系列理论性文章,力争力三峡库区的发展多作有益贡献。我院“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所”成立  相似文献   

19.
在111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四川大学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良性互动,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新世纪以来。四川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搭建自主创新平台、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另一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国家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事业的主战场,充分发挥自身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科研能力突出、国际化程度高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造福地方。 为此。本期自主创新栏目特约四川大学谢和平校长撰写文章。回顾总结该校近年来在自主创新、服务地方发展方面的经验.供兄弟院校和广大读者参考。我们也热忱欢迎国内各大学的领导踊跃来稿。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王义军 《今日科技》2013,(11):36-36
浙江省调味食品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浙江正味食品有限公司建设,与江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在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开展调味食品科学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旨在提高调味食品行业科研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