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岩心分析、压汞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英旺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的非均质特征,认为本区长8储层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及微观非均质性均比较强,其变化规律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影响,层间非均质性取决于层间隔层展布和储层性质变化,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形态及接触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试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且存在储层物性越好其微观非均质性越强的特点;沉积微相和溶蚀作用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微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水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内因;在充分研究合水地区长8储层4种主要孔隙类型的基础上,建议相应地针对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型、微裂缝型、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型制定3类注水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井储层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样品实验测试分析、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矿特征和储层条件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长7油层组主要为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在下寺湾-富县一带和盐池-姬塬一带厚度最大;自南缘渭北隆起向西北埋深逐渐加大,埋深<2.5km。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其次为Ⅱ型,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1%~22.6%,Ro分布于0.7%~1.2%。岩性以黑色纹层状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分为基质微孔和有机质微孔,其中基质微孔主要由粒间微孔、晶间溶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构成,有机质微孔主要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油孔和气孔;物性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综合该套页岩储层的地化品质、岩矿组成、储集条件等,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层位之一,本文分析了姬塬地区长8油藏的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探讨了原油成因,并进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δ13CPDB值介于-31.11%~-31.57%,与盆地中生界各产层湖相油型油一致。藿烷以C30藿烷占优势,位于北东运聚带上的原油含较高的C29藿烷,18a(H)-30-降新藿烷(C29Ts)次之,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含量较低;位于南西运聚区带上的原油C30重排藿烷相对丰度较高,C30重排藿烷与C29降藿烷的比值高(〉1.0)。甾烷中:规则甾烷含量高,含一定量的孕甾烷、升孕甾烷和重排甾烷,aβ和βa构型甾烷丰富,aaa-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油源对比显示,姬塬地区长8油藏的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淡水,微咸水环境,主要来自于长7油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岩心、测井及测试资料统计分析,讨论了研究区长8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8储层的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其变化规律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韵律,夹层的影响;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储层性质和隔层的控制;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的形态和连通性、砂体的接触关系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6.
长8油层储层物性受粘土矿物胶结物控制,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后期所经历的成岩变化,决定储层的现今面貌。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储层基本特征和成岩作用及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部分位于相对渗透率较高区域的油井有较高的产量,理清研究区长8储层富集规律,对地区内岩石孔隙度下降因素进行剖析。姬塬地区有利储层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特别是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是最好,长8油层组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好,即粒间孔型、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粒间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渗流性能较差。微孔型和溶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储集空间主要由半径极小的微孔构成,连通性较差,其孔隙内表面积和渗流阻力,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的测井、岩芯、物性测试和试油资料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理论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层序界面级别、类型和特征,并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8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个短期旋回.解剖了中短期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样式,将其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型)、以上升丰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1>型)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近乎完全对称型(C<,2>型)和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G<,3>型)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对储集砂体物性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明显受A型层序控制,而长7油层组浊积砂体则受C型层序控制.试油资料和物性资料表明,在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发育的具A<,1>、A<,2>型层序结构砂体和在浊积扇环境中发育的具C<,2>、C<,3>型层序结构的砂体是深入勘探重点关注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古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应用Adams公式与Couch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期的湖盆水体古盐度进行定量计算。由于受到伊蒙混层转化的影响,利用Couch公式计算出的盐度可能偏低,而Adams公式计算结果更加符合长8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湖水盐度的平面规律。研究表明: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具半咸水—咸水的性质,盐度从北东和北西2个方向往湖盆中央及东南方逐渐升高。盐度值较高的区域为相对闭塞的湖湾和湖盆中心的半深湖区。平面上,古盐度顺河流入注湖盆的方向逐渐降低。根据古盐度变化恢复了古地理。较高盐度的水体在早成岩阶段有利于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浊沸石形成,前者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保存,后者有利于溶蚀形成丰富的次生溶孔。  相似文献   

