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纵向岭谷区地势曲线图谱及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地貌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貌特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图谱作为地理时空分析方法在地学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针对纵向岭谷区典型南北走向山系河谷特点,收集该地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与遥感数据,通过综合运用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获得系列地貌信息图谱,基此对纵向岭谷区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不同纬度断面的地貌剖面均表现出地表形态起伏变化大、地表切割强烈、坡度陡、地貌形态结构复杂的总体特点,但由于所处纬向地带不同,各断面也存在明显地貌特征差异;另外,由北向南,纵向岭谷区总体地势具有显著急剧下降特点,地表形态复杂度出现两级阶梯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三江并流区是西南纵向岭谷区北部最为重要,也是景观最为奇特的组成部分。对其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明末大地理学家徐霞客。19世纪有少量中外学者作了一些零星工作。20世纪开始有较多的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建国以来多学科、多专业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增多,取得了较有价值的成果。但总体上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该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具有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生物学、生态学、第四纪环境学等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价值,对区域性的全球变化响应研究也具有不可低估的科学意义。同时,对三江并流区的包括旅游资源、水电资源、生物资源等在内的资源利用,多条大江上游的生态建设,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4.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岭谷区76个站点5月份降水场与其前期(12~4月)和同期(5月份)热带海温距平场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资料选用了1961~2001年共41 a的数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与热带海温距平场以同期相关为最好,而前期热带海温距平场除12月、3月和4月外,其它月份即1月、2月均有很好的相关.通过对热带海温距平场及降水场典型特征向量的分布作分析,太平洋暖池区热带海温与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有正相关关系,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有负相关关系.当太平洋Walker环流增强时,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增多;当Walker环流减弱时,纵向岭谷区5月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5.
广东河谷地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广东河流从上游或源头区到中下游,上更新统为主的第一级阶地变形为半埋藏阶地,到三角洲再变形为埋藏阶地.阶地变形的动力:①冰后期海面回升使洋盆增荷下沉,从而牵引大陆沉降;②溯源堆积.燕山运动使先前的河流消失,所形成的向斜谷、断陷谷是最早的河谷,而横谷才是次成河并成为向斜谷、断陷谷的支流.顺着横谷方向没有红层盆地是横谷发育较晚的证据.由此判断东江形成最早,其次北江,西江最晚形成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为侏罗系油田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野外露头及岩心的详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大量测井曲线和测试分析资料,采用印模法对古地貌进行刻画。结果古河谷和河谷平原为研究区前侏罗纪主要的地貌单元,其中河谷平原可进一步分为谷坡及河漫台地;在古河谷和古坡之间形成了许多坡咀。结论古地貌控制着侏罗纪早期沉积相及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古河谷的北缘及次级古河谷的谷坡是侏罗系油藏分布的主要位置;今后在勘探中应该重视次级古河谷谷坡的研究,开展老井复查,以期发现新的油气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三江并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各种驱动力作用下土地利用目的与方式的改变,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三江并流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该区覆被发生变化的因子不仅有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文因子的作用。地质基础与岩性、地形与地貌及气候等自然条件是三江并流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原因,而森林采伐、毁林毁草开荒、森林火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等人文因素则是三江并流区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霍力  刘源 《广东科技》2014,(2):83-84
开茂水库区处于(侏罗系上统)莲花口组砾岩出露区,该套地层岩溶发育,地表呈现较典型溶蚀残丘地貌特征,勘探及地质调查发现了大量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等岩溶现象。岩溶渗漏成为水库修建最为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谷演化历史等因素影响、开茂水库区岩溶发育十分复杂,勘察阶段通过多种地质勘探方法,基本揭示了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为岩溶渗漏评价及处理提供了合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四川地貌格局分为三大单元:东部的四川盆地,西部的高山高原和西南部的中山宽谷,并分析了这三大单元的地势差异、地貌结构和发育过程.作者认为,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地貌,决定了四川地貌的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10.
