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ord”、“词”和“字”是英汉语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对比“word”与“词”、“word”与“字”,探讨它们的对应性和非对应性,揭示这些对应性和非对应性存在的原因,对于廓清概念及汉语和汉英对比研究都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做"与"作"病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与“作”二字在报刊等文章中经常出现互用,该用“做”的地方用了“作”,该用“作”的地方用了“做”。其实“做”与“作”是有明显区别的,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3.
《赵飞燕外传》是从“史传”的母体里孕育出来的第一篇具有“传奇”文体特征的作品,是研究“传奇”生成的“活化石”。在它身上既刻有“史传”到“传奇”蝉蜕的清晰的“演进痕迹”,又散发着“胚态形”传奇作品所特有的野性的文化气息,从文化品格角度而言,堪称传奇系列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齐”和“斋”在古代曾通用,二者的关系是:“斋”是古“齐”的一个引申义的分化字,是“齐”字加“示”旁专表“洁戒”等义的一个后起的会意兼形声字,“斋”字中的偏旁“齐”表音兼表义。在“斋”字出现之前,“戒洁”等义是用“齐”的,出现之后与“齐”同用了一段时间,大概在汉以后,基本不再用“齐”表“洁戒”义,而用“斋”字。  相似文献   

5.
浅析粤方言的"话"、"讲"、"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巍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2):104-107
粤方言表示言语的常用动词不用“说”、“谈”,而用“话”、“讲”、“倾”。“话”、“讲”、“倾”在粤方言中亦大致有不同的分工。中主要通过具体例证说明粤方言“话”、“讲”、“倾”词义与古汉语调义的联系及其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孝"对"死刑"     
“百善孝为先”,孝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大义,中国文化倡扬行孝,乃至对孝子之罪法外开恩;“不孝”乃元恶,“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与“不孝”孰是孰非?人人行孝则天下自平;人人不孝却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7.
“鼓”字取象于“壴,”取用于“支(攴),”其词义引申为动词后,大致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形态系统,即使物凸起如鼓之状可谓之“鼓;”另一个是动态系统,击鼓可谓之“鼓,”而“敲击”以及相类的动作亦可谓之“鼓”。以“鼓”字为语根的合成词,其语义选择大致不外乎这两个系统。“鼓腹”之“鼓”因宾词“腹”既可以使之凸起如鼓状,又可以用为被敲击之物,因此语义选择当视具体的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8.
盛夏即至.购买空调又被许多家庭列科了议事日程。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概念空调”.很多人摸不着头脑.“钛金材料”、“双新风氧吧”、“航空动力”、“健康负离子”、“甲醛克星过滤网”、“克灵技术”、“变频洁净”和“UV克菌光催化”等一些概念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而TCL、海尔、长虹、新科、华凌等一些著名厂商就是这些概念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9.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物(景)”、“事”,其中“情”与“理”为“意”、“物(景)”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相互联结,如依据“格式塔”心理学派,就有“异质同构”或“同形说”的解释。而这种“异质同构”说用于解释意象的形成,是被公认比“移情”、“投射”说更为精确的。因此以此为基础,将辞章四大要素进行联结,除了可就个别意象由“异质同构”推扩至“同质同构”外,也可再就整体意象拓大到“异形同构”与“同形同构”,加以呈现。而无论是哪一类的“构”,都有“单轨”、“双轨”与“多轨”的不同,以造成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文论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思想,揭示了隔“代”文学的传承特点,实际上就是文化内涵转移中的创新特性,这和文学翻译的情形很相象。语用学中的“语境”和“语用策略”理论之所以能有效地解释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就是当代翻译学的这类“文化横移”式的跨学科研究的运用结果。在对汉诗英译等翻译活动中的“创译”、“重译”和“破译”等现象,这样的方法都是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鈇钺”、“鈇锧”二星官,在部分典籍中亦作“铁钺”、“铁锧”。文章对此二星官名称的源流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铁钺”、“铁锧”是明清以后才出现的笔误和以讹传讹,并非名称通用。  相似文献   

13.
引入“怀疑论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存疑”、“否定”、“悬置”、“对立”、“想象”、“体验”、“无言”、“宁静”八个方面对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威塞克斯小说”进行审视与解析,探究其蕴含的丰富的“怀疑论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报纸、期刊、电视屏幕乃至不少标准、规范、文件中,频频可见“标识”一词,如“期刊出版标识”“文章标识码”“商品标识”“标识方法”“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标识各个分册”等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很多人还把“标识”读成“biāoshi”,这更是错误的。“标识”应读作“b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我国“处方式”规范与“性能化”规范,对“处方式”和“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和探讨,并提出应该正确处理好“处方式”和“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结合,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两种设计方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朱熹理学中“道心”、“人心”、“天理”、“人欲”以及“义”、“利”诸伦理范畴的简略论述,分析了朱熹理学“义利之辨”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怯气”“惬气”明清小说中常见,词义均同“服气”,“惬”可能是本字,而“怯”是通假字。《鼓掌绝尘》中的“恡气”当校为“怯气”,意为“服气”。虽然“怯气”“惬气”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较多,但词义都不再是“服气”。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即版权,但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著作权”指作者的权利.“版权”指出版者的权利,以致有报刊社认为“版权所有”,常在其出版物上登载“未经本社许可,不得转载”之类的声明,剥夺了作者应有的权利,影响了作品的传播面,因此,准确理解“著作权即版权”对普及著作权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第一,认为语言不可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言,其不可见乎?”第二,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六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第三,西晋哲学家欧阳建提出“言尽意”的学说,认为“形不待名而圆方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客观世界是离开人的概念和语言而独立存在的。语言概念是人们用以说明客观事物的工具。他说:“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驳斥了魏晋玄学家“言不尽意”的论点。欧…  相似文献   

20.
要充分发挥高校系资料室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后勤部”变“科研前哨”;二是“知识宝库”变“知识喷泉”;三是“被动式”服务变“主动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