9.
河庄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2沉积相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分流河道间沼泽、分流间湾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的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压汞测试等研究,认为该区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湾沉积微相,砂体多呈条带状展布,岩性为细粒级别长石砂岩。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为特低孔、超低渗、特小孔道、细微喉型储层。按物性及与含油气关系可将储层分为4类:Ⅰ、Ⅱ类为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Ⅲ类仍具一定开发价值,Ⅳ类几乎无油气显示。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及含油气特征,预测有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  相似文献   

11.
浊沸石在矿物中通常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分布在陆相湖盆中,浊沸石密度小、抗压易溶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作为成储及成藏的示踪矿物。浊沸石的特性影响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导致开采率降低。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恒速压汞等研究方法,对岩石内部孔渗结构进行观察,以时间作为主轴对储层的成岩史、埋藏史、构造特征及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隙之间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压实和胶结作用都是由胶结物与浊沸石胶结物影响储层使储层成为一个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苏14井区盒8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研究层段盒8段属于典型的岩性圈闭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的特点。以苏里格气田中区苏14井区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地层系统划分和区域地质特征的前提下,运用测井、试气等实际生产资料,同时结合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成果,分别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都表现出极强程度,平面非均质性要相对较弱。其中盒8上段砂体沿主河道方向砂体连续性较好,而垂直主河道方向上砂体叠置频繁、连续性差,导致层间非均质性极强。  相似文献   

13.
靖边-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段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的沉积相特征及展布。方法根据野外考察资料,利用地层对比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划分了靖边—安塞地区长1段沉积相类型。结果靖边—安塞地区晚三叠世末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中心在子长地区;沉积相自下至上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深湖;沉积序列自下至上以粒度由粗到细的正旋回为主。结论长1期湖盆的演化受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西向构造带控制,该湖盆中的湖相暗色泥岩有可能成为子长等地区另一套重要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西区油田长8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8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呈强-中等非均质型;储层砂体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类型以小孔中细喉型和小孔微细喉型为主;研究区长8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与烃类充注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成岩相及其对储层类别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重要的产油层段之一,储层性能除了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成岩作用、尤其是成岩相的控制.综合利用储层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碎屑组成、胶结物组分和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特征、成岩相及储层类别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相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类别的控制作用.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5种成岩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相、泥质胶结相、石英及长石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和长石溶蚀相.储层物性分布规律明显受成岩相控制,绿泥石薄膜胶结相和长石溶蚀相区储层物性最好,为Ⅱ类储层,为研究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的相带;泥质胶结相及石英、长石胶结相区储层物性稍差,为Ⅲ类储层;泥质胶结相及碳酸盐胶结相区储层物性最差,为Ⅳ类储层,即非储集岩.  相似文献   

16.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油气充注特征与油藏主控因素,以及油气聚集规律与成藏模式。运用成藏动力学,以典型油气藏或出油点解剖为基础,以流体来源及其流动样式为核心,采用精细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技术和油气运移路径示踪技术等方法。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为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油气主要来源于长7段优质烃源岩;主要存在2期原油连续充注过程(±130 Ma B.P.和±105 Ma B.P.),第二期为主充注期;流体存在明显的从上至下的垂向运移指向,进一步证实"上生下储、高压驱动、裂缝与砂体输导、多点充注、近源成藏"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主要根据详细的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和铸体薄片分析,以及阴极发光实验,对红井子-罗厐塬地区长9油层组物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长9油层组主要为一套灰色细砂岩、中砂岩与粉砂岩、深灰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互层,岩石中芦木化石较为常见,局部富集形成薄层煤。同时层理类型丰富,总体反映牵引流沉积特征,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岩石薄片鉴定和阴极发光分析成发现,研究区西部及东北部为变质岩岩屑高含量区,中部为火山岩岩屑高含量区,其中花岗岩岩屑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长9沉积期,研究区为多物源交汇带,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北部物源控制,同时受西南部物源影响,来自南西部的三角洲河道砂体与北东及北西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在高吴仓堡-吴起地区附近交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