亚洲季风区平均雨季起始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1990年平均的降水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内91个测站的相对降水指数.在定义相对降水指数大于147作为雨季开始的标志后发现,亚洲季风区中最早进入雨季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的纵向岭谷北部地区.该地区在3月份进入雨季,即纵向岭谷北部地区著名的“桃花汛”.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桃花汛”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下,暖湿西南气流沿纵向岭谷向着低纬高原的爬坡抬升作用,结合来自青藏高原的偏北气流带下的冷平流沿纵向河谷的下楔作用最终导致了该地区雨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的南部边缘,源于太行山腹地的一系列河流,切穿太行峰脊,形成众多山高谷深瀑水飞溅的峡谷群,成为南太行山旅游的核心地质遗迹景观。峡谷中河流阶地发育,通过对云台山及周边地区九条典型峡谷中河流阶地发育特征研究,探讨了河谷的发育历史;以及该地区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幅度,认为六级河流阶地在太行山河谷内普遍发育;但由于第四纪是强烈切割时期,所以这些河流阶地也大部分被剥蚀掉,仅在部分地区还不同程度残留有六级河流阶地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山地正地貌和沟谷负地貌两个方面论述了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貌特征.认为,山地正地貌主要是第四纪以来强烈断块差异性抬升所形成的断块山,海拔高,高差大,山顶夷平面保存完好,山坡坡形复杂,垂直气候地貌带发育,海拔超过4000m的山岭第四纪冰川作用强烈;沟谷负地貌主要是沿断裂发育并经流水改造而成的断层谷,主谷谷坡有两级剥蚀面和1—5级河流阶地,曾在多处发生过河流的分流与改道.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夷平面的解体、河流的改道、强烈的冰川作用同鲜水河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林区河流水文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神农架林区境内四大水系主要河流的河谷形态、水位、流速、降水量、径流量、水质等方面的测量与统计,分析林区四大水系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研究表明:神农架林区境内河流属于高山河流,河流下切强烈,多呈“V”字型狭谷,河宽一般3~10m,河流河谷具有明显幼年期特征.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分析评价了35条代表性河流水质,以Ⅲ、Ⅳ类水质为主,分别占总调查河流的29%和43%,I、Ⅱ类水质分别占调查河流的3%和11%.各河流水质受单一因子影响十分明显.总体来看,林区河流多数河段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贵州龙宫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洞穴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宫水系主要由东、西两支组成,两支流之间在一年中又根据季节不同而通过地表溢流或地下伏流相串通。挽近以来由于新构造强烈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喀斯特地貌回春发育,由北而南呈现峰林溶原→峰林谷地(盆地)→峰丛谷地(洼地)的系列更替。龙宫地区洞穴成因及发育与地下河系变迁密切相关,上层洞呈潜流型水平穿洞的特点;中下层洞往往相连,洞顶钟乳石发育、底部为现代地下河床,追踪构造薄弱带垂向下蚀,具有明显的裂隙洞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到地质断层距离、到地面水体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和到交通干线距离为评价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对重庆市涪陵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将涪陵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极重度危险、重度危险、中度危险、轻度危险和无危险5个等级,涪陵区地质灾害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乌江沿岸带、黄草山和武陵山两山生态控制区以及境内人口密集的城镇建设区,中度以上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江新妙镇、石沱镇、珍溪镇;西南坪上的北部高山区;沿乌江江南城区和白涛片区以及武陵山的南部地区等,这些沿江、沿河区域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地形特征以及不良的人为活动,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地势平坦地区。  相似文献   

16.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风沙环境与沙漠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地考察和遥感判读的基础上,本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风沙地貌发育的自然地理条件,探讨了区域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以及风沙活动特征与沙丘移动规律、风沙地貌的发育与演变过程。本区主要发育新月形沙丘及复合新月形沙丘链、复合型纵向沙垄、鱼鳞状沙丘群,沙丘的形态组合与分布规律、发育过程和运动状态受区域风向变化和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研究区风沙主要来源于各大河流搬运的沉积物,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由风力吹扬、搬运再堆积“就地起沙”形成现代风沙地貌。综合分析各种地质记录表明,本区域沙漠是中更新世以来形成的,历史时期土地沙漠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省的城镇进行了地貌分类,划分为平原型城镇、丘陵型城镇、山谷型城镇、高原型城镇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还分析了城镇地貌与灾害的关系;平原城镇的主要灾害是洪涝与沉陷;沿江城镇拔河高度低,易受洪水灾害;峡谷口的城镇洪灾严重;山区城镇多滑坡、泥石流;城镇建设时不合理改变地貌,会引起灾害.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extracting method of single slope shape. Applying the software of ARCGIS 9. 0, 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DEM, topographic characters, including valleys and ridges were extracted. Some valley lines were extended in order to intersect with the ridges nearby. All slope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lope surface, which enclosed by valleys and ridges. And the slope surface shapes were defined three types, Line Slope, Upper-concave and lower-convex slope, Upper-convex and lower-concave slope,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s. And the judge formula of single slope surface shape was brought forward. Taking Wanzhou District as test area, it indicates that auto-extracting method of single slope surface shape has high precision relatively.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studies of reg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