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能适应陆地生活,又能适应水生生活.蝾螈是一种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们也是上佳的观赏动物,有些被人们当成宠物来养. 红蝾螈是一种砖红色陆栖北美蝾螈,栖息于北美东部林地.红蝾螈在水中孵化并繁殖,但是在陆地上度过其生命的幼年阶段.它们身上明亮的橙色或红色图案警告捕食者它们的皮肤有毒,这样当它们寻找食物时,会使天敌离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保护国际”组织的科学考察人员在哥伦比亚深山中发现了两栖动物的10个新物种.其中9种奇特的青蛙和1种鲵。“保护国际”组织的两栖动物专家罗宾·摩尔表示,因为全球将近1/3的两栖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这一发现令人兴奋。  相似文献   

3.
大鲵又名“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级”。它属于由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类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4.
蛙类和蟾蜍是不饮水的。两个美国研究者已进一步证实了动物专家关于蛙类和蟾蜍通过皮肤吸收液体的怀疑。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的某些时候,作为一种陆上生活的适应性,逐渐形成了口喝和饮水的本能。在陆地上通向水源的通道是分散的,动物第一次冒着脱水干燥濒于死亡的危险。问题是,什么时候和怎样进化的?第一批上陆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其中某些两栖动物经常生活在十分干燥的环境中。它们饮水吗?  相似文献   

5.
正在欧洲的许多洞穴中,生活着一种从蝾螈进化而来的洞螈(两栖动物)。成年洞螈长30厘米,重20克。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导致它们的视觉退化,眼睛被皮肤覆盖,它们只能感知光线,无法视物。2010~2018年,欧洲科学家对波黑东部多个洞穴中的大量洞螈进行了标记。科学家在进行了8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洞  相似文献   

6.
晨曦 《科学之友》2005,(6):47-47
根据《科学》杂志近期发表的《全球两栖动物评估》一文,全球两栖动物多达1/3已濒临绝种,地球正面临第六波的“大规模生物灭绝”。工业文明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物质享受,却也破坏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学者发出警告,如果不加节制,人类将自食恶果,面临生态与气候持续恶化所带来的“自然界大反扑”。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生存至今的最大两栖类动物——大鲵,以其超脱世外的生物秉性而稍显神秘。两栖动物学界广泛地认为,大鲵已在地球存在3.5亿年。走过侏罗纪,游历宇宙漫漫的演化长河,大鲵保持着它们的水陆两栖生活方式,偏安一隅——执着地坚守在山溪,潜伏在其中清澈的水底,聆听流水叮咚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玻璃蛙——隐藏自身轮廓 热带森林中到处都是捕食者,而两栖动物青蛙是这些捕食者最青睐的猎物,这迫使这些青蛙不得不进化出一些防御奇招.一种栖息在南美洲及中美洲潮湿的云雾森林中的玻璃蛙,进化出了一种新颖的伪装形式:它们的身体几乎全部透明!在透明的皮肤下,它们跳动的心脏、流动着血液的血管,以及骨骼和消化道都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9.
读者朋友们,你们知道地球上什么候鸟的迁徙距离最长吗?答案是北极燕鸥,它的迁徙距离有1万多千米.在自然界中,鸟类、两栖动物,甚至哺乳动物的导航技能似乎都依赖一系列复杂的感觉线索,这些线索包括磁场、视觉图形、声音甚至气味,它们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才成就了它们非凡的导航能力,让它们在上千千米的旅途中总是移动在...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的动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它们相互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例如,有的是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共同获利,被称为“共生”;还有的是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也无害,被称为“共栖”。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1.
尚磊  木马 《科学之友》2010,(6):53-53
新几内亚的热带森林里生活有40种甲虫,它们的背上都驼着一座“花园”。这些甲虫体长不等,有的长1.5cm,有的长4cm。它们是热带森林的居民,都以树叶为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20日,4只迷你(微型)青蛙在美国史密森科学院管理的国家动物园出生。这些小家伙都是所罗门岛叶蛙,它们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跳过蝌蚪阶段、直接变成成年蛙的两栖动物之一。所罗门岛叶蛙只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潮湿的低矮林地,由于环境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   

13.
海水到底能不能喝,这要看对谁而言。人类和陆生动物哪怕终年生活在海边,也不能以海水解渴。如果航海人员不携带淡水,尽管面对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渴而坐以待毙。两栖动物和淡水鱼类不但不能喝海水,而且海水环境成了它们的禁区。原因是人类和陆生、淡水生动物的渗透压与海水差距甚大,又缺乏对海水的淡化处理系统和调节功能,致使对喝海水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界,自主的运动能力是动物的专利,而且不少动物的运动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让它们成为动物世界中的“超人”。最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网站邀请了一些动物学家评价动物的运动能力,评选出了7种运动能力特别惊人的动物,授予它们“超级运动员”的称号。飞行距离最长的超级“运动员”:北极燕鸥北极燕鸥是一种可爱而优雅的海鸟,它们十分喜欢“长征”。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易事。而北极燕鸥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单程飞行距离大约为19300千米。北极燕鸥的生活中没有四季,它们…  相似文献   

15.
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是研究生物多样化的宝库,近年来有不少奇特的新物种在雨林中相继被发现。最近。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生态国际协会的研究人员在厄瓜多尔又发现了30多种新物种。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远离人类居住区的珍稀物种看似受到的干扰很少.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它们的生存也带来了威胁。  相似文献   

16.
马晨 《科学之友》2006,(10):52-52
极乐鸟又叫天堂鸟,是一种热带雨林鸟类,分布于南太平洋苏拉威西群岛、密克罗尼亚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等地。 极乐鸟属极乐鸟科,有17属、44种,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就有30多种。因它们生活在山地丛林中,人们只能见到它们在空中飞翔,因此传说这种鸟住在天国的极乐世界,故有“神鸟”之称。极乐鸟怕从后面吹来的风把羽毛吹乱,总是逆风飞行,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风鸟”。  相似文献   

17.
在大洋深处,生活着一种外表十分凶恶的深海琵琶鱼。当这种十分珍贵的稀少鱼类第一次被人类用拖网捕获上来时,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是这些琵琶鱼只见雌性,没见雄性。在这个“女儿国”里,雌性琵琶鱼个个都像女王一般身体强壮,本领非凡。它们生活在水深370-110米或者更深的黑暗世界里,长着一张巨大的嘴和长长的针状牙齿,这使它们看起来十分凶恶,但这些有利的“装置”可以使琵琶鱼捕捉到游进其势力范围内的许多动物。在它们的大嘴前方,还有一个细长的角状突出物。这是它们的“钓鱼杆”,里面有一个生物发光器,能发出美丽光彩吸引大洋…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6,(4):6-7
2005年年底,由13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组织组成的“零灭绝联盟”公布了一份“濒危物种”报告,指出,位于全球595个地点的794种动物即将绝种,其中包括中国的扬子鳄、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狐猴和美国的象牙喙啄木鸟,而素有“生态晴雨表”之称的两栖动物占了其中的1/3。有专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们将要与这些动物彻底说“再见”。据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类动物有406种,鸟类有593种,爬行动物有 209种,鱼类有242种,其他低等动物更不计其数。大熊猫、西伯利亚虎、亚洲黑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狸、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美玳瑁等均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9.
吴学平 《科学之友》2009,(11):56-56
动物界中也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 石蚕的“水下建筑” 石蛾是一种纲毛翅目属昆虫,它的幼虫叫石蚕,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石蚕在水中的“建筑”不是由庞大“社区”组成的巨型结构,而是由有着多种功能、艺术水准很高、可移动的“外壳”组成。  相似文献   

20.
图中,一只紫蜗牛把自己悬挂在自制的黏液上,然后在水上漂浮。科学家早就观察到蜗牛搭乘这类“筏子”在海洋中“冲浪”,筏子担当它们的漂浮工具、卵子储存区域和小蜗牛活动平台。但为什么只有不到10种蜗牛进化出了搭乘“泡沫筏子”的奇怪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